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敏感而致命的部位竟是它
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大,長時間伏案工作,又沒有注意休息,這樣對我們的頸椎傷害特別大,這也是為什么年輕的頸椎病患者逐年上升的原因。有專家指出,脖子是我們身上最致命的地方,我們要好好保護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脖子與我們的健康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下面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說到交通樞紐,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是問到人體的樞紐在哪,很多人就答不出來了。其實它就是常常被我們忽略的脖子。脖子看上去好像沒什么特別的用處,但事實上它在我們的口腔與胃部、鼻子與肺部、大腦與脊骨,以及大腦與心臟之間,建立起各種至關重要的“生命聯系”,是我們人體內最繁忙的“樞紐”。那么脖子究竟是怎么樣來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的呢?
脖子像呼吸一樣重要
齊先生是一位公司白領,每天需要坐兩個小時的公交車上班。12月的一天,他像平常一樣,上車后就用額頭抵住前面座椅的靠背開始補覺。“吱——”突然一個急剎車,齊先生感到脖子被用力向前擠壓,隨后又隨著車子的停住而向后一扯。“糟糕,扭到脖子了。”齊先生雖然意識到脖子扭了,但稍微活動一下后,覺得并無大礙,還是繼續去上班了。但到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他發現脖子無法向左右轉動,稍微一動就非常疼,只能直著脖子去醫院。
專家介紹,很多人覺得扭一下是小事,但對脖子來說,可就是大事了。從人的后腦勺到鎖骨之間,都是脖子的領地。脖子里有頸椎、淋巴結、氣管、食管、動脈和分布密集的神經,并非很多人認為的“結構簡單”。人體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呼吸的空氣都要通過脖子進入體內。大腦發出的指令,也要通過脖子傳達到肢體。脖子就是頭部和身體的紐帶,一旦切斷,生命將不復存在。
脖子是如此地重要,但是往往最容易被人們忽視,就跟呼吸一樣,大家平日不會在意,到出了問題才發現它的重要性。國家衛生計生委做了一項調查顯,發現有百分之七十的白領患有不同程度的“辦公病”,其中和脖子相關的就有兩項。咽喉炎名列五大“辦公病”之首,另一個就是越來越多的頸椎病。另外還有有調查統計也發現,4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占頸椎病人群的一半之多。
全身健康“主干道”
脖子是軀干部最細的地方,支撐著人體最重要的頭部,更需要引起重視。
八成腦供血由脖子輸送
心臟向大腦輸送氧氣和血液主要通過4條管道,即一對頸動脈和一對椎動脈。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劉昌偉說,頸動脈為腦組織提供80%以上的供血,人們可以在喉嚨突出部分兩側大約5厘米的地方,觸摸到它的跳動。
脖子上的淋巴是人體第一道防線
醫師表示:病毒、細菌侵犯的首要通道,就是呼吸道和口腔。受到感染的淋巴液回流時,第一站就是脖子,因此,脖子上的淋巴結也是最容易腫大的部位,隨后才遷延到腋下和腹股溝。
咽喉是呼吸道的“總閥門”
人們喜歡用“咽喉要塞”來形容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而脖子作為前部最為重要的器官,咽喉負責吞咽食物以及發音,它還是我們吸入養生必經之路。因此保持咽喉的暢通無阻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頸椎七塊骨頭支撐頭部
