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放化療患者 中西醫結合護理
目錄:
第一章:接受放化療患者 中西醫結合護理
第二章:如何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
第三章:中醫藥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
放化療是一個非常痛苦而又漫長的過程,放化療的副作用也很大,對病人的身心是一個長久的折磨,因此對于放化療患者科學護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應該如何護理放化療患者呢?如何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下面小編給大家解答,告訴中西醫對于放化療護理觀點。
接受放化療患者 中西醫結合護理
腫瘤專科中西醫結合護理的特點
護士的職責是促進人類健康。因此,應充分發揮護士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醫護密切配合,才能保證行項治療的順利進行和病人的康復。對晚期腫瘤病人提供社會服務,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是腫瘤專科護理的重要任務。
1腫瘤疾病的護理特點
1.1腫瘤發生于人的各個年齡段,即從嬰幼兒到老年,并可侵犯人體各組織器官,說明腫瘤涉及的范圍廣,對護士提出的要求高,不僅需要學習腫瘤學、基礎醫學、各臨床學科及中醫學的理論知識,并且需要掌握基礎護理和各專科護理的理論與技術。
1.2腫瘤特別是惡性腫瘤,對患者心理和情感的穩定性有很大影響,特別需要護士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并熟悉心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基本知識。
1.3腫瘤學在醫學領域中是一門較年青的學科,新的理論、新的診斷、治療方法和抗腫瘤藥物不斷出現,護理工作范圍日益擴大,因而要求護士加強學習,更新知識以指導護理實踐。
1.4惡性腫瘤的治療手段對機體行一定的破壞性,因此,應重視預防和減輕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和毒性反應,以減輕病員的痛苦,提高機體的生存質量。
1.5腫瘤外科手術切除范圍廣,時間長,加之老齡病人多,常并發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需認真做好于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后護理,預防外發癥發生,并促進病人的康復。
1.6惡性腫瘤特別是危重病人對基礎護理提出更高要求。應按護理程序制定護理計劃,給病人以整體護理.各項護理措施要落實,滿足病人的需求,并做好對家屬的安慰和支持工作。
1.7惡性腫瘤,由于病情復雜性和病程的長期性,迫切需要治療后連續護理,做好晚期腫瘤病人的支持療法和臨終關懷。
1.8衛生宣傳是護士的基本職責。宣傳防癌知識,參與防癌普查普治,護士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2 腫瘤科一般護理常規
2.1病室及環境保持整潔、安靜,舒適、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根據病證性質調節相宜的溫度、濕度。
2.2病員入院后,送至指定病室(床)休息,熱情地向病員及家屬介紹病區的環境、住院規則、探視陪住制度、治療疾病等有關制度。
2.3新病員入院每日測體溫、脈率、呼吸4次,連續3日;體溫37.50℃以上者,每日測4次;體溫在39℃以上及危重病員每4小時測1次,必要時隨時測量。體溫正常后連續測3天,以后方可改為每日測量1次。每日詢問大便1次。每周測體重1次,觀察舌苔、脈象1次并記錄之。
2.4入院后應立即了解門診的檢查、診斷、治療以利積極配合治療。
2.5按醫囑進行分級護理。
2.6危重病征制定護理計劃,并認其實施和做好記錄,需書寫護理病歷者在24小時內完成。
2.7入院24小時內留取三大常規(血、尿、便)標本送檢。
