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教你這招 迅速就知禿頂離你有多遠!
古人常將頭發比作“三千煩惱絲”。但對不少人來說,若沒了這“煩惱絲”,“風吹低頭見頭皮”才算得上真正的煩惱——比如,近日熱播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女演員楊冪就為“高出天際”的發際線苦惱了一番,粉絲們的目光不再放在她的演技上,而是關心大冪冪是不是真的會禿頭……
當然,明星脫發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與普通人一樣,脫發就像一場久治不愈的“病”。只是,你知道什么樣的人更易被脫發所困擾嗎?
聊到發際線的問題,我們總容易想起這樣一個畫面——“植發前”與“植發后”的對比圖。
顯然,不僅是普通人,就連五官精致的美女明星也經不起發際線的挑戰。這不,同樣是古裝扮相,發際線的高低卻決定了她們的顏值。
所以,今天我們要請老中醫前來討論的養生話題就是:如何保住我們越來越高的發際線。
求證|每天掉多少頭發才算正常
如今,脫發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有數據顯示,每5個中國成年男性中就有1人存在脫發問題,女性脫發率約為1/20;中青年男性脫發率較20年前增長了10倍以上,并呈低齡化趨勢。
那么,到底怎么判斷自己的脫發是否嚴重?“只用看一眼頭皮與發際線,就能知道會不會禿頭。”席建元介紹,人的頭發是周期性生長的,分成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生長期的頭發就是不斷長長,一般每個月大概長1厘米,頭發85%以上都是屬于生長期的毛發,休止期的毛發大概占10-14%左右,退行期的毛發占1%。
生長期的毛發一般可以長三年,退行期大概是三周,休止期大概是三個月。處于休止期的頭發在洗頭、梳頭或搔頭皮時將隨之脫落。多數人一般每天脫落不超過100根,這屬于正常現象,不必在意。
不過,如果每天脫發超過100根,且持續超過兩個月以上,基本可以確診脫發。而脫發的主要癥狀是頭皮油膩、毛囊萎縮、頭發脫落、易斷、油多無彈性。
若是男性脫發,主要是前頭與頭頂部,前額的發際與鬢角往上移,前頭與頂部的頭發稀疏、變黃、變軟,額頂部一片光禿;女性脫發在頭頂部,頭發變得稀疏,但不會像男性一樣“前禿”。
認識|中醫教你識別三種最常見脫發
“一般認為脫發與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等有關,而精神因素、飲食因素、病菌感染等均是誘發或加重的因素。”席建元介紹,從中醫的角度分析,常見的脫發有三種,分別是血熱風燥、濕熱熏蒸和肝腎不足型。
血熱風燥的脫發表現在頭發干枯、略有焦黃、均勻而疏稀脫落,搔之有白屑疊疊飛起,落之又生,自覺頭部烘熱,頭皮瘙癢。伴隨口干咽燥,溲黃等。所以,這類患者要治療脫發,首先還得涼血清熱,祛風潤燥。
濕熱熏蒸的脫發患者平素大多都恣食肥甘厚味居多,頭發稀疏脫落,伴頭皮光亮潮紅,頭屑較明顯或頭發瘙癢,口干口苦,煩躁易怒,胃納差等。這類患者則需要從健脾祛濕、清熱護發方面改善。
而肝腎不足導致的脫發患者多有遺傳傾向,患者以體弱或腦力過度為主,頭發稀疏脫落日久,脫發處頭皮光滑或遺留少數稀疏細軟短發,伴眩暈失眠,記憶力差,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等。所以,補益肝腎、養發生發才是最佳辦法。
支招|治療脫發,老中醫幫你整理好方法
“認清楚自己屬于哪一類脫發,就解決了一半的問題。”席建元認為,要解決剩下的另一半問題,還需要在情緒、日常生活以及按摩、飲食等方面進行綜合調理。
保持心情舒暢,保證充足的睡眠。精神壓力是造成脫發的重要原因,精神壓抑、狀態不穩定、焦慮不安都會導致脫發。因此,經常進行深呼吸,散步,做松馳體操等,可消除精神疲勞。每天都應該保證有充足的睡眠,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睡前用熱水泡腳,這樣不僅精力充沛也有利于頭發的養護。
減少洗頭次數。盡量減少洗頭發的次數,在氣候干燥的季節,有人一感覺脫發多就頻繁洗頭,結果是適得其反,頭洗得越勤,頭發就掉得越多。這時應該盡量減少洗頭的次數,一般每周洗頭1-2次就足夠了。
另外,盡量少用堿性大的洗發水,多用護發素。還可間斷性地在水中適當加點食鹽和醋洗頭,這樣可預防和減少脫發。
按摩頭皮也可預防脫發。每日睡覺前和次日起床后,將雙手十指插入發內,從前額經頭頂到后腦揉搓頭皮,每次2至4分鐘。經常按摩頭皮,可改善頭皮營養,調節皮脂分泌,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增進局部的新陳代謝。梳頭用黃楊木梳或豬鬃頭刷,既能去除頭屑,增加頭發光澤,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
調整飲食,補充營養。調理好飲食對頭發的生長、代謝有很大關系。鐵、硫、維生素A、維生素E和優質蛋白質是頭發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因而飲食要多樣化。比如,多食蛋白質高、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而油性分泌多者多食一些粗纖維食品與雜糧。平日也要常吃山楂、草莓等,對控制頭發的油膩感頗多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