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 <thead id="xjztt"></thead>
    <label id="xjztt"></label>

      <label id="xjztt"></label>
      <rt id="xjztt"></rt>

      <span id="xjztt"></span>
      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 > 養生保健 > 正文

      健康養生 98歲老中醫教你與醫院絕交

      2017-07-03 19:46:0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現在的人體質是越來越差,動不動就生病,動不動就會去醫院,一去就是受罪,不但人受罪,錢也跟著遭殃,這是何樂而不為啊!其實,只要我們平

      現在的人體質是越來越差,動不動就生病,動不動就會去醫院,一去就是受罪,不但人受罪,錢也跟著遭殃,這是何樂而不為啊!其實,只要我們平時多注意健康養生就會和醫院說再見的,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老中醫教我們的養生方法吧。

      98歲老中醫教你與醫院絕交

      1.除了喝酒外,少吃涼菜

      在我國古代只要吃涼菜,肯定覺得是喝酒的時候吃的,因為不管是白酒還是黃酒都是溫熱的,這時候再吃一些涼菜的話,正好互補。不過,現在很多人把吃涼菜當做是習慣了,小編覺得這是不健康的行為,也不利于腸胃的健康。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于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養生中有這樣的說法,人在世短短數十載,吃的飯是有定數的,吃的早,吃的多,你就死的早,慢慢的吃,就活的時間就越長,所以請不要在暴飲暴食了吧。

      5.現代人一大病癥是不饑不餓

      饑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饑”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欲望。頻繁的過于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于心氣不足。

      不饑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滿食物,老是處于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復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

      不饑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癥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于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欲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泄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都問,早晨吃什么是最健康的呢,其實我覺得吃什么都不重要,關鍵就是你怎么吃,什么時候吃,這才是最重要的,不餓的時候就不要吃,就算餓了也要到吃飯的時候再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

      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饑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里沒有消化,一點食欲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五谷粉,是用五谷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他們的各種配方都是遵循老中醫認可的配方來的。多吃五谷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

      餓而不饑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饑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么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現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

      喝水的學問還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喝凍水、凍飲料,牲口不如

      冷飲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 .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

      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可是你不存一份兒嗎?反正我是存了~

      多曬太陽身體健康

      新加坡國大醫學研究生院近日對外公布的最新研究指出,中國老人普遍缺少維生素d,帶來諸多健康隱患。人體約90%的維生素d來自曬太陽時自身皮膚合成,可以說,無論是老人、年輕人還是小孩都應該多曬太陽,好好享用陽光這劑“天然補藥”。

      曬得太少缺維生素d

      2012年,新加坡國大醫學研究生院針對中國山東萊州、河南夏邑、湖北鐘祥等8個地區的2004名平均年齡為84.9歲的老人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參與研究的老人血液內維生素d平均含量只有43.1納摩爾/升,低于50納摩爾/升的推薦值,比歐美老人低很多。

      除了老人,其他人群也存在維生素d缺乏。一項針對我國700余名四川漢族和藏族青少年進行的調查發現,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率高達81%和90%。在全球,約有14%的人口面臨維生素d不足問題,其中以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口為主。

      科學研究發現,人體所需絕大部分維生素d來自曬太陽,少部分來自食物。可以說,維生素d缺乏與曬太陽少有很大關系。人體皮膚下含有一種固醇類物質,只有經過陽光照射才能轉變成維生素d3,促進人體對鈣、磷的吸收和利用。

      中國人曬得不夠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以白為美,“一白遮百丑”的愛美觀念根深蒂固,生怕被曬黑,見著陽光就打傘、戴遮陽帽;二是缺乏健康知識,很多人不知道曬太陽的重要性,還有些人即使曬了,也由于捂得太嚴實,皮膚裸露太少,沒起到應有的作用。

      曬得太少影響健康

      曬得太少已為國人健康帶來不少隱患。缺乏維生素d帶來的最普遍、最嚴重的問題是骨質疏松高發。數據顯示,我國約9000萬人受骨質疏松癥影響,已是世界上骨質疏松患者最多的國家;6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松發病率為56%,老年骨折患者超過30%與骨質疏松有關。

      更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骨質疏松。全國各大體檢中心發現,大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由于不愛曬太陽,也不運動,早早地被骨質疏松這種“老年病”纏上。