只有七塊骨頭組成的頸椎,與肩膀構成一個沉重的十字架,支撐著分量不輕的腦袋。李金學說,如果頸椎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容易產生慢性勞損、變形,一旦壓迫到神經,會連帶著肩部、上肢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頸椎疾病已經成為了現代人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
脖子上布滿了各種神經
8對脊神經支配人體的運動和感覺;4對腦神經負責調整血壓、呼吸和控制胃腸蠕動;交感神經能使人心跳加快,肢體血管收縮,讓人出汗等;副交感神經興奮則能使人心跳減慢、變弱。
脖子是其他疾病的“信號燈”
美國專業睡眠協會年會發布研究顯示,脖子粗的人容易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美國MRC臨床科學中心和弗雷明漢心臟研究學會調查了3300名平均年齡為51歲的志愿者后指出,脖子越粗,患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越高。
從中醫角度看,脖子也是全身經絡的貫穿之處。專家介紹,人體的督脈、膀胱經、小腸經、膽經以及三焦經等5條重要經絡,都從后頸及肩部通過。經絡無法通暢,其所主的功能就會受影響。
抬頭挺胸最護脖子
如今,五六歲的孩子都能熟練使用電腦,對脖子健康的關注更應該提前。專家強調,脖子一旦出現以下四種狀況,就必須更加小心。
1.頸部出現硬塊
如果頸部突然變粗或出現迅速增大的硬塊,最好及時就醫。
2.老摔跤
放松脖子肌群,可以改善身體的平衡問題。觀察患者走路是否平穩,也能發現其頸椎功能是否正常。
3.手麻、暈眩和頭痛
手麻、暈眩和頭痛可能是由于頸椎壓迫到了頸部韌帶跟神經。
4.心慌、氣短、耳鳴、失眠、胸悶
這些都可能是頸椎的問題。一些與內臟相關的疾病,也是頸椎導致的,臨床上很多見。因此,保護脖子,不能等出了問題再說,而應該從最簡單的姿勢做起。
保護脖子的幾種簡單方法
鹽布袋子很管用
縫一個長條口袋,把大鹽粒裝進去,密封后放微波爐里加熱幾分鐘。每天睡覺時枕在脖子下面,以感覺溫熱為宜,可以緩解頸部不適。
多放風箏多游泳
低頭或前傾太久,都會造成頸部疼痛。放風箏、游泳都是不錯的緩解脖子壓力的方法。
站立時抬頭挺胸
有些人站立時習慣駝背,往前伸脖子,這樣會增加脖子的受力。抬頭挺胸這個小動作可以減輕脖子的負擔。
久坐時戴好護頸枕
舒適又有支撐力的護頸枕,能讓久坐人的脖子擺正姿勢,有正確的曲線。但護頸枕只有輔助作用,不能作為治療手段。
只有平躺,才能徹底休息
專家指出,脖子想要徹底休息只能平躺,習慣仰臥的人,睡前可把枕頭中間壓扁,頸部的位置要墊高;枕頭高度和自己拳頭的高度一樣。側臥時,枕頭高度和一個半拳頭的高度一致,以10—15厘米為宜。
為什么說脖子是人體第二個大腦
我們都知道脖子對于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脖子不適時可能誘發多種疾病的,如頸椎病等,還有導致肩部和腰部不適,因而保健專家又稱脖子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下面一起來看看介紹吧。
中醫認為,脖子對身體健康來說很重要,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位之一。人體的督脈、小腸經、膀胱經、膽經以及三焦經等,5條重要經絡都從后頸及肩部通過。可見,脖子的健康與否,影響著經絡氣血是否通暢。經絡不通暢,其掌管器官的功能會受到相應影響。
脖子不適會致肩部、腰部不適
姿勢不良、頸部外傷或者頸椎退化,會誘發肩膀、上臂與肩胛骨等區域酸痛。同時斜躺看電視、長時間低頭、久坐前傾或壓力過大時,能引起肩部不適。
因為頸部向上承接頭部,向下連接肩膀、上臂以及整個后背,一旦被拉扯,周邊的肌肉都會受到影響。有時,還可能會造成腰痛。
