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恐懼癥
恐懼是人類正常的感情之一,但是很多人無法理解恐懼癥這樣的心理疾病,但它真實存在于人群中。因而,全面了解恐懼癥的預防知識,非常有意義。
恐懼癥是人的心理和精神領域的疾病。該病的患病率為0.01%-0.3%,主要的表現癥狀有異乎尋常的恐懼、過分的緊張不安、氣促和回避行為等。就目前而言,醫學上主要采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方法來進行恐懼癥的治療。其中最常用的治療藥物是普萘洛爾、帕羅西汀、舍曲林等,治愈率為85%。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癥狀,恐懼癥的治療周期通常為5-15天。
恐懼癥發生的原因,有遺傳因素、個人性格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對于患恐懼癥的兒童,患病的原因主要為社會心理因素。據一則國外報道稱,少年兒童的社交恐懼癥患病率為0.9%~1.1%,男女之比為3∶7,其中女性多見。他們的平均起病年齡為11.3歲~12.3歲。恐懼癥會加重患者的精神和心理負擔,對生活和工作產生著重大的影響,那么,恐懼癥應該怎樣進行預防和護理?
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給予自己更多的勇氣和信心,是戰勝恐懼癥的法寶,也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在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后,對自己說20遍“我能行,我相信自己”等一些勵志的話,可間斷持續5到10分鐘。也可以對著鏡子練習微笑和一些開心的表情,持續10到15分鐘,給自己極強的自信心。一個積極的表情也可以重復多次,在10到20次為宜,這樣的暗示多了,在困境中也能微笑而勇敢地走下去。如此一來,恐懼感就會逐漸淡去,剩下的是更加強大的自己。
在恐懼癥的預防和護理中,還可以使用系統脫敏訓練。有學者曾做過這樣的研究,在23例恐懼癥患者中,他們的年齡在40歲到50歲之間,其中男性12例,女性有11例。23例患者在進行MRI檢查時出現了恐懼,表現出呼吸困難(23例)、大汗淋漓(2例)、心情煩躁(23例)、面色蒼白(1例)、心悸(23例)。后來,患者經過系統脫敏訓練后,有一定的緩解。系統脫敏訓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一步一步地來戰勝自己的緊張和恐懼心理。可以先為自己設立一系列的行為目標,比如說10個自己通常會緊張的交際場景,5個特定的異性交往對象,20句自己以往害怕說的話等等。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情況,由易到難地去進行社交實踐訓練。當前面一項練到滿意的效果時,就可以進入下一項的練習。
對于恐懼癥的預防和護理,合理的飲食結構也非常重要。下面就介紹一道恐懼癥的養生粥品——蓮子銀耳粥。它用到的食材有蓮子100克、銀耳20克、冰糖200克、香米100克和紅棗數枚。具體的做法是把銀耳用溫水泡發,再將蓮子煮熟去心。然后把銀耳、蓮子、紅棗和化開的冰糖一起放入鍋里,用小火略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