2.8將常巡視病室,及時了解病員的生活起居、飲食、睡眠、心理情志及病員動態變化,做好基礎護理。
2.9密切觀察病員的神志、面色、體溫、脈象、呼吸、舌象、皮膚、出汗、四肢活動、二便等變化。若發現病情突變,先應急處理,并立即通知醫師,配合搶救。
2.10按醫囑給予飲食,并給予飲食宜忌指導。
2.11按醫囑定時準確給藥,做到發藥到口,根據病癥性質,掌握適當的服藥時間、溫度、用量和服法,并觀察服藥后效果和反應,掌握藥物禁忌癥。
①湯藥服藥時間一般下午3:00時,晚9:00時,一般藥溫服,嘔吐病員采取少量多次口服,也可冷服。服后用姜汁或醬油滴三滴在舌面上或用姜片在舌面上擦幾下,減輕惡心。
②丸藥:在服丸藥,如蜜丸較大可搓成小粒吞服,有些藥丸可用水溶化后再服。
③散刺:大部分散劑可直接吞服,有些藥粉宜用水調成糊狀或碾碎吞服,鎮靜、安神、緩瀉藥宜在睡前服。
2.12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2.13 出院前做好出院宣教、衛生指導、養生指導。
2.14床單做好終末消毒處理。
放射治療患者的護理
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三大治療手段之一,約有70%的病人進行放射治療。通過射線在生物體內能量傳遞,引起細胞活性損傷,以至將腫瘤殺滅,放射治療和外科手術一樣是針對局部的,可分為根治性治療和姑息性治療:有些腫瘤在早期或較早期適于單純放射治療,如鼻咽癌、喉癌,有些腫瘤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療效相同,均可達到根治目的;放療為手術或化學治療的綜合應用,可有效地提高某些腫瘤的治愈率。對晚期腫瘤,放療可起到止痛,緩解壓迫,改善癥狀和延長生命的效果。
放射治療的放射源
放射治療的放射源主要有放射治療機和放射性核素。
1.1X射線治療機可分為X射線治療機(10kV~60kV),淺層治療機X射線(60kV~160kV)和深部X射線治療機(180kV~400kV)等不同能量射線。X射線治療機的缺點是能量低,穿透力弱,皮膚受量大,現已較少使用。
1.2醫用加速器有電子感應加速器和直線加速器:前者輸出高能電子束,后者輸出高能電子束和高能X射線,高能X射線能量為4~4.5MeV,穿透力強,皮膚受量少。
1.3放射性核素226鐳為天然放射源,因其半衰期長,現已為人工放射性核素60鈷、137銫、192銥所替代放射性核素可放射α、β、γ 三種射線,臨床上β射線僅用于治療表淺腫瘤,γ射線為放射治療的主要放射源,能量1.25MeV,用 60鉆制成的放射治療機,因γ射線穿透力強,深部劑量高,皮膚受量少,適用于深部腫瘤的治療。
2 放射治療的方法
2.1體外照射
體外照射是將放射治療機的放射源置于離病人一定距離,多野交叉或旋轉集中照射某一部位的腫瘤,以加大腫瘤組織的劑量,并保護正常組織和器官。常規將總劑量分割,每周照射治療5次(每日 1次),每次照射約200cGy,4~6周為一療程,一般根治量6000~8000cGy(個體差異不同、劑量不同)。
2.2體內照射又分為組織間照射和腔內照射。
①組織間照射:將密封的192銥針直接插入組織進行照射。
②腔內照射:將放射源60鉆、137銫、192銥置入容器送入體腔進行照射。需腔內治療病房進行,有一定的操作防護要求,近年來,后裝技術的應用,即病人先在治療室置人無菌無放射源的容器,然后到后裝室,連接治療機.按計劃程序自動控制輸入或退出放射源,對子宮頸癌尚可同時監測直腸、膀胱受量,有利于對病人和操作者的防護。
3 放射敏感性及其影響因素
組織對一定量射線的反應程度,稱為放射敏感性,不同組織器官以及各種腫瘤組織在受到照射后出現變化的反應程度各不相同。放射敏感性為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和病理分級有關,即增殖活躍的細胞比不增殖的細胞敏感,細胞分化程度越高放射敏感性越低,反之越高。此外,腫瘤細胞的氧含量直接影響放射敏感性,例如:早期腫瘤體積小,血運好,乏氧細胞少時療效好,晚期腫瘤體積大,瘤內血運差,甚至中心有壞死,則放射敏感性低;生長在局部的鱗癌較在臀部和四肢的腫瘤血運好,敏感性高;腫瘤局部有合并感染,血運差(乏氧細胞多),放射敏感性下降,因此,保持被照射部位清潔,預防感染、壞死,是提高放射敏感性的重要條件。
4 放射反應護理
4.1全身反應由于瘤組織崩解,毒素被吸收,在照射數小時或1~2天后,病人可出現全身反應,表現為乏力、虛弱、頭暈、頭痛、厭食,個別有惡心、嘔吐等,特別是腹部照射或大面積照射時,反應較重。
