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偏方 讓你輕松過夏天
夏天來了,天氣比較炎熱,我們一出汗都喜歡去吃冰飲,可是吃完之后,有些人的胃里就會疼起來了,也就是要拉肚子了。這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今天小編帶來了一些治療拉肚子的偏方,下面就讓我為大家好好介紹一下吧。
目錄
1、拉肚子的原因 2、如何飲食預防拉肚子
3、老人拉肚子偏方 4、小孩拉肚子的偏方
5、孕婦拉肚子偏方6、中醫治拉肚子偏方
7、藥膳治拉肚子偏方 8、拉肚子時不可服用的藥物
拉肚子的原因
拉肚子是一種常見癥狀,字面上稱“腹瀉”,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一)急性腹瀉
病程多不超過3星期,其最常見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
由于食物被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胞桿菌、產氣夾膜梭狀芽胞桿菌、肉毒桿菌等的毒素污染,多表現為非炎癥性水瀉。
2.腸道感染
(1)病毒感染:輪狀病毒、Norwalk病毒、腸腺病毒感染時,可發生小腸非炎癥非腹瀉。
(2)細菌感染:霍亂弧菌和產毒性大腸桿菌可致小腸非炎癥性水瀉。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彎曲桿菌屬、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侵入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難辨性梭狀芽胞菌可致結腸炎,產生膿血腹瀉。
(3)寄生蟲感染:梨形鞭毛蟲、隱孢子蟲感染可致小腸非炎癥性水瀉。溶組織腸阿米巴侵犯結腸時引起炎癥、潰瘍和膿血腹瀉。
(4)旅行者腹瀉:是旅途中或旅行后發生的腹瀉。多數為感染所致,病原體常為產毒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梨形鞭毛蟲、溶組織阿米巴等。
(5)藥物引起的腹瀉:瀉藥、高滲性藥、擬膽堿能藥、抗菌藥和某些降壓或抗心律失常藥,在服藥期內不致腹瀉。
(二)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的病期在2個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復雜,因此診斷和治療有時很困難,是本章討論的重點。
1. 腸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細菌性疾病;③腸結核;④梨形鞭毛蟲病、血吸蟲病;⑤腸道念珠菌病。
2.腸道非感染性炎癥
①炎癥性腸病(克隆病和潰瘍性結腸炎;②放射性腸炎;③缺血性結腸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癥性腸炎。
3.腫瘤
①大腸癌;②結腸腺瘤病(息肉);③小腸惡性淋巴瘤;④胺前體攝取脫羧細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類癌、腸血管活性腸肽瘤(VIpoma)等。
4.小腸吸收不良
(1)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
(2)繼發性小腸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瘺等;②雙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癥等;③膽汁排出受阻和結合膽鹽不足,如肝外膽道梗阻,肝內膽汁瘀積,小腸細菌過長(盲袢綜合征)等。
2)小腸吸收面減少:①小腸切除過多(短腸綜合征);②近段小腸-結腸吻合或瘺道等。
3)小腸浸潤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鏈病、系統性硬化癥等。
5.運動性腹瀉
腸蠕動紊亂(多數為加速)引起,如腸易激綜合征、胃大部切除術后,迷走神經切斷后、部分性腸梗阻、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
6.藥源性腹瀉
①瀉藥如酚酞、番瀉葉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壓藥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腦病用藥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如何飲食預防拉肚子
夏季的時候,因為飲食的原因很多人都會出現拉肚子的問題,而此,最好是用飲食的方法來改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如何用飲食方法來改善拉肚子的問題吧!
