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失眠癥的方法是什么?
失眠有時候是一種癥狀,也可能是一種疾病,失眠癥主要是以入睡困難為主要癥狀,這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治療失眠癥的方法有很多,中醫(yī)治療失眠癥的效果也很好,可以通過按摩緩解。
一、心脾兩虛
主癥見多夢易醒,心悸健忘。可兼見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或脘悶納呆。久病損傷脾胃,氣血生化乏源,或婦女產(chǎn)后,大失血者,血不養(yǎng)心,心脾虧虛,神不守舍,故多夢易驚、健忘心悸。氣血虧虛,髓海無所受養(yǎng),清陽不升,則頭暈目眩。血虛不能上榮于面,故面色少華。脾失健運,則飲食無味。血少氣虛,故精神不振、四肢倦怠。治宜補養(yǎng)心脾,益氣生血。
二、陰虛火旺
主癥見心煩不寐,心悸不安。可兼見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干少津。腎陰不足,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濟,心火亢盛,君火上炎,擾動神明,則心煩不寐,心悸不安而健忘。陰液不能上乘,則口干少津。陰不制陽,陰虛火旺,故見五心煩熱。腎陰不足,髓海失養(yǎng),相火妄動,故眩暈、耳鳴。腎精虧虛,精關不固,故見夢遺。腰為腎之府,腎陰虛則腰失所養(yǎng),故腰酸。治宜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
三、心膽氣虛
主癥見不寐多夢,易于驚醒。可兼見遇事易驚,心悸氣短,倦怠,小便清長,或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白,易于疲勞,或不寐心悸,頭目暈眩,口干咽燥。積勞、病后、過喜、誤汗等耗散心氣,或小兒、年老及體弱之人,突逢驚嚇,膽氣外泄,而致心膽氣虛,心氣渙散,心神失養(yǎng),無以安神則失眠。心氣不足,故見心煩不眠,心悸多夢,氣短倦怠。膽虛氣怯,決斷無權,故易驚易醒,膽怯,遇事善驚易怒。血虧陰虛,津液不行,故見面色?白,口干咽燥,頭目暈眩。本證日久血行不暢或耗傷正氣,可合并血瘀之證。治宜益氣鎮(zhèn)驚,安神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