頸部不適會引起頭痛
頸椎內的神經與頭部、五官的神經十分靠近,彼此相互影響所致。肩頸疼痛時,若伴隨手臂以及面部五官疼痛癥狀,且吃了止痛藥無效,就要懷疑是否為頸源性頭痛,需要接受頸部X光檢查。
脖子好可改善平衡、防老人跌倒
中醫專家指出,脖子也會影響到身體平衡感。脖子內有許多神經元,是各種感覺輸入腦部的重要通道。因此放松脖子,可以改善患者平衡問題。
可見,脖子被譽為“人體第二個大腦”,一點也不為過。因此,人們日常生活要注意保護脖子,多活動脖子。
脖子是人體保持健康的來源
“全身疾病的根源在于頸部”,日本神經外科專家松井孝嘉如是說。頸部即我們俗稱的“脖子”,它雖然是身體最細的部位,卻是連接頭顱與軀干的“生命線”。
因此,脖子健康身心安,絕非夸大之辭。本期,《生命時報》邀請專家,教你保護好這條“健康要道”。
為腦供血,抵御病菌
脖子連接著我們的大腦和身體,而且里面“別有洞天”,包含頸椎、氣管、食管和密集的神經、血管等。
對于脖子,大部分人只是覺得它讓人看上去美觀、優雅,很少與健康掛鉤。事實上,解放軍總醫院主任醫師董紀元介紹說,脖子的“疆域”包括從后腦勺到肩膀上方的鎖骨。
首先,大腦供血離不開脖子。它兩側分布著頸動脈,又與椎動脈一起負責大腦血供。其中,頸動脈為大腦提供80%以上的供血,我們可以在喉嚨突出部分兩側大約5厘米的地方,觸摸到它的跳動。
其次,脖子上的淋巴是人體的免疫防線。脖子里分布著密集的淋巴結與神經干。病毒、細菌最易侵犯呼吸道和口腔,受到感染的淋巴液回流時,第一站就是脖子,因此,脖子上的淋巴結也是人體第一道防線。
再次,脖子里的神經調節全身。大腦發出的神經都要經過頸部下行,其包含的神經可以說是各司其職:8對脊神經支配人體的運動和感覺;4對腦神經調節血壓、呼吸和胃腸蠕動;交感神經能使人心跳加快、肢體血管收縮、讓人出汗等;副交感神經興奮能使人心跳減慢、變弱。
最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周迎春補充說,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脖子還是全身經絡的貫穿之處,包含督脈、膀胱經、小腸經、膽經及三焦經等5條重要經絡。脖子后面的風池、風府、大椎穴等穴位,是養生保健“要點”。
頸椎受傷,牽連全身
脖子如此重要,卻很“嬌氣”,是各類疾病偷襲的“重災區”,首當其沖的就是頸椎。
頸椎由七塊骨頭組成,與肩膀構成一個沉重的十字架,支撐著分量不輕的腦袋。頸椎受傷,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全身健康。
松井孝嘉指出,70%的頭痛跟脖子有關,被稱為頸源性頭痛,表現為單側或雙側枕部、耳后悶脹或酸痛,可伴有惡心嘔吐、耳鳴、眼脹以及嗅覺和味覺改變,很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第二,頸椎病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會導致頸性眩暈,特別是在頸部活動后。
第三,頸椎骨質增生、錯位失穩、椎間盤突出等會導致頸胸綜合征,使人出現陣發性胸悶、心前區疼痛、窒息感。第四,頸椎病可引起吞咽不暢。這是因為食管上端和第六頸椎相鄰,后者增生就會壓迫食管。如果頸椎增生壓迫到頸交感神經,還會導致胃腸道蠕動減慢,誘發便秘、腹脹。
此外,脖子還是其他疾病的“信號燈”,美國睡眠協會的研究發現,脖子粗的人容易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等。此外,還有學者指出,脖子越粗,患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越高。
走路不直,握拳沒勁
從某種意義上說,脖子跟呼吸一樣重要。可生活中,大家經常是出了問題才后悔。