1、吃水果
患有拉肚子的情況時這個時候不妨多吃些新鮮的水果,它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的功效,但在吃水果的時候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具有止瀉功效的。專家提醒,在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后應該適量的多吃些蘋果、石榴等食物,而像梨、西瓜、香蕉等食物則應該盡量的避免食用。
如果拉肚子情況比較輕的話,只需要取蘋果1只然后連皮帶核切成小塊,放在水中煮3~5分鐘,等到晾溫后食用即可。每日2~3次,每次30克左右即可,幾天后腹瀉的情況就能得到有效的緩解。同時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在煮蘋果的時候不要加蔗糖調味,否則的話會導致腹瀉的情況更加的嚴重。
2、多喝粥
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時這個時候患者不妨多喝點粥,或者在粥中放些適量的鹽,這樣止瀉的效果會更加的明顯,但是并不建議在粥中放入肉丁等食物。尤其是對小孩而言,很多家長怕孩子不喜歡吃飯,因此經常煮肉粥給寶寶食用,專家提醒由于肉粥會加劇腸胃負擔,因此患有腹瀉情況的寶寶應該禁止食用肉粥。
很多患者腹痛排便后雖然疼痛有所緩解,但此時腸胃因炎癥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如果這個時候吃些肉類食物的話就會導致病情更加的嚴重。因此在腹瀉后兩至三天內,食物最好是以清淡為主,這樣才有利于腸道的恢復。
3、吃面食
面對拉肚子吃什么食物好的問題,專家指出,這個時候還可以多吃些面食,這類食物對腹瀉情況同樣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并且腹瀉的患者也應該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而面食非常的容易消化,因此非常適合腹瀉期間的患者食用。而且在面條中含有大量的營養,同時還具有易消化的特點,因此吃面條是拉肚子的人一個很好的選擇。
老人拉肚子偏方
老人拉肚子該吃什么
一、荔枝粥
材料:大米100克,荔枝干30克(果肉)。
做法:大米、荔枝干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熬成粥即可。
食用方法:空腹食用,分2次食用。
功效:治療脾虛腹瀉。
二、海狗腎淮參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人參和淮山各100克,海狗腎2個。
做法:人參、淮山和海狗腎洗凈后切片,一起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起來保存1個月。
食用方法:每次少量飲用。
功效:溫腎壯陽,治療腎虛腹瀉。
三、冰糖五果羹
材料:冰糖適量,桂圓15克,枸杞10克,紅棗5顆,梨子1個,香蕉200克。
做法
1、溫水把枸杞泡軟,紅棗去核,將桂圓、枸杞、紅棗放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煮10分鐘;
2、梨子洗凈去心,切小塊(不要去皮),香蕉去皮切小塊,一起倒入湯羹中,攪拌一下,倒入冰糖調味即可。
老人拉肚子時掌握的4個原則
1.要進行及時的治療。有些老年人在發生腹瀉后不愿去醫院進行治療,而是在家中隨便找點藥吃或干脆不吃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和食欲都較差,在發生腹瀉后,其機體往往會在短期內喪失大量的能量,從而使病情迅速惡化。因此,老年人在發生腹瀉后應立即去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
2.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在臨床上,引起老年人腹瀉的病因有很多,如腸道感染、食物中毒、消化不良、外感風寒、胃腸功能紊亂、腸道菌群紊亂和患有腫瘤等。除了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以外,由消化不良、腸功能紊亂和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也較為常見。這些情況一般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應使用消化酶(如多酶片等)、胃動力藥和益生菌(如雙歧桿菌膠囊等)進行治療。因此,老年腹瀉患者不要盲目地使用抗生素,而應詳細地將病史提供給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3.