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癥狀告訴你 七招預防糖尿病很有效
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人們對糖尿病的關注度也越來越大,想知道你有沒有的糖尿病嗎?360常識網把以下幾個糖尿病早期癥狀告訴你!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在逐年增多。多數糖尿病患者是到醫院檢查身體或者治療其他疾病時無意中發現自己患了糖尿病,往往耽誤了治療。
面色發紅
典型糖尿病人在發病前后,面色并無異常改變。但有人調查過千例隱匿性糖尿病病人,發現絕大多數患者顏面色澤較紅,有89.5%的患者呈不同程度面色發紅。
手足部水皰疹
隱性糖尿病病人手、足以及足趾、小腿伸側,在沒有任何誘因情況下,常突然出現外觀頗似灼傷后的水皰,其特點是不痛不癢。
脛骨前出現褐色斑
此癥多見于輕型糖尿病病人,主要表現為小腿前部皮膚出現橢圓形褐色斑,伴有輕度凹陷性萎縮。其中有10%左右可合并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飲食改變
發現自己飲食量較前增多可是又總感覺吃不飽,還想吃。與此同時,身體卻日漸消瘦,全身感覺疲乏無力。喝水量增多,然而仍然難以解除口渴的現象,此外尿量因為飲水增多也隨之增多。
手足背肉芽腫
皮膚、外陰瘙癢而又無皮膚病變,早期糖尿病人在手足背常出現色澤淡紅、如指甲大小、質硬、呈環狀的肉芽腫。
皮膚瘙癢
約有10%的早期糖尿病病人可有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皮膚瘙癢。且較頑固,以外陰部或肛門部位最嚴重。
菱形舌炎
大約有23隱性糖尿病病人可出現原因不明的舌疼痛,舌背中央呈菱形的乳頭缺損(即舌背上無舌苔覆蓋)等等。
四肢疼痛
下肢、足部各關節經常疼痛,而排除骨質增生、風濕、類風濕疾病。上下肢體出現麻木、針刺樣疼痛,有時伴有燒灼感。
間歇跛行
經常出現行路后下肢痛,腳趾痛,必須休息一會兒才能緩解,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跛行”。
以上這些因素有些屬于糖尿病本身的癥狀,有些則屬于其他并發癥的表現。有此諸項變化應及早就醫查驗血糖和尿糖。此外,高血壓及冠心病的患者也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七招預防糖尿病很有效
第1招:吃飯先吃菜
吃飯前先來一道醋汁拌蔬菜。阿里森納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兩勺醋,餐后血糖升幅會低些。這是因為,醋能減緩淀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第2招:每周運動4小時
芬蘭一項調查發現,運動能激發胰島細胞的活性。每周運動4小時,或每天運動35分鐘的人,即使體重沒有變化,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下降80%。
第3招:做個“谷物達人”
小米、燕麥等都是極佳的全谷物食物,但成品全谷物食品你未必都認得出來。購買時應仔細看標簽,如果不是標明“全麥、全小麥”等字樣,說明含有其他成分。還要注意配方表,找出“隱形糖”,如玉米糖漿、果糖等。
第4招:每天一杯茶
茶、咖啡等飲品含咖啡因,它能提高新陳代謝,還有助于機體抗氧化能力,幫助細胞吸收糖分。
第5招:少吃快餐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15年間,訪問了3000名18—30歲的人,發現每周吃快餐超過2次的人,體重至少長了6公斤。
第6招:減輕壓力
在壓力狀態下,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胃口也大開,血糖升高。清晨起床后做一會兒瑜伽、冥想,散會兒步,能為這一天營造好心情。接電話、開車、照顧孩子前,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
第7招:睡夠覺
耶魯大學訪問了1709名男性,發現每晚睡不夠6小時的人,血糖控制得最差。睡夠8小時,則風險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