      多曬太陽有很多健康益處。現代醫學認為,除了能強健骨骼,預防佝僂病、骨質疏松、骨關節炎外,還能殺死多種病毒、細菌,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促進血液循環,利于血管健康;帶來好心情,緩解抑郁。從傳統醫學角度講,曬太陽也叫“采日精”,對身體有“三補”,補骨頭、補陽氣、補正氣,可增強免疫力,抵御“外邪”入侵,幫助身體戰勝疾病。

      曬太陽也是“技術活”

      曬太陽堪稱不花錢的養生妙招,但也是件“技術活”,因為曬不夠達不到效果,曬過頭又可能出問題,需要掌握以下幾點原則。

      時間:成人每天半小時以上。春季、秋季、冬季的陽光不像夏天般強烈,上午10點―下午4點適合曬太陽,而夏季時曬太陽最好避開酷熱的正午時段,以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后為宜,防止曬傷。成年人每天日曬時間以30分鐘-1小時為宜,嬰幼兒和兒童由于皮膚嬌嫩,日曬時間可適當縮短至15―30分鐘。

      地點:走到戶外。研究表明,隔著玻璃曬太陽,紫外線透過率不足,不利于身體合成維生素d,起不到實際作用。因此,曬太陽最好到綠化較好、空氣清新的戶外環境。遇上惡劣天氣,可在家里靠近玻璃的地方曬太陽,雖然效果打了折扣,但還是比不曬強。

      穿戴:戴墨鏡,別戴帽。陽光強烈時,紫外線直接射入眼睛,會對眼睛造成一定傷害,特別是患有白內障的老人,因此老人曬太陽時為了防刺眼最好戴墨鏡。但不要戴帽子,否則遮擋陽光,沒有意義。秋冬季節氣溫較低時,必須做好保暖。

      動作:配合動作效果更好。曬太陽時,頭部、雙腿、背部是重點,也可做些動作,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選一個視野開闊的地方,面朝東方,閉上眼睛,張開雙臂,掌心朝向太陽,手指微微收攏,想象著溫暖的陽光灑滿全身,配合深呼吸,覺得累時放下雙臂,重復該動作曬15分鐘后,搓熱雙手,暖暖臉部,再散散步。

      禁忌:體弱的人別暴曬。曬太陽也要講究度,體質虛弱的人千萬別曬太長時間,如果感覺不舒服應馬上回屋,以免虛脫。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也要適可而止。曬太陽的健康功效并非一蹴而就,一次暴曬太久可能引發中暑或日光性皮炎。

      提醒:曬太陽的同時要兼顧飲食。水產品、奶制品、蛋類、蘑菇等食物都富含維生素d,但國人吃得很少,最好適當多吃一些。必要時,可遵醫囑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但需要定期監測血液中含量,以防過量。如果過量服用可導致惡心、嘔吐、煩躁等不適。

      結語:要想少去醫院,少生病,平時就要多注意,不要吃的太飽,一些飲食禁忌也需要了解,同時,沒事的話多曬曬太陽。曬太陽的好處是非常多的,那些不喜歡曬太陽的人就比較容易生病。但是,我們曬太陽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是需要清楚的。

      全球公認18個延壽秘訣

      延年益壽是每個人的夢想。美國“網絡醫學博士網”總結各國最新研究,刊登出延年益壽的18個秘密。

      1.保護DNA。會隨著人體衰老而縮短的端粒(染色體末端)越短,人就越容易生病。合理飲食和鍛煉等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一種加長端粒的酶的水平,保護端粒。

      2.做事認真。一項為期 80 年的研究發現,做事認真負責的人不僅注重細節有毅力,而且更善于保健,人際關系更牢靠,事業更成功。

      3.結交朋友。澳大利亞最新研究發現,交友有益長壽。與朋友較少的人相比,老年“交際花”10 年內死亡率更低。

      4.選擇朋友。多項研究發現,肥胖具有社交傳染性,如果朋友有人肥胖,那么你的肥胖幾率會增加57%。所以,最好選擇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做朋友。