要維持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往往較差,在發生腹瀉后,往往會因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而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或酸中毒,甚至可因發生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老年腹瀉患者不僅需要及時補充機體喪失的水分,還要補充鉀、鈉、氯等電解質,以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在腹瀉的病情較輕時,老年腹瀉患者可自行服用一些葡萄糖和生理鹽水進行治療。如果出現了虛脫的癥狀,則應馬上到醫院進行靜脈補液治療。
4.要積極預防腹瀉。老年人在平時應多做一些戶外活動,注意飲食衛生,并經常服用一些含有消化酶和乳酸菌的食物(如酸牛奶等)。在秋冬季節,老年人還應采取一些保暖措施,以防止因著涼而引起腹瀉。原本就患有營養不良或其他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若發生了腹瀉,會進一步喪失能夠維持身體正常活動的能量,使病情更為嚴重。此類老年人在平時更應積極預防腹瀉,家人也要對此類老年人多加照顧。
老人拉肚子時的注意事項
1.應同時治療原有的疾病。老年人原有的疾病可能是發生腹瀉的病因。例如,肝硬化病人可因腸道菌群紊亂而發生腹瀉。膽囊切除病人可因膽汁儲存功能喪失而出現膽汁性腹瀉或脂肪吸收不良性腹瀉。糖尿病病人易發生感染性腹瀉。這些老年腹瀉患者在治療腹瀉的同時,都要治療原有的疾病,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要避免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老年人的肝、腎功能較差,如果在治療腹瀉時使用了一些對肝、腎有毒副作用的抗生素,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例如,慶大霉素是治療腸道感染的常用藥。但老年人即使按照常規劑量服用該藥,也可能會引發急性的腎功能衰竭。有些抗生素還會損害老年人的聽神經,使其聽力下降。此外,抗生素還可抑制腸道內正常菌群(如雙歧桿菌等)的生長,促進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生長,甚至可引起治療十分困難的偽膜性腸炎。因此,老年腹瀉患者要選用一些副作用小的藥物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抗生素等藥物。
3.應避免發生各種并發癥。老年人在發生腹瀉時,其體內會流失大量的水分和鉀、鈉、氯等電解質,從而可降低有效的血容量、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體內的細胞功能發生紊亂。如果體內嚴重缺乏鉀、鈉等電解質,還可引發心率紊亂和猝死。老年人若發生了細菌性腹瀉,還可引起菌血癥、肝膿腫、膽道感染、原發性腹膜炎等疾病。此外,長期腹瀉的老年人還會出現營養不良或維生素缺乏等病癥。因此,老年人在發生腹瀉時應積極預防并及時治療各種并發癥。
小孩拉肚子的偏方
各型通用食物
1.薏苡仁
適量,做羹或者與粳米煮粥,做飯食用。
2.蓮子
6克,研為細末,用清的米湯調下服用,每日2次。
3.芡實
500克,炒黃,研為細末,每次取10克,加白糖適量調勻,煮為糊狀,每日3次。連服10日。
4.楊梅
腹瀉不止者,取楊梅研末,每服6克,米湯送服,每日2次;外感腹瀉者可飲服楊梅酒半酒盅,或用酒浸泡楊梅,每次2~3個。
5.山藥
半生半炒為末,1歲以下小兒每次3克,每日2次;1歲以上小兒每次6克,每日2次,小米湯送下。
辯證施食
一、傷食證
臨床表現
腹脹腹痛,瀉前哭鬧,瀉后痛減,大便臭氣很重,矢氣較多,口臭納呆,常伴嘔吐。舌苔厚膩,脈滑。
施食原則
消食化滯,運脾止瀉。
食療方
1.消食方
萊菔子9克,雞內金6克,淮山藥、白糖各適量。萊菔子、雞內金水煎取汁,去藥渣。將山藥研粉,與藥汁一起煮粥,調入白糖即成。連服3~5天。
2.山楂飲
胡蘿卜2個,炒山楂15克,紅糖適量。水煎。每天一劑,分數次服用,連服2~3天。
二、風寒證
臨床表現
大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氣輕,腸鳴腹痛,或伴發熱、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滑,脈浮。
施食原則
疏風散寒,化濕止瀉。
食療方
1.防霍蔥蔻粥
