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心慌怎么治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感到頭暈目眩等癥狀,很多人都不重視,其實,眩暈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而是由某些常見疾病引發的一系列癥狀。病癥較輕的,轉眼即可消失;嚴重的則會出現眼前物體長時間旋轉不定,以致不能站立,欲摔倒。此外,還伴有惡心嘔吐、出冷汗、手顫抖、面色蒼白等現象。那么,這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會感到頭暈目眩、天旋地轉、頭重腳輕,身體失去平,且多伴有心慌出汗、惡心嘔吐、眼球震顫等癥狀。這在醫學上被稱為“眩暈”,即頭暈目眩。
所謂頭暈,是指感覺自身或者外界景物在旋轉,身體不平,好像要摔倒。而目眩是指眼花或者眼前發黑,看東西不清楚。因為兩種癥狀總是一齊出現,所以合稱為眩暈。
眩暈是常見病,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尤其多發于身體較胖或者較瘦弱的人身上。中年女性及老年人的眩暈發生率也非常高。
在眩暈類型上,中醫將其分為氣虛腎虧的虛癥和痰瘀結于頭竅的實癥兩大類。此外,還有真性眩暈與假性眩暈的區別。
眩暈的病因
中醫認為眩暈是因“攝生不慎,氣血虧損,陰陽失調,或情志所傷,心氣郁結,心火暴盛,或因風陽”而損害腦系。
現代醫學則認為眩暈可能由疾病引起,比如腦動脈硬化、小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或者是腦部的腫瘤、膿腫、結核瘤、寄生蟲等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導致的腦組織移位、水腫,都可以引起眩暈。此外,變性和脫髓鞘疾病及某些炎癥(如腦干腦炎等)也可引發眩暈。
眩暈是一種病癥表現。許多疾病發作時,都可能引起眩暈。
通常有以下幾類情況:
(l)神經源性眩暈。
神經源性眩暈多是因大腦、小腦及腦干發生了病變,例如腦動脈粥樣硬化(老年人眩暈的常見原因)及小腦動脈血栓也容易使患者發生突然性的嚴重眩暈。此外,偏頭痛、植物性神經紊亂也能引發眩暈。
(2)精神性眩暈。
精神性眩暈是指由神經官能癥、神經衰弱、偏頭痛、失眠、抑郁癥、癲癇等精神疾病引起的眩暈。
(3)眼源性眩暈。
眼源性眩暈多由屈光不正、視力疲勞、眼外傷等眼疾引發,癥狀一般比較輕。此外,如果車輛高速行駛時,向外看那些同樣高速“后退”的樹木、建筑物,就會出現眩暈,但是閉上眼睛,就可以緩解。
(4)耳源性眩暈。
耳源性眩暈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暈。美尼爾氏綜合征就是引發嚴重眩暈的常見原因。此外,前庭神經元炎、內聽動脈堵塞、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暈船、暈車等)也會有類似表現。
(5)頸源性眩暈。
頸椎病患者的椎基底部動脈會受到壓迫,因而引起腦部供血不足,以致出現眩暈,這種情況多發于頸部活動幅度較大的時候。此外,頸肌不平、肥大性頸股關節炎,也能引起眩暈。
(6)全身性疾病。
很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導致眩暈,但大多沒有天旋地轉的感覺。比如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壓危象、低血壓、糖尿病、尿毒癥、心動過速或過緩、主動脈瓣狹窄、代謝性疾病、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高度貧血、低血糖、甲亢、更年期綜合征等。
(7)外源性眩暈。
外源性眩暈分為:藥物性眩暈(比如某些患者在服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多黏菌素、奎寧、水楊酸和苯妥英鈉及某些降壓藥后感到眩暈)、化學物質中毒(比如一氧化碳、藥物、酒精等引起的眩暈)、腦外傷、腦震蕩及其后遺癥。
眩暈的治療與調理
(l)飲食調養。
患者的飲食應以營養、新鮮、清淡為原則,多吃瘦肉、蛋類、青菜及水果,少吃肥肉、油炸食物、酒類、辣椒等肥甘辛辣食物,也不要吃公雞、鯊魚、豬頭、羊頭等發物,因為此類食物能生痰助火,加重眩暈。而冬瓜、蘿卜、慈姑、海蜇、泥鰍、地栗、小豆、米仁則有化痰利水之功效,可以輔助治療眩暈,宜多吃。
如果眩暈是由貧血、白細胞減少或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就更應該注重平時的營養調理。
(2)精神調養。
恐懼、著急、緊張、惱怒、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可以誘發眩暈?;颊邞摲€定情緒,保持心情舒暢,心態也要豁達些。
(3)注意休息、起居。
①注意休息。過度疲勞或者睡眠不足是眩暈的誘發因素之一。不管是眩暈發作時還是發作后,都應該注意休息。尤其是椎底動脈供血不足等引起的急性眩暈發作期,更應該臥床休息。此外,一定要確保睡眠充足,這樣可以減輕癥狀或使癥狀消失。
②注意頭頸轉動?;颊邞摫M量避免頭頸轉動。如果眩暈是由內耳病變引起的,頭位的改變能影響前庭系統的功能。而頸椎病患者在頸部轉動或者俯仰時,會壓迫到椎動脈,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導致腦供血不足,這兩種情況均會誘發眩暈。
③保持室內安靜、避免強光刺激。聲音和光線刺激能加重眩暈,所以患者所處的房間一定要安靜且燈光暗淡。
小編提醒大家,當出現眩暈癥狀時,患者一定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防不測。除了醫藥治療外,患者還應該注重自身的調理。在眩暈癥的急性發作期,還應適當控制水和鹽的攝入量,有效緩解眩暈或者減少發作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