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我們身體的構造十分復雜,而組成這些系統的器官又十分得脆弱,所以我們身體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著。膽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炎的的一種,初聽這個名詞我們都會在腦子里打上一個問號。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它的病因以及臨床表現。
病因
1.內陷袋學說
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和中耳炎遺留的黏膜水腫、肉芽、粘連等病變,中耳長期處于負壓狀態,導致中耳膨脹不全。受上鼓室長期高負壓的影響,鼓膜松弛部或緊張部后上方向內凹陷,局部逐漸形成內陷囊袋,內陷囊袋不斷加深,囊內角化上皮增生,上皮屑出現堆積,排出受阻,囊袋不斷膨脹擴大,周圍骨質遭到破壞,終于形成膽脂瘤。
2.上皮移行學說
鼓膜大穿孔或后方邊緣性穿孔,鼓溝骨質裸露,外耳道皮膚越過骨面向鼓室內生長,深達上鼓室或鼓竇區,其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質堆積于該處而不能自潔,逐漸堆積,聚集成團,形成膽脂瘤。
3.基底細胞層過度增生學說
鼓膜松弛部的上皮細胞通過增殖形成上皮小柱,破壞基底膜,而伸入上皮下組織,在此基礎上產生膽脂瘤。
4.化生理論
鱗狀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黏膜上皮被角化性鱗狀上皮所取代,但脫落的角化物質一般不堆積。如化生的角化性鱗狀上皮伸入鼓竇或鼓室,脫落的焦化物質發生堆積,可形成膽脂瘤。
臨床表現
1.可無癥狀
不伴感染的膽脂瘤早期可無癥狀。
2.耳流膿
不伴感染的中耳膽脂瘤可無耳溢液。伴化膿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膿,且持續不停,膿量多少不等,膿液常有特殊惡臭,伴有肉芽者,膿內可帶血。
3.聽力下降
聽力下降可能是不伴感染的膽脂瘤的唯一主訴,早期多為傳導性聾,程度輕重不等。上鼓室內小膽脂瘤,聽力可基本正常。即使聽骨部分遭到破壞,但因膽脂瘤可作為聽骨間的傳聲橋梁,聽力損失也可不甚嚴重。病變累及耳蝸時,耳聾呈混合性。嚴重者可為全聾。
4.耳鳴
多因耳蝸受累之故。
從上面的內容看呢,膽脂瘤型中耳炎會對我們的身體以及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一旦我們有此類的癥狀發生就要馬上到醫院就醫,如果我們耽誤了治療,幾天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身體是自己的我們要學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