一項調查顯示,70%的白領患有不同程度的“辦公病”,其中頸椎病更是逐年走高。董紀元提醒,這多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比如長期伏案或對著電腦工作,脖子保持同一個姿勢,頸椎容易錯位、椎間盤突出。現代人又因繁忙而小病不下“火線”,椎間盤長期嚴重擠壓血管和神經,可能導致突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女性為了美麗穿露肩膀的衣服,忽視頸部保暖,或在空調房待久了也會傷害頸椎。
要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患頸椎病,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自測題:
1.肢體某一部位發生像觸電一樣的放射痛,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典型表現。如果同時伴有頭暈、惡心、視物旋轉的癥狀,則往往伴有椎動脈型頸椎病。
2.手指麻木,特別是雙側都麻木,可能是得了頸椎病,導致脊髓重要結構受到壓迫。
3.手指屈伸實驗:手握拳,然后完全伸開,10秒鐘做20次以上才算正常。
4.試圖兩只腳在一條線上走,頸椎病患者是走不了直線的。
抬頭挺胸,忌猛回頭
要確保脖子這條“生命線”暢通無阻,就要從生活細節做起。
第一,站立或行走時抬頭挺胸,兩眼平視前方,切忌低頭弓背;久坐時戴好護頸枕。
第二,需要長期低頭工作者,養成每15分鐘抬頭后仰一次的習慣,適當擴胸、聳肩等。也可適度按壓風池穴(后脖頸兩根比較粗的肌肉的外側)和天柱穴(風池穴左側約一指左右的位置)。
第三,防止外傷。回頭轉頸不要過急、過猛;開車或坐車系好安全帶,防止急剎車或顛簸時因慣性發生頸部脫位性損傷;不要用脖子夾著電話。
平時還可做做頸部操:
1.支撐頭部:身體前傾,將肘部放在桌子上,用手掌托住額頭,保持3~5分鐘。
2.抬升運動:雙手放到椅子邊緣,支撐身子,腿部向上抬高,保持5秒鐘。
3.收縮肩部:坐直,伸直脊椎,雙手放到腿上,同時雙肩向后靠攏,保持15秒鐘。
4.“烏龜探頭”:模仿烏龜向前探頭,并保持下巴水平。
5.轉動頸部:每隔1小時,低頭讓下巴盡量靠近胸部,然后慢慢旋轉頸部。
白領若脖子痛千萬別忽視這些身體信號
請別忽略你的脖子。脖子雖只占全身短短一截,卻可稱得上是“第二個大腦”。
因為頸椎左右各有兩條頸動脈與脊椎動脈供給腦部血液,而頸椎保護著脊髓,也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延伸。
脖子更負責支撐、控制頭部運動的重責大任,有強勁、靈活的頸椎與肌肉,才能在運動中漂亮、完美的出擊。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頸部健康也影響著經絡氣血的通暢。人體的督脈、膀胱經、小腸經、膽經以及三焦經等5條重要的經絡都從后頸及肩部通過,當經絡無法通暢,其所主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督脈,負責將氣送到全身的臟腑器官,若不通暢,臟腑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脖子如此重要,但是對待脖子的方式卻都錯誤。大多數人站立時習慣像烏龜一樣駝著背并把脖子往前伸,雖然感覺很放松,實際上是讓頸椎受到更大的拉力。最不增加頸部負擔的方式就是抬頭收下巴,讓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心。
上班族用電腦時間過長導致頸椎疼痛,造成針灸門診中絡繹不絕。醫生解釋,正常的頸椎是有曲度的,低頭或前傾太久,都會把頸椎曲度拉直而造成疼痛,而外圍的肌肉也會因緊繃而僵硬。
手麻、頭痛可能是脖子受傷了
除了姿勢不良、外傷與頸椎退化,也會連帶引發頸部附近像是肩膀、上臂與肩胛骨等的酸痛。像是斜躺看電視、長時間低頭、久坐前傾或壓力過大時都可能引起。因為頸部向上承接頭部,并向下連接肩膀、上臂以及整個后背,頸椎一旦被拉扯,周邊的肌肉也都會受到影響。