      5.徹底戒煙。英國一項為期50 年的研究發現,30歲時戒煙可增壽10 年;40歲、50歲和60歲時戒煙,可分別增壽9年、6年和3年。

      6.午后小睡。午睡有益長壽。一項涉及2.4萬參試者的研究發現,經常午睡可使心臟病死亡危險降低37%。

      7.地中海飲食。一項對涉及50萬人的50項研究的統合分析發現,以水果、蔬菜、全谷食物、橄欖油和魚等為主的地中海飲食可顯著降低新陳代謝綜合征危險。

      8.飯吃八分飽。研究發現,日本沖繩島居民長壽秘籍與其多蔬菜低熱量飲食習慣有關。他們遵循“飯吃八分飽”的原則。

      9.結婚。多項研究表明,結婚者比獨身者更長壽。這與結婚帶來更多的社交和經濟支持不無關系。

      10.減肥。減肥可降低糖尿病、心臟病等致命疾病風險。多攝入膳食纖維和經常鍛煉可有效減肚腩。

      11.經常運動。經常運動可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某些癌癥和抑郁癥危險。建議每周中等強度運動2.5小時。

      12.適度飲酒。適度飲酒有益長壽。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男女每日飲酒量最好分別不超過1杯和1-2杯。從不喝酒的人最好別飲酒。

      13.豐富的精神生活。一項以65歲以上老人為對象的為期12年的研究發現,精神生活豐富的老人,其關鍵免疫蛋白水平更高,死亡率更低。

      14.寬容大度。長期生氣會降低肺臟功能,增加心臟病、中風等疾病危險。而寬容可減少焦慮、降低血壓、使呼吸更順暢。

      15.注意安全。車禍是美國第5大死亡原因。系安全帶等安全措施,可以使車禍死亡率或重傷率降低 50%。

      16.保證睡眠。足夠的高質量睡眠可降低肥胖癥、糖尿病、心臟病和情緒紊亂癥危險,病后痊愈更快。相反,每晚睡眠不足 5 小時則會大大增加早亡危險。

      17.善于解壓。研究發現,解壓等生活方式的改變可預防心臟病。瑜伽、打坐都是不錯的解壓方法。

      18.生活有目標。日本一項為期13 年的研究發現,目標較為明確的人其中風和心臟病等疾病死亡率更低。

      揭秘長壽5大定律

      研究表明,基因、生活方式、性格特征和很少生病吃藥 等因素決定了一個人的長壽與否。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能解釋普通人長壽75%—80%的原因,而基因解釋了其余部分。

      百歲老人已經成為美國人口數量增長最快的一個小團體。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最新統計,目前大約有7萬名美國人已經跨過了難以逾越的百歲門檻,預計這個數字到2050年會增加到60萬。

      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這些人比同年代出生的人多活躍幾十年呢?據《美國新聞網》網站報道,針對這7萬名百歲人群的分析研究顯示:基因、生活方式、性格特征和很少生病吃藥 等因素決定了他們長壽。

      研究者揭示了能讓人們壽命達到3位數的一些先天方面的規律。

      1。女性有明顯的優勢。百歲老人中有85%的人是女性。

      2. 一個人在什么時候出生也會決定他的壽命長短。與在春季出生的嬰兒相比,在秋季出生的嬰兒活到百歲的可能性會稍微增高。研究者推測了人們在生命早期階段所接觸到的環境因素導致了這樣的差異。孕婦在冬季攝取的營養元素不是很全面,接觸到的陽光較少,人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也就較少,這些因素給春季出生的嬰兒健康帶來了一些長期的不利影響。

      3.擁有一個長壽家庭。波士頓大學醫學副教授托馬斯·波爾斯研究發現,百歲老人中有一半的人其直系親屬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高齡老人。

      除了先天和基因方面,研究者提醒百歲老人千萬不能放棄已經養成的良好生活方式和習慣,否則就會前功盡棄。這些老人能夠長壽的確有基因在起作用,但認為能活到百歲完全是靠基因也是一種誤區。

      1.不吸煙

      夏威夷地區的一位長壽學家布拉德利·威爾考克斯,他是世界上為期時間最長的百歲人群調查項目的醫學部門主任。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不吸煙 會讓活到百歲的可能性增加7倍。

      2.保持苗條的身材。減少肥胖意味著各種慢性病風險的降低。

      3.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有利于保持心態的健康 。

      對百歲老人的研究還帶來了一個利好消息,即高齡并不一定意味著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百歲老人中有43%的人活到80歲時還沒生過什么大病。

