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 做好6“按時”保健康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關注養生了。然而有的人卻沒有找到正確的養生方法,而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那么養生保健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養生保健
按時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覺累了才去休息,其實,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因為,當人感到累的時候,疲乏已到相當程度,這時休息需要較多的時間才能消除疲勞。過度的疲勞為疾病留下了隱患。而工作一段時間就休息一會,注意勞逸結合,不僅會很快消除疲乏感,還能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人體的陰陽氣血也可以得到調整平衡。
按時鍛煉
我國近年內,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質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輕化趨勢,即青壯年患者日益增多,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更是驚人,這些都與他們不鍛煉、吃得過多和喝酒過多有關。所以,青年人應該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每天按時鍛煉,養成習慣,對健康大有裨益。
按時體檢
每年的健康查體中,經常發現相當多的嚴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結核、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癌癥等。其實,許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覺是很難早發現的,只有定期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從而早期治療。所以,要定期去醫院體檢。
按時如廁
很多人都是當便意明顯時才去廁所,甚至有便不解。這樣做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過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而受到損害,甚至也可能引起糞便和尿內的有毒物質被人體重吸收,導致“自家中毒”。因此,應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尤以晨間為好。定時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病機會,對痔瘡病人也有益處。
按時喝水
口渴,提示體內缺水已頗嚴重,這時再補充它為時過晚。據調查研究,有經常飲水習慣的人,患便秘、尿路結石者明顯減少于不常飲水的人。而且,還對心肌梗死和中風等嚴重疾病有預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動脈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風病人,以及對水相對需要較多的孕產婦、青少年和嬰兒,更應該養成經常飲水的習慣。
按時睡覺
不少人不困不睡覺,誤以為困倦是應該睡覺的信號,事實上困倦是大腦相當疲勞的表現,不應該等到這時再去睡覺。養成按時就寢的好習慣,不僅可以保護大腦,還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質量,減少失眠。
養生保健知識
春季養生有4招
調養精神
春天,大自然生機勃勃,萬象更新,萬物始生,在調養精神方面,也應順從自然,重點放在一個“生”字上。在春天里,人的意志當順應生發之氣,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情緒抑郁,思想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惱怒和忿恨,保持樂觀情緒,則精氣不易耗散,臟器不易老化,形體不致衰憊,自可祛病益壽。
防風御寒
在衣著上,春天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寒乍暖,如同孩兒臉,一日三變,常有寒潮來襲。
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黏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故在此時,應防風御寒。
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
宜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漢代養生家張仲景說:“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增甘,飲食不可廢之一日,以養脾氣。”唐代藥王孫思邈也說:“春日飲食宜省酸增甘,養脾益氣。”故春季飲食宜甘甜少酸。
運動鍛煉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體質投資的最佳季節。春天空氣清新,這種環境最有利于吐故納新,充養臟腑。生命在于運動。動則養形,活則血流。有規律的活動,適當的運動,這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不過“動”有主動、被動之分,為適應春季之生氣,當以主動運動,持之以恒為主要。
養生保健小常識
靜神養生
靜神在傳統養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中醫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穩,可保養元氣,使五臟安和,并有助于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養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心情愉悅。秘方九:調氣養生中醫認為,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溫養全身組織,抵抗病邪,增強臟腑功能之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導致元氣的虛、陷、滯、逆等癥候,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性變化。
順時養生
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運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于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排毒養生
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于飲食則生濕、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排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
結語:看完了文章,相信大家對養生保健的方法一定都有所了解了吧。想要把自己的身體養好,就一定要掌握科學的養生方法,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了好身體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