成都西部痛風風濕醫院專家揭秘痛風和鹽的關系
痛風多吃鹽就能走路?揭秘痛風和鹽的關系
俗話說:“菜沒鹽無味,田沒肥無谷。”鹽在人們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另有一句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這常常出自倚老賣老的人口中,當然老人都是智慧如鹽。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正常人長期不吃鹽,就會有大脖子病,也就是甲狀腺腫脹;但是吃鹽吃多了會怎么樣?另有一句話是:“鹽多了不咸,話多了不甜。”說的就是如果口味太重,再多的鹽也感覺不到咸味,但是味覺被麻痹并不代表五臟六腑感知不到,肝腎是首要,長期重鹽會影響到肝腎功能。有江湖游醫說痛風可以用粗鹽炒熱了來熱敷在患處,也有說法是針對痛風石,說痛風石就是需要多吃鹽來起到中和作用。這些說法都不科學。
大量吃鹽能造成尿酸鹽結晶
氯化鈉是食鹽的化學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鈉離子,鈉離子在人體正常的??活動中起到幫助神經之間的化學傳遞,在體內參與胃酸生產、控制滲透壓等作用。但是,鈉的攝入如果過多,就會導致鈣的吸收減少,同時增加尿酸單鈉結晶的生成,也就是讓痛風石產生。尿酸單鈉結晶沉淀,就會引起人體細胞反應,周圍被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圍繞,形成異物結節和尿酸鹽結晶,造成慢性炎癥反應——起初是急性痛風,拖延到后來就會形成痛風石并破潰。
大量吃鹽能造成高血壓加重
西部痛風風濕醫院的研究是,50%以上痛風會合并高血壓,影響高血壓的因素包括攝取過多鹽分。高尿酸、高血壓、高血脂常常都會一起產生,高血壓和痛風都是代謝綜合征,痛風損傷腎臟,也可以出現腎性高血壓。大量吃鹽會加重腎臟負擔讓腎臟無法正常排泄的同時加重高血壓;高血壓加重的同時腎臟又會進一步損傷,導致尿酸排泄障礙加劇,也就讓痛風更頻繁的發生。高鹽飲食會造成高血壓與痛風之間出現惡性循環。
中老年痛風者,還容易合并動脈硬化等病癥,所以更要注意對食鹽的攝入,烹飪不要太過于重口味,還是清淡飲食比較好。
每天吃多少鹽可以讓身體健康
根據營養師的建議,健康人每日的鹽攝取量要控制在10克以下;國際上推薦每天飲食鹽攝取量為5~6克;四川這樣的高鹽重油地區,我們建議攝取量在7~8克,如果痛風合并高血壓,攝取鹽的含量要更少;其它地區的痛風者,如果口味一直比較清淡,我們建議攝取3~4克鹽每天;如果痛風服用碳酸氫鈉等藥物,平時食鹽還要減少些許。
一般而言,正常的飲食中,即使不加含鹽的調味品,食物中正常的鹽大約2克,也就是說,每天飲食只需要加入4克左右的食鹽。如果你感覺口味清淡,用不含鹽藏姜蒜醋辣椒花椒等調味品也可以替代鹽增加食物的鮮美味道。
痛風不吃鹽可以吃調味料嗎?
其實,生活中含鹽或者鈉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臘肉、香腸、沙拉醬、辣椒醬、泡菜、醬油等。我們要記住咸菜和泡菜本來就含有很多鹽分,不要放醬油、生抽或豆瓣醬,不要喝蕎麥面湯或者拉面湯,不要喝火鍋湯等。
那么對于生活中的其它調味料應該怎么辦呢?比如濃醬油,每日1勺就可以了;減鹽醬油,每日2勺已經很夠;豆瓣醬每日一勺足夠,甜醬每日不要超過3勺;蕃茄醬每日不要超過5勺。痛風者的飲食中,需要遵循的規律是:能用無鹽醬油或者無鹽醬比用有鹽醬油好;能用醋的酸味比用生抽或者料酒的美味好;能用洋蔥和生姜比用泡菜好,能用胡椒或辣椒比用豆瓣醬要好……少放鹽或者少放含鹽的調味品,相信你能找到很多種方法讓飲食的美味持續下去。
西部痛風風濕醫院MDT中心研究發現,四川地區痛風者中,常吃泡菜的男性中老年群體更容易患上痛風,相比正常人而言患病幾率要高1.3%左右,這是因為在泡菜當中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其中的鈉元素更容易讓尿酸沉淀,所以高尿酸和痛風者最好少吃。
痛風的飲食除了少油少鹽低嘌呤,還有哪些?
對于痛風者而言,最耳熟能詳的是控制嘌呤攝入,拒絕動物內臟、海鮮、火鍋、串串的誘惑,此外拒絕黃酒、啤酒和白酒入口;而食用油也是有一定的講究,拒絕高脂肪類油,每日食用油的總攝入量不要高于30克,盡量食用植物油,防止動脈硬化和減少高血壓、高血脂等并發癥;食用鹽上包括調味品在內,每日不要多于8克。除此之外,要要注意低熱量和低蛋白質,防止出現超重或者肥胖;脂肪的攝取要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20%~25%,不要太高。此外還有一直強調的多喝水,每日水分攝取要達到2500毫升以上,這樣有利于尿酸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