      波爾斯總結道:“并不是活得歲數越大就越病怏怏,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老人越是高壽,他們反而越健康 。”

      長壽食物養生健康排行榜

      說到長壽,幾乎每年都有人更新長壽食物“排行榜”,如果讓你給最常見、最便宜的抗衰老食物打分,相信蔬菜、水果、谷物、紅茶……一定都榜上有名。不過換個角度看,“怎么吃”有時比“吃什么”更重要。近日,美國MSN網站刊文指出,只要雷打不動地堅持以下10個飲食習慣,就能幫你找到那把長壽鑰匙。

      復合維生素飯后吃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于康表示,生活中吃得精細,會損失大量B族維生素;蔬菜過度浸泡,會泡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食品放置時間過長,或油煎、烘烤等烹飪方式都可能減少維生素含量。這時,補充復合維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險”,而且最好飯后吃。葉酸、維生素B、C等水溶性維生素如果飯前空腹吃,很快通過胃進入小腸被吸收,還沒完全被人體利用就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溶于脂肪類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生吃洋蔥防心臟病

      很多人吃菜時會小心翼翼地把洋蔥挑出來,這就大錯特錯了。美國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洋蔥含有大量保護心臟的類黃酮,每天生吃半個,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好膽固醇”。尤其在吃烤肉這樣不怎么健康的食物時,里面的洋蔥就像你的“救命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營養部二部主任孫孟里指出,洋蔥對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腦血管病人確實有好處,而且生吃、涼拌效果最佳

      涼菜的汁用來蘸著吃

      很多人去飯店都喜歡點盤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覺得這樣能補充維生素。其實,這些菜中的醬汁反而會給原本健康的菜帶來不少熱量。最好把調好的醬汁放在一個小碗里,用切好的菜蘸著吃,這樣,你需要的醬汁只是原來的1/6。

      冷水洗肉,熱水洗菜

      許多人洗肉前,喜歡拿熱水泡上一會兒。殊不知,用溫水或熱水洗肉,不但容易變質、腐敗,做出來的肉口感也會受影響。最重要的是,會加速肉中蛋白質、氨基酸和B族維生素的流失。與之相反,洗各類果蔬時用溫水更好。國家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洪巨指出,溫水比涼水更容易去除果蔬表面的農藥殘留。

      說到長壽,幾乎每年都有人更新長壽食物“排行榜”,如果讓你給最常見、最便宜的抗衰老食物打分,相信蔬菜、水果、谷物、紅茶……一定都榜上有名。相比淺色水果,深色水果里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劑、維生素、硒、鐵、鈣、鋅等物質,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深色水果抗衰老

      買水果時拿不定主意,就選深色的那種。相比淺色水果,深色水果里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劑、維生素、硒、鐵、鈣、鋅等物質,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想長壽必知的20個吃飯秘密

      天津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付金如、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宋新等幾位專家,一起總結出20條健康飲食的"金標準"。專家指出,這20條中若能達到12條,就算得上達標;若在5條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時糾正。

      1.吃飯時挺直腰背。人們吃飯時身體處于放松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殊不知,這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以及蹲著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2.特別餓時喝點粥。人在極度饑餓時食欲特別強,看到什么都想吃。其實,此刻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滯。特別餓時,應少量進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線,然后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尤其注意,特別餓時別進食牛奶、豆漿、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3.兩餐間隔4—6小時。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6小時比較合適。

      4.先吃愛吃的食物。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愛的和不喜歡的,此時該先吃哪個?專家提示,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這會讓你在情緒上獲得滿足。愉快的心情能較快地產生飽脹感,避免吃得太多。

      5.飯后別馬上用腦。飯后,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因此,一定要在飯后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工作狀態。聽聽音樂、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6.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吃飯時說話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減少、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則指出,就餐時談討論復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談論一些簡單愉快的話題。

      7.早飯吃熱的。清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于收縮狀態,此時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中醫認為,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干主食。

      8.飯后半小時再喝茶。飯后不宜立即飲茶,否則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同時,茶中的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混合后會產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給胃增加負擔。飯后半小時再喝茶,能促進消化吸收,起到殺菌消毒和護齒的作用。