防風3~5克,藿香2~3克,蔥白2莖,白豆蔻1g,粳米30克。上四味加水共煎,沸后10分鐘取汁去渣。另用粳米煮粥,待將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每天分2次服完,連服3天。
2.藿香白蔻生姜飲
藿香5克,白豆蔻15克,生姜2片。上三味水煎,沸后10分鐘取汁。代茶飲,或加紅糖調味服。
三、濕熱證
臨床表現
發熱或不發熱,大便如水樣,內有不消化食物,色綠或黃,或有少許粘液,每天十余次,肛門灼熱,小便量少色黃。舌紅苔黃膩,指紋紫。
施食原則
清熱利濕,安腸止瀉。
食療方
1.薏米白頭飲
生薏米30克,白頭翁15克,高粱米、白糖各適量。高粱米放鍋內爆炒,取6克與薏米、白頭翁同煎取汁,加白糖即成。每天一劑,分2~3次服,連服數天。
2.竹葉石膏粥
鮮竹葉15克,生石膏20克,扁豆10克,荷葉蒂1個,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再入粳米50克,同煮成稀粥。每天分2~3次服食。
四、脾氣虛證
臨床表現
時瀉時止,日久不愈,大便稀溏或有不消化食物,食后即瀉,面色蒼白,睡眠露睛。舌淡苔薄白,脈沉無力。
施食原則
健脾益氣,助運止瀉。
食療方
1.二君子粥
黨參6克,茯苓9克,大棗5枚,炒米30克。紅糖適量。上四味加水煮粥。每天一劑,分次服用,連服2~3天。
2.山藥雞內金粥
雞內金1個,山藥30克,糯米適量。雞內金和山藥炒香研末,每次5克,同糯米煮粥食。每天一劑,連續數劑。
五、脾腎陽虛證
臨床表現
久瀉不愈,日輕夜重,黎明更甚,大便如水樣,有不消化的食物,腹痛喜暖,形體日見消瘦,四肢發涼。舌淡苔滑潤,脈沉遲弱。
施食原則
健脾溫腎,固澀止瀉。
食療方
栗子羹
栗子仁與白糖適量。將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調勻。每天1~2次,連服3~5天。
孕婦拉肚子偏方
冰糖山藥羹
1、將山藥洗凈,削去皮,切成小塊,山楂糕切成菱形小片,備用。
2、鍋內倒入適量水,燒沸后放入山藥塊,待山藥煮至六成熟時,放入冰糖,煮至山藥糯軟,糖汁濃稠,撒入山楂糕片拌勻,即可食用。
清蒸山藥段
1、將山藥洗凈去皮,切成約3厘米長的段,再順長剖成二三條;將桃洗凈棄核取其桃肉待用。
2、將鍋內倒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山藥,炸至邊上有點兒黃時撈出。
3、將紅棗放入碗內,再放入青梅,然后把炸好的山藥條整齊地碼在碗內,撒上糖,上屜蒸熟取出,山藥扣在 盤 里,備用。
4、炒鍋內倒入蒸山藥的糖水,燒沸后加入適量糖,用淀粉勾芡,放入少許香精,淋少許豬油,出鍋澆在山藥段上,將菠蘿、桃肉等水果圍在盤邊,即可食用。
胡蘿卜湯
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
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將胡蘿卜洗凈,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后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后停用。
蘋果泥
蘋果也是堿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
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孕婦拉肚子不能吃什么
1、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芥茉、胡椒、大蒜等刺激性強側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更不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復。
2、過油膩的食物
過于油膩的食物會增加胃的負擔,也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也就是典型的脂肪瀉,所以對于拉肚子的人更加不能吃油膩的食物,這樣只會加重腹瀉。
3、過冷的食物
涼飲、涼菜等過冷的東西,會刺激腸道,使腸道蠕動加快,使腹瀉更加嚴重。
4、雞蛋
雞蛋屬于高蛋白食物,不利于消化,吃雞蛋不但起不到滋補身體的作用,反而加重病情。
5、大蒜
大蒜雖有殺菌作用,但同時有極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加重腹瀉。
6、通便潤腸的食物
如桃子、香蕉、蜂蜜等有通便、潤腸功效的食物,食用后會加重病情。
孕婦拉肚子后,需要適當地補充熱量和水份,但一定要本著科學適度的原則,否則盲目補充會起到反作用。一些朋友認為孕婦拉肚子水份流失后就要多喝鹽水,究竟是不是這樣呢,孕婦拉肚子能喝鹽水嗎?