護理措施:
①照射前不宜進食,以免形成條件反射性厭食。
②照射后完全靜臥休息30分鐘。
③進清淡飲食,多食蔬菜水果,并鼓勵多飲水,促進毒素排出;給予藥膳指導。
④鼓勵病人練氣功,病區組織集體文娛活動,以轉移注意力,此外,每周檢查血象一次,當白細胞下降至4×10^9/L,血小板80×10^9/L以下時,需給升血藥物,若血象明顯下降需暫停放療。
⑤大面積腹部照射,應嚴格觀察出入量及大便次數,給予必要電解質及能量,給予止瀉劑、止痛劑。
4.2皮膚反應
皮膚對射線的耐受量與所用放射源、照射面積和部位有關。臨床上大面積照射時或照射皮膚的皺礎發潮濕處,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皮膚反應,皮膚反應分為三度:
①I度反應:紅斑,有燒灼和刺癢感.繼續照射時皮膚由鮮紅漸變為暗紅色,以后脫屑,稱干性反應。
②Ⅱ度反應:高度充血、水腫、水泡形成,有滲出液、糜爛,稱濕性反應。
③Ⅲ度反應:潰瘍形成或壞死,侵犯至真皮,造成放射性損傷,難以愈合。放療后數日或更長時間,照射部位可出現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淋巴引流障礙,深棕色斑點,色素沉著,稱后期反應。
照射野皮膚保護措施:①內衣宜寬大、柔軟、吸濕性強。②保持乳房下、腋窩、腹股溝及會陰部皮膚清潔干燥,防止干性反應發展為濕性反應。③照射野皮膚應用溫水和柔軟的毛巾輕輕沾洗,忌用肥皂,不可涂酒精、碘酒,紅汞,油膏,并避免冷熱刺激(如熱水袋)。④面照射野不可貼橡皮膏,以免所含氧化鋅(重金屬)產生二次射線,加重皮膚損傷。⑤頭面部照射時,需防止日光照射。⑥使用電剃須刀,避免損傷皮膚,造成感染:⑦皮膚脫屑期,切忌用手撕剝。⑧發生干性反應,可涂0.2%薄荷淀粉或羊毛脂止癢;濕性反應可涂氫化可的松或蛋清冰片,中藥潰瘍油,暴露創面:如有水泡形成,涂硼酸軟膏包扎1~2天,待滲液吸收后,再行暴露療法。
4.3粘膜反應
(1)口腔炎:口腔粘膜照射后可出現水腫、充血、潰瘍,疼痛、唾液分泌減少、口干,以及出現假膜。護理措施:①保持口腔清潔,每次飯后用軟毛牙刷刷牙,每日用朵貝爾氏液漱口 4次,出現假膜時改用1.5%雙氧水漱口。②少渣飲食,忌用刺激性調味品和過冷過熱食物。③如有劇烈疼痛,可在飯前用1%地卡因噴喉、④口干可吃少量酸性食物,以刺激唾液分泌,可用抗口干牙膏刷牙。
(2)食管炎:食管照射后可出現粘膜充血、水腫及炎癥.使食管梗阻加重,造成下咽困難難疼痛,粘液增多。應保持口腔和食管的清潔,每次飯后喝溫開水沖洗食管,可適量服用中藥開關散。高度梗阻需行胃造瘺或靜脈高營養,中晚期食管癌,特別是潰瘍型,粘膜壞死易造成穿孔。因此,應密切觀察病人有無嗆咳、疼痛及膿博的變化,早期發現出血和穿孔,以免延誤搶救。
(3)直腸炎:全腹或盆腔照射時,可引起粘膜潰瘍、腹脹、腹痛、腹瀉等,甚至壞死脫落,引起大出血和腸穿孔,注意病人有無血性粘液便、里急后重,放射性直腸炎發生.以及腸穿孔、大出血:根據病情可給予每晚復方樟腦酊4mL止痛、止瀉,及中藥每晚保留灌腸預防直腸凝發生。
(4)膀胱炎:膀胱照射后可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而出現尿頻、尿急、血屎等膀脫炎癥狀,放射后期膀胱縮小。應鼓勵病人多飲水,以達到自然沖洗膀胱并預防感染能目的。
4.4放射性肺炎和肺纖維變 胸部照射后可發生放射性肺炎,輕者無癥狀,急性放射性肺炎伴有高熱、胸痛、咳嗽、氣急等。需立即按高熱病人護理、吸氧,靜滴氯化可的松和抗生素、清開靈等,上呼吸道感染是其誘因,應注意保暖、預防感冒,放療后期可出現進行性肺纖維變,表現為氣短、干咳,需對癥處理。
4.5放射性脊髓炎脊髓受較大劑量照射后會現脊髓損傷,多發生于放療后數月至數年內,開始表現為漸進性,上行性感覺減退,行走或持重乏力,低頭時如觸電感,逐漸發展為四肢運動障礙,反射亢進、痙攣以至癱瘓,按截癱病人護理。治療時需給予大量B族維生素、血管擴張藥、激素、中藥治療及針灸、按摩。
如何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
放化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殺死,還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硒可從四方面發揮解毒、增效的作用。
