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針灸療法
相信大家對于針灸肯定不會陌生吧,針灸是我們中醫療法里面非常神奇的一種,針灸不但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功效而且還能起到養生保健以及美容瘦身等功效,從中醫的角度看針灸可以起到疏通經絡和調和陰陽的作用,所以現在用針灸來治療疾病已經是非常流行,下文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采用針灸來治療肩周炎。
針灸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刺激人體特定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最新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艾條灸。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一般認為肩部受涼、過度勞累、慢性勞損與本病的形成有關。常見于中年以后,女性略多,根據發病原因、先后癥狀的表現,以及年齡特征,有“漏肩風”和“五十肩”之稱。
早期單側肩部酸痛,偶見兩側同時受累。其痛可向頸部和上臂放散,或成彌散性疼痛。靜止痛為本病的特征,表現為日輕夜重,晚間每可痛醒,晨起肩關節稍活動,疼痛可獲輕緩。由于疼痛,肩關節外展和內旋等活動明顯受限,局部按壓出現廣泛性壓痛。后期病變組織產生粘連,功能障礙隨之加重,而疼痛程度減輕。因此,本病早期以疼痛為主,后期以功能障礙為主。
針灸取穴:風池,大椎,肩井,肩颙,肩髎,間前,肩后,臂臑,曲池,外關,合谷,阿是穴。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們介紹了一種非常流行的中醫療法,那就是針灸了,針灸不但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而且還能起到養生和美容等好處,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肩周炎的中醫針灸療法,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