有的時候,還可能會造成腰痛,因為腰部要去幫忙平衡頸部被拉扯的力量。
出現手麻或頭暈時,也要懷疑是不是脖子惹的禍,年老的人最常發生。因為頸椎退化而導致頸間盤突出或骨刺,一旦壓迫到頸部韌帶跟神經,就有可能引起手麻。若骨刺壓迫到椎動脈,可能造成暈眩。不過現在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因為電腦的使用,復健門診中已經有愈來愈多年輕患者提前來報到。
頸因性頭痛、暈眩
醫生提醒長時間工作的人,一定要養成適時放松頸部肌肉的習慣,因為頸部太過僵硬的人就可能導致頭暈。人體十二經絡的氣血都上訴于頭面,頸部的僵硬會造成經絡氣血循環不良,而導致暈眩發生。
頸椎的疼痛還可能害你頭痛。國外統計曾發現,疼痛門診中約有20%的人屬于頸因性頭痛,疼痛部位常擴及頭、肩、頸、上臂、前額、眼窩,也可能伴隨惡心、吞咽困難、頭暈、怕光等癥狀。
會發生頸因性頭痛的人,多半來自頸椎長期姿勢不良或者脖子曾遭受外傷,且以中年女性居多。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說,這可能是因為頸椎內的神經與頭部、五官的神經十分靠近,彼此相互影響所導致。
預防老人跌倒也要從脖子下手
有些醫生認為,脖子內有許多神經感受器,是各種感覺輸入腦部的重要橋梁,因此脖子也會影響到身體的平衡感。臨床上也發現,平衡出問題的患者有時候可以透過脖子肌群的放松使癥狀獲得改善,有的時候也可靠觀察患者走路是否平穩來發現頸椎功能是否正常。
醫生建議,如果想要預防老人家跌倒,除了改善家中的擺飾之外,也可以從訓練頸控制能力著手。
只用美麗的項鏈愛護脖子是不夠的,現在就運用中西醫生教你的5式護頸操,適時運動頸部,并放松頸椎與頸部肌肉,讓脖子美麗加分。
正確站姿減少頸部負擔
大多數的人站立時習慣像烏龜一樣駝著背并把脖子往前伸,雖然感覺很放松,實際上是讓頸椎受到更大的拉力。醫生建議,最不增加頸部負擔的方式就是抬頭收下巴,讓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心。
愛護脖子的5個提醒
●電腦族每小時就要起來活動筋骨。現在就立刻動手設定你的螢幕保護程式,時間一到就強迫自己變換姿勢。使用電腦時,要記得讓螢幕畫面位于眼睛水平以下約12~25度,最低不可超過30度。尤其筆記型電腦螢幕與鍵盤相連,更容易低頭駝背,最好少放在腿上使用,或以書本將電腦墊高。
●正確站姿。抬頭挺胸、收下巴、不駝背,從側面看來頭部不向前超出肩膀。
●正確睡姿。枕頭除了要軟硬適中,頸部也要睡在枕頭上,并使額頭與下巴齊高,才能完整支撐頸椎。
●感覺頸部僵硬酸痛、壓力大、長時間戴安全帽或不小心扭到脖子時,千萬不要自己甩脖子。用熱毛巾敷10~20分鐘,就可讓頸部肌肉快速獲得放松。
●運動前一定要先做脖子的暖身,尤其游泳、跳舞、羽球、高爾夫等。跳舞若有甩頭的動作,先做完六個方向的伸展后,再輕輕做360度旋轉暖身。搭云霄飛車時,頭部也要緊貼倚靠椅背,以免頸部甩傷。
●急性落枕或頸部被東西擊到時,最好立刻冰敷10~15分鐘,再用溫水熱敷。無法熱敷交替時,也可持續冰敷。可隨手找塑膠袋或向街上店家要些冰塊與冷水,讓冰袋可隨著頸部形狀伏貼。
5式護頸操讓足球選手也羨慕你
把握休息時間,做做護頸操,鍛鏈肌肉的肌群,也有助于放松僵硬的肌肉,使頸部恢復柔軟度,讓全身的經絡痛暢,從此疼痛不上身。
1、利用打電腦或看電視的時間,用米袋*放在頭頂上。背脊挺直收下顎,雙眼直視前方,持續20分鐘左右,可以訓練頸部的控制力與肌力。但不適時就應去看醫生。
*米袋重量(kg)=體重(kg)×0.03
2、開車時,將頭部緊貼椅背頭靠,用脖子的力量向后方頂,可訓練脖子后方的肌肉。也可將上半身打直,雙手交叉放在后腦勺,再將頭向后推。
3、坐在椅子上,左手自然垂下抓住椅子維持上半身直立,右手則將頭部輕輕往右肩方向拉,讓左側頸部肌肉感覺被拉緊。停約10秒,再輕輕將面部往右下方轉,再停10秒。之后再換另一邊。
4、常做低頭、仰頭、左右側屈、左右轉頭等六個方向伸展,每次約停10~15秒。可適時地以用手輕壓,施加重量。暖身時,不做360度的旋轉,而改用上述六方向的伸展。