孕婦拉肚子暫時不要吃東西,進行適當補液,補足因拉肚子而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尤其是鉀離子,還要補充失去的熱量。可以給孕婦準備一些流體易消化的稀飯,倘若不是很嚴重,空空肚子就好了。在補液的同時,要密切觀察胎兒的情況是否良好,有無流產或早產的征兆。
中醫治拉肚子偏方
1、傷食型腹瀉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癥狀。
可采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以內的兒童,大于1歲者,可吃蘋果泥。
2、風寒型腹瀉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癥狀。
可采用以下食療
姜茶飲:取綠茶、干姜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后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3、濕熱型腹瀉
濕熱型腹瀉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癥狀。
可采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凈晾干,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凈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后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4、脾虛型腹瀉
脾虛型腹瀉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后便瀉、面色蒼白等癥狀。
可采用以下食療
胡蘿卜湯:取鮮胡蘿卜250克洗凈,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每日分2~3次。
偏方
偏方一
蒸蘋果。在拉肚子時,別急著吃藥,蒸2個蘋果吃。把蘋果連皮洗干凈,放在碗里,上鍋隔水蒸熟,吃果肉。
偏方二
干石榴皮。15克干石榴皮煎湯,加糖服用,每日2次,長期堅持可治慢性腹瀉。
石榴皮所含根皮堿,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還能使腸黏膜收斂,分泌物減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療腹瀉、痢疾等癥。
偏方三
雞蛋殼。用雞蛋殼30克,陳皮、雞內金各9克,放鍋中炒黃后碾成粉末,每次取6克用溫開水送服,每天3次,連服兩天。
偏方四
麥面粉。每次用麥面粉半兩炒焦,加適量白糖用開水調勻,飯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
偏方五
吃雞蛋。雞蛋一個,白礬面少許。將雞蛋打破油炒后加白礬面少許。一次吃完。
偏方六
醋茶。茶葉3克開水沖泡,5分鐘后加陳醋2毫升飲用。每日沖飲醋茶3次,對治療腹瀉、痢疾甚佳。
偏方七
吃大蒜。用大蒜兩頭,連皮放火內燒焦后,再放一碗水煮7分鐘。空腹喝湯,一日兩次,連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瀉不愈。
藥膳治拉肚子偏方
栗子粥
栗子肉50克,粳米100克,白糖20克,加水適量煮粥,每日2次服用。
黨參茯苓生姜粥
準備好黨參、茯苓各6克,生姜5片,然后加入適量的水煎汁,取汁加入粳米50克煮粥服用,適用于中老年人因脾胃虛寒所致腹瀉。
甘麥大棗粥
紅棗50克,甘草6克,白糖20克,小麥適量,加水煮粥,可益氣養血,適用于中老年人腹瀉、腹脹。
山楂粥
山楂20克,木香6克,白糖15克,粳米50克,水適量煮粥,適用于脾胃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致腹瀉。
山藥羊肉粥
羊肉250克,鮮山藥500克,先將二味一起煮爛,然后加水適量再將糯米250克放進去一起煮成粥。每日早晚各溫服1次。羊肉溫補脾腎,山藥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糯米補中氣、暖腸胃。久食此粥,對慢性腹瀉、腎虛食少的老年人以及氣血不足者有益。
