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小常識 初秋注意3防
一場秋雨一場寒,幾場大雨讓大家感受到了秋的氣息,隨意時間的推移,暑氣已經悄悄減退,此時初秋養生保健我們應該要注意“3防”,這樣才能夠做好養生工作,接下來就具體去了解一下。
秋季養生小常識
1.防中暑。
立秋已過,但“秋老虎”帶來的高溫炎熱還將持續一個多月。再加之秋季天高云淡,紫外線照射強度大,“中暑”的余威仍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進行戶外活動時要做好防曬措施;及時補水,不要等口干舌燥時才喝水,運動后喝點淡鹽水,補充在運動過程中流失的鹽分;不宜空腹運動,因為空腹時易中暑;戶外活動中如果覺得不舒服應立即停止,并到陰涼處休息。
2.防腹瀉。
盛夏酷暑,人們胃口較差,脾胃功能減弱。進入初秋后,飲食稍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腹瀉,特別是老人和小孩。日常飲食需注意衛生,不宜大量進食大補或難消化類食物,加重腸胃負擔。少吃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淡水魚生、刺身含較多寄生蟲,不提倡吃,可適當吃些深海魚生。小孩體質較弱,容易感染輪狀病毒,一旦出現高燒、腹瀉、脫水明顯等癥狀,應及時送醫。
3.防過早進補。
民間習俗中有秋季進補貼膘的做法,但初秋進補為時尚早。因為初秋還在伏天內,過早進補易引發上火、腹瀉等病癥,選在中秋后進補較佳。
朱成全建議,初秋飲食以清淡、少辛增酸為原則:多吃新鮮蔬果和魚肉、雞肉、鵝肉等優質蛋白,提高機體免疫力。可多食和胃健脾的膳食,如蓮子、薏米、冬瓜、蓮藕等;秋燥傷肺,中醫認為“酸入肝養肝”,因此宜多吃酸梅、話梅、山楂、橘子、橙子等酸性食物,但是“辛辣傷肺陰”,因此應少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此外,可多吃百合、沙參、石斛、銀耳、雪梨以及海帶排骨湯、綠豆冬瓜湯等生津液的膳食。
秋季養生之道
適量運動調整飲食防秋乏
告別了炎夏,迎來了天清氣爽的秋天,人們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會有困倦疲乏的感覺,這種現象被人們稱之為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秋乏會自然而然地消除,但為了不因此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還是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我們可以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將會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于身體恢復。其次,盡可能充足睡眠。第三,要調整飲食,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多吃含鉀的食物。
飲食:別急著“貼秋膘”
立秋雖然預示著秋季到來,但暑氣還在延續,所以立秋后、秋分前,還應遵循夏季的養生方法,避暑熱、忌生冷,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少辛多酸”,盡量不吃辛辣溫燥的食物。可吃些獼猴桃、梨、菠蘿、蘋果、白蘿卜、冬瓜、蓮子、百合等以養肺陰,并多喝些淡茶、果汁、菜湯、豆漿、牛奶、粥類等,使身體得到充足的水分和營養。
民間素有立秋“貼秋膘”的習俗,但經過一夏的高溫悶熱,脾胃尚未恢復正常功能,此時如果突然大量進補,會使長期處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難以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食用牛羊肉進補一定要控制量,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俗話說“秋瓜壞肚”,立秋不宜繼續生吃大量瓜果,否則容易引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尤其脾胃虛寒者更應慎食瓜類和水果。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最好少食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別急著進補。
藥物保健
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制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秋季養生食譜
第一菜:蓮藕
秋令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此時天氣干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淀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第一果:花生
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于小麥的兩倍;含脂肪達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以上。營養價值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
最佳吃法: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后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花生殼和內層紅衣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
第一補:山藥
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中醫也認為,秋吃山藥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第一飲:黃酒
黃酒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有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潤皮膚、散濕氣等治療作用。
最佳飲用方法:黃酒溫飲,暖胃驅寒。放在熱水中燙熱,以35℃-45℃為佳。
第一肉:墨魚
墨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
最佳吃法:紅燒、爆炒、熘、燉、涼拌、做湯均可,但為防秋燥,墨魚做湯是比較合適的。
第一水果:梨
梨鮮嫩多汁,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干、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冰糖蒸梨可以滋陰潤肺、止咳祛痰,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結語:隨著時間的推移,秋的涼意將會越來越重,這個時候我們要做到的養生保健工作和夏天時完全不同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遵循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養生方法,才能夠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