5、坐著或站著,上身保持正直,用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相對,按在頸后正中線,手指用力向前按、頭向后仰,也就是相對用力。從上到下依次進行反覆做2~3次,能很快消除長時間低頭造成的頸部僵硬感。
按揉風池與天柱兩個穴位,也有助于頸部經絡氣血的暢通。
智能手機讓人脖子老化早
日前,臺灣臺中市一名35歲的男子因躺床上玩手機時感到雙手麻木無力到醫院就診,診斷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其第4、5、6節的椎體變形,間隔變窄,骨刺已壓迫到神經,看起來就像70多歲老人已經退化的頸椎。這與他長時間玩手機的習慣不無關系。
這位男子屬于“低頭族”,不但白天經常低頭玩手機,夜里更喜歡窩在床上玩。所幸男子接受頸椎牽引、熱療、電療等物理治療后,病情逐漸緩解。其主治大夫說,長期低頭玩手機會加速頸椎的退化,初期癥狀主要有肩頸僵硬、肩痛等,較嚴重時會出現手麻、手無力感、胸悶、視力模糊等情形。一般脊椎慢性退化病變都出現在頸椎第5、6、7節,“低頭族”則多在第4、5、6節出問題。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1月22日報道,脊柱外科醫生越來越擔心,一邊走路一邊低頭看短信,會使更多的人患上現代新職業病——“短信脖”。
美國紐約脊柱外科手術和康復醫學機構的脊柱外科負責人肯尼思·漢斯拉杰說,當頭部的角度保持在60度時,脊柱感受到的頭部重量是其實際重量的5倍。每天連續低頭4個小時,肯定會給頸部帶來壓力。他說:“我每周接診100位患者,他們來看病時要么脖子疼要么背疼,年輕人尤其明顯。”
尼古拉·喬斯是明星們的皮膚護理專家,她發現顧客中正在出現一種非常奇怪的趨勢。她說:“許多顧客的脖子由于使用智能手機出現了早衰現象。其結果不一定是皺紋增加,而是皮膚變得松弛,看上去非常衰老。”
漢斯拉杰說,對于疼痛的背部和皮膚松弛的脖子,簡單的解決辦法是——“你不一定要彎著脖子,把手機抬高一點,讓眼睛向下看就可以了。”玩手機到一定時間后感到肩頸酸硬,這就是警示,要休息一會兒,順便做些頸椎的活動,以消減頸椎壓力。如果發現頸部疼痛加重,應立即就醫,查明病因。
脖子透視你的身體健康狀態
如果把頭比喻做樹根,手腳是樹枝的話,那么脖子就是其樹干。
樹干粗的植物,是表示它成長得很茂盛;同樣的,脖子粗的人,是象征其健康、長壽。
脖子細而無力的人,主體習多病、短命。
脖子粗而硬的人,是中風之相。
脖子粗而短的人,是下賤之相。
脖子粗而肌肉重疊的人,是腦溢血之相。
脖子粗而頭小的人,主短命。
脖子經常傾向左邊或右邊而走路的人,表示胸有成竹,不可忽視。
脖子粗而身體瘦弱的人,表示具有財運。脖子細而身體肥胖的人,主短命。
脖子有黑痣的人,表示要經常為他人勞苦。
人體三大養生重點區您知道嗎?人體有四大養生區,即背部區、脊柱區、腋窩區和肚臍區。養生就要從身體的四大養生區做起。
人體內臟投射部——背部區
中醫認為,背為足太陽膀胱經、督脈所過之處。足太陽膀胱經與五臟六腑聯系密切,是人體內臟投射部。經常激發疏通背部區,有益于氣息運動、血脈流暢,可滋養全身器官。
《攝生消息論?春季攝生消息論》說:“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令鼻寒咳嗽。”傳統的度冬健身諺語也說:“老人防寒冷,曝背能延年”。
中醫認為,風邪侵入人體,背部首當其沖。背部受寒會導致腰酸背疼、肌肉抽搐、下肢關節及內臟等部位不適,形成病害。背部保健對患有風濕痛、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非常實用。
背部保健方法:
衣服護背:平時穿衣注意保暖,隨時加減,以護其背。 曬背取暖:避風曬背,能暖背通陽、促進健康。
慎避風寒:背為五臟俞穴所會,尤其是天熱汗出腠開時,若被風吹,則風寒之邪易于內侵,引起疾病。
