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常識 13個小妙招助你清涼一夏
夏季溫度過高很容易造成人體缺水,在你疏忽大意時很可能就會導致中暑。因此夏日防暑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夏季防暑降溫妙招有哪些,又有哪些夏季養生粥湯能夠讓人清涼一夏呢?
夏季防暑降溫的13個小妙招
1、喝水:喝水也是很多講究的,喝的時候不能過急,也不能貪圖涼快和冰水,夏日要多喝溫開水,并且不能喝陳開水,有需要時還可以加些淡鹽。
2、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熱和燥暑濕,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筍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3、喝一些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要遠離酒精、咖啡因和香煙。
4、多吃涼性蔬菜:對自己的一日三餐,不妨增加幾味涼性蔬菜,生菜,番茄都是不錯的選擇。
5、多吃各種瓜類:冬瓜利尿消炎、清熱解毒;絲瓜解暑祛風、化痰涼血;苦瓜祛暑清心;黃瓜中的纖維素可以排出腸道中腐敗的食物,降低膽固醇;南瓜補中益氣,消炎止痛。
6、留意體重變化:中暑有可能導致身體在連續幾天內逐漸虛脫,所以如果出現體重在數天內直線下降的情況,應加以留意。
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輻射熱,通風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8、外出戴帽子:很多人認為夏季戴帽子會讓自己感覺更加的炎熱,其實戴帽子能夠有效緩解頭頸吸熱的速度,對發量不多的人效果更好。
9、及時散熱:當過于炎熱的時候應該用冷水沖淋頭部及頸部,讓水分蒸發幫助散熱。
10、保證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宜在炎熱的中午強烈日光下過多活動。
11、慢慢地適應氣溫的轉變:從事戶外活動的時候要放慢速度,不要逞能。
12、穿淺色的衣服:棉花及聚酯合成的衣物最為透氣。
13、多洗澡:幫汗水離開人體。
夏季養生粥湯,防暑降溫補營養
根據中醫虛則補氣的原則,夏天飲食該注意進補,可以多喝點湯來調節口味、生津消暑。另外,湯中的食物一般易消化吸收,可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可以促進胃酸分泌,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但要注意的是,夏天煲湯不要多放肉,因為濃肉湯中脂肪含量較高,而脂肪會抑制胃酸的分泌,使食欲下降。同時,過高的脂肪會造成能量過剩,對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1、紫菜黃瓜湯
材料:黃瓜、紫菜、海米適量。精鹽、醬油、香油、味精、黑胡椒粉等。
做法:先將黃瓜洗凈切成菱形片狀,紫菜、海米亦洗凈;鍋內加入清湯,燒沸后,投入黃瓜、海米、精鹽、醬油,煮沸后撇浮沫,下入紫菜,淋上香油,撒入味精,調勻即成。
功效:此湯具有清熱、抗菌、排毒的功效,特別適合夏季食欲較差、易感冒的患者食用。
2、豆腐泥鰍湯
材料:豆腐3大塊,泥鰍400克,生姜3片。
做法:將豆腐洗凈后切塊備用;將泥鰍宰殺洗凈,煎至微黃。將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以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1小時,下鹽調味便可。
功效:泥鰍性平味甘,補中氣止虛汗,還能暖脾祛濕;豆腐含豐富優質蛋白,含鈣高且清熱解毒。泥鰍豆腐湯清利濕熱、補氣健脾,對小兒出虛汗尤為適用。
3、冬瓜鯉魚湯
材料:冬瓜200克,鯉魚1條,生姜10克,食用油、食鹽、胡椒粉、料酒。
做法:將冬瓜去皮、籽切成片,鯉魚處理干凈、生姜切絲;鍋燒油,放鯉魚,用小火煮透,加姜絲、料酒,注入清水,煮至湯發白;加入冬瓜片、食鹽、胡椒粉,小火續煮1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鯉魚湯有助于健脾開胃、利水消腫。吃鯉魚可以適當加一些去濕的食材一起煲湯,比如陳皮、冬瓜、蔥白等。
4、胡蘿卜玉米豬骨湯
材料:豬骨800克,玉米兩根、紅蘿卜兩根、山藥1根、生姜兩片。
做法:玉米洗凈后切成1寸左右的小段,紅蘿卜、山藥切成滾刀塊備用。豬骨洗干凈后放進開水鍋中,焯2-3分鐘后撈出瀝干水分。玉米和豬骨放進瓦煲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煲。等到用筷子能戳動肉時,再放入紅蘿卜、山藥和生姜,煲40分鐘左右關火,加適量鹽即可食用。
功效:清潤養肺、降脂降壓、補肝護肝、益氣明目。
5、蓮蓬薏米煲老鴨
材料:鮮蓮蓬2個、鮮荷葉13塊、薏米80克、老鴨半只、豬瘦肉100克、生姜4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薏米稍浸泡;老鴨去臟雜、尾部,切塊。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鮮蓮蓬清熱消暑、生津益氣;薏米健脾利水;老鴨性涼且為滋補養陰的禽畜,三者合而為湯,氣味十分鮮美清潤可口,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滋陰補益的功效,且男女老少皆宜,為時下周末家庭靚湯。