一、硒能增強免疫力
人體的淋巴結、肝臟及脾臟等器官中硒含量較高,而這些組織正是免疫細胞的集中地。因此,補硒可有效提高放化療患者的免疫力,使其順利完成放化療。
二、硒能減少化療物的毒性
在化療前后服用較大劑量硒,可以減少白細胞降低、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嚴重脫發、淋巴水腫及腎毒性等副作用。
三、硒能降低化療藥物的耐藥性
長期化療,惡性腫瘤細胞容易產生耐藥性。有報道稱,補充高劑量硒,可顯著降低惡性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使之始終對化療藥物保值敏感。
四、硒能清除有害自由基
腫瘤患者放化療,機體產生的大量有害自由基,從而導致多種副作用發生。研究發現,硒是強抗氧化劑,硒可迅速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清除有害自由基,減少放化療時的副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研究中良好的治療效果皆依賴于體恒健硒維康。硒的有效劑量和毒性劑量接近,大劑量補硒存在難以控制的安全風險。所以,腫瘤患者一定選擇安全、高效的補硒產品,以確保自身安全。
中醫藥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
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一般采用手術、放療、化療三大西醫經典的方法,上述方法在治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些治療方法治療腫瘤時,人們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大的。放化療往往是手術治療后預防復發轉移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它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同樣會殺傷正常的細胞,損害機體的正常機能,破壞內環境的平衡。因此中醫藥對于腫瘤治療的增效減毒作用,就格外受到醫生和患者的重視。
中醫對化療毒副作用的抑制是很明顯的,這已經達成了業界的共識。中醫藥的這一作用,是運用辨證施治,配合化療、放療等達到增加療效。在此期間,應用中醫藥減輕放療、化療毒副作用,更是見效明顯。低分化腺癌
白細胞減少、乏力
使用健脾益氣、養血補髓法扶正補虛治療。這樣能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幫助其完成化療。
口干舌燥、低熱等熱毒反應
采用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法治療。如此,可減輕或消除放療患者的一些熱毒反應癥狀。
惡心、嘔吐
采用健脾和胃法治療。患者化療時的胃腸道反應,可應用此法改善。
脫發、體弱
采用益腎養肝血法治療。這樣,在化療時會使患者體質易于恢復,以利于接受下一個療程的化療。
肝腎功能損害
在治療厄性瘤的同時加用黃芪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可以起到保護肝腎功能的作用。
心肌損害
使用含有阿霉素化療方案的患者,易出現心肌損害,采用益氣復脈、解毒活血法,加用參麥注射液,可以明顯起到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
神經末梢損害
在使用含有長春新堿等對神經末梢有損害作用的藥物時,應用丹參注射液、化瘀通脈注射液等,可以起到明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的作用。癌癥止痛藥
放射性肺炎、膀胱炎、直腸炎
根據辨證施治原則進行治療,可收到很好的療效。
總結:綜上所述,做好放化療患者的護理工作時非常重要的,如果您的家里有放化療病患,那么請照著以上方式做吧,這樣對病人身心健康有益哦。(文章原載于《東方藥膳》,刊號:2012.03,作者:張代釗,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