捶背:捶背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經活血、振奮陽氣、強心益腎。
搓背:搓背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時進行,以濕毛巾搭于背后,雙手扯緊毛巾兩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發熱為止。注意用力不宜過猛,以免搓傷皮膚。
人體結構的大梁——脊柱區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督脈分布于脊柱,總督一身陽氣。脊柱為人體的中軸骨骼,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脊柱保健方法:
正確的站立姿勢:兩眼平視,下頜稍內收,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小腿微收,兩腿直立,兩足距離與雙肩寬度相等。
俯臥背伸式:俯臥于床上,兩臂自然放于體側,先使兩臂后伸→頭后伸→胸背后伸,離開床面;然后雙下肢伸直并攏向后上方抬高;最后把上、下肢及頭和軀干的動作協調起來,只讓腹部著床,保持10秒鐘;再使上、下肢及頭、軀干放下貼床。休息10秒鐘,再重復上述動作。
按摩頸背腰骶部:長期堅持可解除腰、臀、腿部肌肉痙攣,消除疲勞。
脊柱放松:可采用默念“松”的方式,從頭至腳按部位逐步放松,把全身調整到自然、輕松、舒適狀態。
諸經百脈相通穴——肚臍區
肚臍是真氣居處的宅室,具有培元固本、安神定志、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等作用。
肚臍保健方法:
按揉肚臍:于每天早上起床前和晚上睡覺時,排空大小便,全身放松,仰臥于床上,兩手掌重疊放在肚臍上,先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108圈,再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108圈。
艾灸肚臍:將艾條一端點燃,在距離肚臍3~4厘米左右的高度進行熏烤,至施灸部位呈現溫熱舒適感時,固定不動,連續灸20~30分鐘,以局部出現溫熱潮紅為度(注意避免燙傷)。
肚臍拔罐:選大號火罐1個,應用閃火法,將火罐拔在肚臍上,15~20分鐘取罐。每天或隔天1次。
你的“腰齡”超標了么?
在我們腦海里似乎有了這樣一個誤區,女人的腰是美麗的必殺技之一,而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卻不甚重要。其實,除了美麗之外,腰還是我們一生的親密伴侶,腰部的健康關系著我們的身體狀況,保持腰部健康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塑造你的小蠻腰。
若忽略了對它的關愛,更容易受傷。過度疲憊時、長坐長站時、穿低腰褲時、坐月子時……你是否考慮到腰部也在和我們一起承擔。健康是一輩子的事,女人養護腰部同樣如此。
你的“腰齡”超標了嗎
年齡、骨齡、心理年齡……影響人體健康的“年齡”如今又有了一個新的成員——腰齡。
如何才能讓你的腰椎不超齡呢-不妨在椅子上做一個簡單的保健動作:雙手交叉抱頸,向前挺腹,向后仰頭,堅持一會兒,然后放松,工作間隙,重復做上三五個動作,對頸椎、腰椎都有很好的拉伸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坐姿工作時頸腰椎反向受力帶來的負擔。
另外,每工作一個小時左右,一定要起來活動一下,哪怕走動一下都有好處,最好能做做跳躍運動,輕輕蹦個一二十下。可別小瞧了這個簡單的動作,它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呢!人在跳躍時,整個肌體都在動,有助于關節肌肉協調運動,即使平常有些輕微錯位的小關節,都可能在跳躍過程中恢復正常。
為何要保護你的腰部健康?