6、冬瓜江瑤柱煲老鴨湯
材料:冬瓜一斤,江瑤柱一兩,老鴨一只,瘦豬肉三兩,陳皮一片,鹽少許。
做法:江瑤柱浸透,洲爭。冬瓜連皮及瓜仁,洲爭,切成厚片。老鴨殺洗干凈,去毛、去內臟,切去鴨頭和尾,開邊,切成四大件,放入滾水滾五分鐘。瘦豬肉和陳皮洗凈。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滾,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繼續煲三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本湯清熱生津、滋補養顏。若有身體虛弱、虛不受補、津液不足、皮膚干噪,可用本湯作食療。
7、苦瓜黃豆百合排骨湯
材料:苦瓜500克、黃豆80克、鮮百合30克、豬排骨400克、生姜4片。
做法:苦瓜洗凈,去籽,切厚塊;黃豆浸泡、洗凈;鮮百合洗凈;豬排骨洗凈,切段。先把豬排骨、姜、黃豆和苦瓜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鮮百合煮約10分鐘,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苦瓜黃豆百合排骨湯是廣東民間特別是潮汕地區夏日常用的清熱而又清補的湯水。現在這基礎上再添以潤肺平和的百合,使之更養陰潤肺,更為平和,既能清熱又不損陽,既可清補又不油膩,為清潤可口而又老少皆宜的家庭靚湯。
8、山楂蓮葉排骨湯
材料:山楂50克、新鮮荷葉一角、排骨600克、烏梅兩枚、生薏米50克。
做法:揀選煲湯用的排骨,洗凈、飛水,斬件;山楂、烏梅和生薏米分別用清水浸透、洗乾凈;新鮮荷葉用清水洗乾凈。將山楂、排骨、烏梅和生薏米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后改用中火煲約三小時左右,再放入新鮮荷葉稍滾便可,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山楂具有開胃助消化的作用;蓮葉可以清熱解暑,烏梅生津止渴;生薏米有利去濕作用,再配合滋補營養的排骨,煲成的湯水便具有消暑健胃補益的作用。
9、節瓜腐竹煲魚湯
材料:本地鯽魚500克、節瓜2個、腐竹80克、姜3片、水8碗。
做法:節瓜洗凈,去皮切厚塊;腐竹洗凈后泡軟,切段;鯽魚宰好洗凈,刮凈腹內黑膜,瀝干水分,用少許油兩面煎香;將8碗水倒入瓦煲燒開,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慢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飲用。
功效:消暑開胃、健脾利腸、祛積減肥。節瓜又名毛瓜,是夏季當令瓜蔬,肉質嫩滑,味道清甜,常食具有解暑、止渴生津、祛暑健脾和利尿消腫之效。
10、絲瓜草菇魚頭湯
材料:絲瓜400g,草菇80g,豆腐200g,鳙魚頭1只,姜2片,花生油10g,鹽5g。
做法:魚頭用鹽腌制2小時,洗凈,用油煎至金黃色。加入沸水2000ml,清滾魚頭30分鐘后加入豆腐,滾至豆腐熟,再放入絲瓜、草菇,加適量鹽調味。
功效:清熱消暑。用于暑天肺熱、咳嗽、痰多,或喘咳痰黃,伴口渴口干,胸悶煩熱,食欲不振者。
11、赤小豆薏米粥
材料:赤小豆、薏米各80g。
做法:先提前用清水將準備好的赤小豆和薏米泡1小時,然后入鍋加水大火煮沸,最后換小火煮1小時之后即可食用。
功效:其具有清熱利尿,健脾滲濕的功效。
禁忌:對于脾胃虛寒、尿頻者、孕婦等人群來說,如果體內濕熱不重的話,盡量不要長期大量的食用。
12、薏米山藥粥
材料:大米150g、薏米80g、山藥50g。
做法:先將薏米清洗,大火煮開后小火煮30分鐘后加入大米、山藥(去皮、切小塊),繼續煮至米熟湯稠即可。
功效:其具有健脾滲濕的功效。
禁忌:對于脾胃虛寒、孕婦人群來說盡量要少食或不食。
13、薏米白術湯
材料:薏米、生白術各30g。
做法:薏米與白術用清水洗干凈之后,一起水煎30分鐘,直接代茶飲用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去濕的功效。
禁忌:一定要注意孕婦及陰虛體質的人要慎用。
14、術米湯
材料:米湯適量,白術30g。
做法:用米湯泡白術一夜,然后去白術后直接煎服即可。
功效:其具有健脾滲濕,益氣養陰的功效。主治濕熱傷陰后,熱退,濕重于熱,困于脾胃。
禁忌:注意對濕熱體質中熱重于濕的人要慎用。
15、綠豆湯
材料:綠豆適量。
做法:將綠豆洗干凈,然后大火煮沸后,繼續用大火煮5分鐘即可(也可以提前將綠豆進行泡水2個小時)。
功效:其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的功效。
禁忌:脾胃虛寒滑泄者要忌食。
16、烏梅茶飲
材料:烏梅20g、山楂20g、白豆蔻3g、生甘草3g。
做法:提前將烏梅、山楂、白豆蔻、生甘草用清水泡20分鐘,然后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30分鐘,除渣,加入適量冰糖,放涼后加入適量冰塊飲用口感更佳。
功效:其具有清熱祛暑,化濕和胃的功效。
禁忌:脾胃虛寒,感冒發熱,腸炎及婦女正常月經期不宜飲用。
結語:炎炎夏日,有了這些解暑降溫的小妙招,在你感覺炎熱時不妨學習一下為自己降降溫,空暇之余在為自己或家人做上一份夏季養生湯粥,相信你這個夏季一定會過的相當涼爽,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