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藥千萬不能亂吃 服藥三大要點要牢記
目錄:
第一章:感冒藥服幾天為宜
第二章:抗生素用量不足也危險
第三章:治乙肝何時停藥
第四章:家庭保存藥品講究多
感冒怎么辦?吃藥啊!可是你會吃藥嗎?你知道自己得的是什么類型的感冒嗎?感冒藥可不能亂吃,吃錯了耽誤病情不說,還會對你的身體產生不良的反應。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如何正確服用感冒藥。
感冒了,大家都知道要吃藥,可你清楚什么時候該停藥或者換藥嗎?
看病情
感冒的癥狀可不是一成不變的。剛感冒時低燒怕冷、打噴嚏、流清鼻涕、鼻塞、不出汗,中醫認為這是風寒感冒,可選擇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沖劑等具有疏風散寒解表作用的中成藥。有些人吃藥后2-3天,感冒癥狀會減輕,再過幾天就好了;但有些人的感冒癥狀會有變化,怕冷癥狀消失但仍然發燒,鼻涕變成黃色,出現咽喉痛、口干、咳嗽痰黃等癥狀,此時風寒感冒已經變成風熱感冒,需要換用銀翹解毒片、桑菊感冒片、板藍根顆粒等具有疏風清熱作用的中成藥。
看療程
普通感冒5-10天內就可以恢復,如果感冒癥狀持續10天以上,最好停服感冒藥去醫院就診.這是因為,流腦、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腎炎等很多疾病的初始癥狀和感冒類似。另外,如果出現噴嚏、流鼻涕等癥狀后2-3天,患者開始高熱,很可能得了流行性感冒也應該去醫院就診。
看癥狀
西藥感冒藥多為復方制劑,含有多種成分,如果服藥期間出現皮疹、紅腫、持續頭痛,或者明顯困倦等情況,最好停藥,去請教一下醫生或藥師,看看是否需要更換或停用感冒藥。另外,很多慢性病患者感冒后可能誘發原有疾病,比如,冠心病患者出現心慌、氣喘等,此時也要停用感冒藥,盡快去醫院。
抗生素用量不足也危險
經臨床了解統計,目前濫用抗生素的情況比較嚴重,很大一個原因是抗生素使用不當,如多種藥物聯合使用、超大劑量使用、用藥劑量不足等。其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是用量不足,特別是一些經常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他們懼怕抗生素的不良反應,或懼怕細菌耐藥性,一味減少抗生素使用時間和使用劑量。其實,這樣反而危害身體健康。
據有關資料顯示,人體發生細菌感染時細菌量比較大,這些細菌群體通過分裂進行繁殖,每分裂一次會有極少的細菌發生變異,從敏感菌變為耐藥變異菌。在自然狀態下,耐藥變異茵所占的比例極小,與大量敏感菌在人體內共存,維持身體平衡。使用抗生素后。如果抗生素劑量充足,敏感菌與個別耐藥變異菌都可以被殺滅,感染得以控制。但是,如果抗生素劑量不足,體內藥物濃度達不到殺死細菌所需要的水平,細菌無法被清除,感染得不到控制。更為嚴重的是,抗生素使用劑量不足后,很容易誘導細菌耐藥性,使耐藥變異茵在人體內聚集,給以后的感染治療帶來困難。由此可見,抗生素使用不足也屬于濫用。
治乙肝何時停藥
不少乙肝患者擔心吃上乙肝抗病毒藥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韋)后,就如同吸上鴉片,要終身服用,不能停藥。其實不然,通過治療達到理想的效果后,是可以停藥的。
在乙肝兩對半的檢查指標中,乙肝E抗原是乙肝病毒的毒力活性的反應,是乙肝病毒是否具有強傳染性、強復制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乙肝患者能不能停藥,要密切關注這一指標。
對乙肝E抗原(HBeAg)陽性乙肝患者,在達到這些指標可考慮停藥:乙肝病毒核糖核酸(HBVDNA)低于檢測值的最低值、肝功能正常、乙肝E抗原(HBeAg)轉陰后再鞏固至少2年(經過至少2次復查,每次間隔6個月)。適當延長療程可減少復發。
對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強調應長期服藥,停藥標準尚不明確。而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因停藥后易復發,因此不能隨便停藥。
家庭保存藥品講究多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剛買回家不久的藥物變色了,或是原本是軟膠囊結果變硬了,有些糖漿出現絮狀懸浮物了。是藥品的質量有問題嗎?專家表示,這多半是由于我們保管不當造成的。
現在許多家庭會備有一個小藥柜,來應對一些小病小災。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藥師于曉佳表示,藥柜中的藥品該怎樣存放學問很多。
首先,要給藥品找個舒適的家。不一定非要用醫用藥箱來貯藏藥品,一個普通的整理箱就可以收納它們,然后將整理箱放置在陰涼、干燥處,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藥品保存所要求的避光、避熱、避濕的環境,并且方便取用。
其次,環境因素對藥品的質量影響很大,許多藥物易吸濕、易氧化或易揮發,這些藥物是需要密閉保存的。在取用后請旋緊瓶蓋,若片劑、膠囊或膠丸是水泡眼包裝,則應在服用前才將其從鋁箔中取出。要注意一些需要冰箱保存的藥物。各種疫苗、血清、毒素、干擾素等生物制品是需要低溫(2~8℃)保存的。
藥師提醒,市民應該經常查看藥品的有效期。藥物過期后其藥效會下降,且有些成分分解或氧化后可能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因此,藥物過期后一定要及時丟棄,不再服用。
結語:生病了要看醫生,這一點大家不要不放在心上。很多毛病一開始都是小毛病,由于自己的不關心才拖成大病的。最后小編提醒一句,春季容易感冒,大家一定要記得多喝開水啊!(文章原載于《家庭保健》,刊號:2012.02,作者:馬虹英,陳杏芳,劉士敬,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360常識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