長期從事站立操作諸如紡織、印染、理發、售貨等工作的婦女,由于持續站立,腰部肌腱、韌帶舒展能力減弱,局部可積聚過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謝,也可導致腰肌勞損而引起的腰痛。經常背重物,腰部負擔過重,易發生脊椎側彎,造成腰肌勞損而出現腰痛。
腰肌勞損在慢性腰痛中占的比例最大。多由急性腰扭傷后失治、誤治,反復多次損傷;或由于勞動中長期維持某種不平衡體位,如長期從事彎腰工作;或由于習慣性姿勢不良等引起。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者,使腰骶部兩側活動不一致,更易導致腰骰部軟組織的疲勞而引起腰痛。患者有長期腰痛史,反復發作。腰骶部一側或兩側酸痛不舒,時輕時重,纏綿不愈。酸痛在勞累后加劇,休息后減輕,并與天氣變化有關。腰肌勞損在急性發作時,各種癥狀均顯著加重,腰部活動受限。
■養腰護腰在每刻
1.腰部肌肉要鍛煉
倒走、瑜珈、慢跑等都可以鍛煉到腰部肌肉,同時,還可以常扭腰、睡前在床上做燕子飛運動。對于久坐的上班族來說,可以每天隔段時間做擴胸運動(此時,雙肘要放平),以及向后仰腰、向上牽拉等。
2.四季保暖
月經期、生孩子等都可以損傷腎氣,因此,女性應該時刻注意腰部的保暖。如坐月子期間,要穿長衣服保護腰部,以免出現月子病中的腰痛。
3.調補腎陰
如果月經量過多、經常腰部冷痛、性欲冷淡,應該及時調養腎臟,女性應該多補腎陰,增強抵抗能力。可多食用一些補腎的食物,如枸杞、山藥、桂圓、核桃。還可常吃一些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陰虛火旺者,可吃知柏地黃丸,腎陽虛腰痛者可吃金匱腎氣丸。
4.床墊厚度適中
腰部有一個生理曲度,床墊可適當加厚,中度硬度即可,從而讓腰肌充分休息。
5.鞋跟別太高
不要穿太高的鞋,容易增加腰部的勞累,長期站立、行走者盡量少穿。同時,生理期、哺乳期盡量不穿低腰褲。高跟鞋能夠塑造女人的優美體態,但是也是女性健康“殺手”之一。提醒你在休閑的時候盡量脫下你的高跟鞋,叫腳部得到放松,同時緩解腰部的勞累。
晚間兩件事 讓身體棒棒噠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你的晚間時間都用來做什么呢?告訴你哦,和家人一起吃一頓健康晚餐、香薰、做一做艾灸、泡個足浴、調息打坐,這5件事只要做對一件,你的健康狀況就會大為改觀。
香薰 最體貼養生
香薰,是一種古老的養生方法。經過上千年的運用實踐,中醫總結出芳香類藥物具有開竅醒神、健脾開胃、避穢祛邪,止痛安神等功效。其中最重要的功效,就是芳香療法可以讓人的情緒愉悅,同時消除頭暈腦脹的混沌狀態,解除煩躁不安、胡思亂想的困擾。而且芳香療法還可以清潔空氣,減少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和對人體的傷害。
香薰緩解緊張
取安息香精油3滴、佛手柑精油2滴、絲柏精油1滴,滴入盛有清水的香薰燈內,打開香薰燈,使精油揮發布滿室內,同時緩慢地深呼吸,享受芬芳,緩解緊張的情緒。
香薰清潔空氣
可以使用桉樹精油,它可以清潔室內空氣,殺菌,尤其適合預防呼吸系統的感染。或者選擇桃金娘精油,流感期間在房間內薰蒸,可以預防傳染。
吃健康晚餐 最享受養生
晚餐千萬不要磨蹭到八九點再吃,養生家建議要留出4小時消化食物,如果晚上11點入睡,最好7點前吃完飯。如果吃飯太晚,距離上床睡覺的時間很短,就會引發消化不良等問題,而且胃中食物過多,還會影響睡眠,不利于身體健康。
足浴 最溫暖養生
上床睡覺之前,最好泡個足浴,根據足底反射理論,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反射區,足部的60余個穴位與五臟六腑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水的熱力,再加上相應藥物的刺激,就能夠調節經絡氣血的運行,調整臟腑的功能,而有利于身體健康。
每晚臨睡前,在足浴桶中倒入2500ml~3000ml溫水,再倒入200ml中藥液,水溫45℃左右,以感覺不燙為宜。雙足浸沒于藥液中,相互搓摩,如水溫下降要不斷添加熱水,保持溫熱感,浴足30分鐘。
助眠配方
取丹參30克、香附10克、酸棗仁20克、黃連6克、肉桂16克、夜交藤15克、合歡皮15克、茯神15克組成足浴配方,煎成200ml濃縮藥液。
緩解痛經配方
取益母草、香附、乳香、沒藥、夏枯草各20克,水煎煮兩次過濾取汁,在月經前一周每天晚上浴足。連續兩個月經周期,可以有效緩解痛經。
結語:上述內容就是關于脖子對我們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的闡述,同時還給大家介紹了在平時要怎么進行頸椎的保健工作,大家看完之后對于我們的脖子是不是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了呢?脖子對我們的身體那么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