白扁豆粥
每次取炒白扁豆60克(或鮮白扁豆120克),粳米60克,同煮為粥,當作早晚點心溫熱食用。連用10~15天。白扁豆既補養,又能治病,如果再加些山藥(40~60克),同煮成扁豆山藥粥,效果會更好。
參蓮大棗粥
黨參、干蓮子各10克,大棗10枚,粳米30克。黨參、蓮子碾細末待用,將大棗用水略煮,剝皮去核,取棗肉切碎。以煮棗水將米、棗肉、黨參末、蓮子末煮成粥。早晚溫熱服食。
芡實粉粥
芡實粉60克,粳米100克。先將粳米煮稀粥,芡實粉加水調成糊,入粳米粥中,攪拌煮沸即成,可常服,也可加適量白糖調味。
益脾粥
熟棗仁250克,雞內金10克,干姜粉60克,生白術120克,先將白術、雞內金文火焙干,碾成細末,共入干姜粉和棗肉搗為泥,制作成約20克的小餅,放烤爐烘干,每次一個,可空腹時當點心食用(應細嚼慢咽)。
芡實山藥粥
制用方法:芡實、干山藥各30克,糯米50克,沙糖適量。將芡實、山藥、糯米洗凈后加沙糖,同煮成粥。供四季早晚餐食用,溫熱服。
功效功用:補脾胃,滋肺固腎。適用于治療脾虛腹瀉,腎虛遺精,慢性久痢,虛勞咳嗽。
蓮子芡實粥
制用方法:蓮子15~20克,芡實15~3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用蓮子、芡實同米共煮成粥。早晚餐食用。
功效功用:健脾養心,益腎抗老。可用于治療年老體弱,慢性腹瀉,多夢失眠,夜間多尿。
大棗糯米粥
制用方法:山藥400克,薏苡仁500克,荸薺粉100克,大棗50克,糯米2500克,白糖250克。將薏苡仁淘洗干凈,山藥打成粉。用薏苡仁、糯米、大棗入鍋煮粥,煮至薏苡仁開花,糯米熟爛時,將山藥粉撤入鍋內,邊攪邊撒,約隔20分鐘后,將荸薺粉撤入鍋內,攪勻,停止加熱,將粥盛入碗內,每碗加白糖25克。每次食1小碗,每日2~3次,溫熱食。
功效功用:補益中氣,健脾除濕。適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乏力等癥。
扁豆山藥粥
制用方法:扁豆、山藥各60克,大米50克。將上3味洗凈后同入沙鍋煮粥。可經常服食,小兒量減半。
功效功用:健脾益胃,清暑止瀉。適用于治療脾虛胃弱,嘔逆泄瀉,食欲不振,食積痞塊,小兒疳積,消渴等。
拉肚子時不可服用的藥物
誤區一:吃消炎藥消毒止瀉
很多人認為,腹瀉藥是由病毒、細菌引起的,吃消炎片消消毒就可以止瀉了。對此,專家介紹,消炎藥就是抗生素類藥,人體只有在感染時才能服用。如果用消炎藥來治療腹瀉,人很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如損害肝腎功能、過敏、加重腹瀉等副作用。
誤區二:腹瀉后立即吃止瀉藥
人拉肚子后,往往馬上就吃止瀉藥,這種錯誤做法不但不能止瀉反而會延誤病情,急診科經常有腹瀉病人服用止瀉藥三五天后仍不見好轉才來就醫的。因為過早服用止瀉藥會打破人體排泄平衡,把腹瀉排出的毒素都“堵”住了,不能及時排出體內“垃圾”就會破壞腸胃道功能,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讓病更嚴重。
誤區三:一旦止瀉立即停藥
由于引起腹瀉的一大原因是食物中的細菌,如果隨意停藥會讓腸胃道中的細菌在沒有完全被“殺死”的情況下繼續存活,從而導致人體“耐藥”以及多次腹瀉。所以專家指出,一般腹瀉癥狀緩解三四天后才能完全停藥。
誤區四:喝大量白開水不吃飯
“吃多少瀉多少,還不如什么都不吃,多喝點白開水就行了。”這是很多人在受拉肚子折磨時的普遍想法。腹瀉期間也應堅持進食,因為及時補充營養有利于腸胃道恢復正常。
一般腹瀉早期可以吃些加咸菜的清淡米湯,中期好轉后最好吃面條等流質食品,少喝牛奶、忌生冷、大蒜。即使腹瀉停止后的七天內也不能吃過于油膩的魚、肉,否則會刺激腸胃。
同時,無須飲用過多的白開水,可在1000毫升的白開水中加入1小勺鹽、4小勺糖,這樣更能補充人體因腹瀉流失的鉀、鈉等營養成分。
誤區五:腹痛立即吃止痛片
腹瀉時也會伴隨著肚子痛,有人干脆用平時治頭痛、胃痛的止痛片來對付腹瀉疼痛。專家提醒:“吃止痛片能暫時緩解腹痛,但由于闌尾炎和腹瀉的初期癥狀很相似,這樣做容易掩蓋病情,耽誤闌尾炎的治療。”
結語:看了小編寫的關于那么多治拉肚子的小偏方,大家是不是有點收獲了呢。拉肚子很難受的,看了這篇文章,希望大家以后能有用到的地方吧。其實治拉肚子偏方就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