      9.晚上別吃冷飲。晚上7點后,人體體液代謝下降,此時吃涼的食物,尤其是冷飲,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

      10.飯后甜點要少吃。正餐已獲得了足夠的糖分,如果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吃過油膩的東西后尤其不要吃甜點。

      11.多吃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綠色、紅色、紫紅色的蔬菜。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應該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到一半以上,其維生素C含量比淺色的高一倍。舉例來說,深紫色茄子與淺綠色茄子,紫色洋蔥與白色洋蔥,紫甘藍與卷心菜,紫薯與紅薯、白薯,前者的營養價值都顯著高于后者。

      12.動、植物油混著吃。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發病率。而動物油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專家提醒,用1份動物油、2份植物油制成混合油,可以取長補短。

      13.吃飯環境要安靜。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顯示,隨著噪聲增大,受試者感受食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研究還表明,嘈雜的就餐環境會使人的味覺變遲鈍。專家建議吃飯時不要選擇環境嘈雜的餐館,有輕柔音樂做背景可以讓人吃得更香。

      14.別一個人吃飯。單獨進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飲食單調,會造成營養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飯,心情舒暢,胃液的分泌也相對旺盛,可使食物盡快地消化和吸收。此外多人一起吃飯,食品種類也多,每種吃一點容易達到營養平衡。

      15.骨頭湯加點醋。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含鈣豐富的食品有牛奶、雞蛋、骨湯、魚蝦、黃豆等。胃腸道的酸度不足會影響鈣的吸收。因此,烹調食物時適當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鈣轉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鈣。

      16.每天吃一次纖維食品。人體攝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質,與大腸桿菌作用,會變成有害的腐敗物。纖維質可把它們包圍并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點粗纖維食物,如燕麥、糙米、薏米、紅薯、玉米等。

      17.多嚼硬的食物。根據年齡不同,可適當補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黃瓜等。這是因為較硬的食物要費勁去嚼,當咀嚼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活化了大腦皮層,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癡呆癥的作用。

      18.細嚼慢咽。細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專家建議,每吃一口飯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細細地咀嚼30次以上。

      19.少吃鹽。新版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所攝入的食鹽量應減少至2300毫克(約一茶匙)以內。而那些年齡超過51歲以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攝入食鹽量應減少至1500毫克以內。

      20.調味品別濫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顯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僅會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還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因此,在烹制食物時不要過度使用。

      10類人最長壽

      我們都是西游記里的妖精,爭著搶著要吃唐僧肉,求永生。哈,佛祖說,生死輪回,永生不必啊,活的長久一點還是可以的。健康、長壽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據大公網綜合報道,數項國內外研究表明,有十類人最有可能長命百歲…

      1.身材矮者

      美國科學家認為,人類存在一個最適宜生存的高度,這個高度是:男子165—168厘米,女子159—162厘米。

      2.稍胖者

      美國科學家在調查600萬人的體重與壽命關系時發現,稍胖的人體能、抗病力均比瘦人強,因而壽命長。

      3.禿頂者

      男子因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多精力充沛,平均壽命長。

      4.耳長者

      耳朵長者多高壽,這可能與中醫講的體內腎氣旺盛有關。

      5.腰細者

      活過70歲的腰細者占總人數的95%,且很少患心血管疾病。

      6.頭胎者

      我國的數據表明,一、二胎者壽命最長,在90歲高齡組中,第一、二胎出生的占60.6%,在100歲組中則占77.3%。

      7.居住環境中多植物者

      物質生活條件相同,常年忙碌于綠葉紅花中的花匠,比長居住在花木稀少、空氣污濁的鬧市的人平均多活7年。

      8.多夢者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人腦中存在影響睡眠的物質——催眠肽。多夢者因催眠肽少而更易長壽。

      9.B型血者

      B型血者多溫和平靜,從容大度,不過分爭強好勝。在長壽人群中,B型血的人占83%。

      10.血壓略高者

      芬蘭醫生發現,80歲以上的壽星,其血壓多在160/90 毫米汞柱左右,存活率遠比血壓只有120/70毫米汞柱的人高。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伊人成年综合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欧美成电影综合网站色www|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日本综合|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亚洲 欧美 综合 高清 在线|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成人综合激情|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二|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天天在线综合网|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成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AⅤ天堂|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成人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