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漸即治未病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生病少生病
中醫治未病思想,最重要的是"未病先防"。疾病千千萬萬,形形色色,怎么預防?還真是一言難盡。因此需要把預防各種各樣疾病的知識傳播出來,讓各種疾病的預防措施為疾病的易發人群所掌握。這樣就能"治未?。⒘?。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防微杜漸即“治未病”
“治未病”用藥物治療“未亂”之病,不僅是健康時服用藥物達到預防治療的目的。“治未病”可以運用藥物治療微病、萌芽、毫毛腠理血脈等輕淺之疾病,也可以運用藥物治療腸胃病、肝病、傷寒、溫病等大病。運用藥物療法“治未病”可以有不同的層次與階段,凡是具有防微杜漸的旨意,即符合“治未病”的宗旨,即是“治未病”。概括起來,“治未病”主要體現以下含義。
輕癥防重
例如胸悶心悸、目窠足踝輕度浮腫,或可發展到水氣凌心犯肺或腎中陰陽俱衰。多數疾病如果不經醫藥防治,將會有一個由輕變重的過程,甚至可由輕度心腎功能不全發展致發生心腎功能衰竭。
淺病防深
溫病衛分證不愈,可由肺衛入氣,長驅直入可至氣營兩燔甚至傷陰動血、熱陷心包。疾病多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藩籬失守,殃及城池。病毒性感冒治療不及時都可進一步發展為病毒性心肌炎。
小恙防大
痰濕內蘊或血行不暢瘀血阻滯,最終可致癥瘕積聚。高血脂、高血壓長期不治,或可演變成動脈硬化甚至突發奪命的心腦血管事件。
短罹防長
淋證不愈,可演變成勞淋反復發作,恰如急性尿路感染治療失當,會變成慢性尿路感染。脾心痛(類似急性胰腺炎)不予重視而急以通腑解毒泄熱治療,輕則可成為反復發作的慢性胰腺炎,重則甚至可以當即斃命。
單患防復
肝病不治,乘土克脾;心火不抑病,可致心腎不交,諸如此類。單病單證不治,可成復病復證,終致亂而束手無策。恰如糖尿病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白內障、血管神經病變乃至中風等合并癥或并發癥一樣。
良疾防惡
機體臟腑氣血陰陽偏頗,如不加以及時糾正,終可直至精敗神傷,陰陽離決。炎癌類疾病如不及時控制炎癥,最終可以發展為癌癥,猶如炎癥性腸道息肉如不及時加以治療,有朝一日或可轉變成腸癌。最終致使“未亂”之良性疾病發展為“已亂”之惡性疾病。
郁證防病
郁證是指七情不遂導致氣機郁滯的一類病證。情志不遂可以發生郁證并進一步因郁致病,發生諸如痛證、畏寒、耳鳴、陽痿、麻木、不寐、心悸、胸痹、厥證、眩暈、虛勞乏力、健忘、多寐、痞滿以及不孕不育、月經紊亂等紛繁多彩、不勝枚舉的臨床病證(癥)。所謂“一有拂郁,百病生焉”即是此意。疏肝解郁養心安神所治療的看似普通軀體癥狀,實有助于防治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許多器質性心身疾病。
"治未病"的的內涵應該還有,就是怎么樣讓人們不生病、少生病。讓人們盡享天年。今天我在這里要給大家聊聊不生病,少生病的最基本的東西。
人的行為習慣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除了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之外、個人生活行為習慣在個人的健康維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東西。也是每個人可以把握住的東西。
第一,充足的睡眠。內經曰:起居有常。個人作息就是起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出來時候去工作,太陽落下去的時候去休息。人生于自然,自然成就了人生。順者則昌。順乎自然規律,良好的睡眠能夠使人體細胞的壽命增加,使得人體的免疫能力得到增強。幫助人體建設了一個有利于健康的內環境。
第二,愉快的心情。內經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古人此言不欺我也?,F在越來越多的的養生實踐證明,怡情養性是不生病,少生病的基礎環節。恬淡虛無就是保持一種愉悅,輕松,平靜,舒暢的心情。只有在這種狀態下,真氣才會大量的產生,正能量占據身體的主導地位。人的精神很健朗,充分地發揮守護五臟六腑的職能。人的免疫能力充分發揮作用。疾病難以侵犯這樣的身體。
第三,豐富的營養。內經曰:食飲有節,謹和五味。要保持健康,飲食平衡,營養豐富很重要。營養豐富一是說吃的品種要豐富,各種食物都具有不一樣的營養成分,選擇盡量多品種豐富我們的餐桌對于健康有益。二是要順著自然和傳統來吃,大自然在不同季節產出的食物對于人來說很自然,很適配,很健康。傳統食品是我們先輩在漫長歷史中為我們提煉出來的佳肴,這樣吃當然無憂無慮了。
第四,經常的運動。內經曰:和于術數。把握住鍛煉自己體魄的機會,堅持不懈地用適合自己運動方式鍛煉身體。運動能幫助我們的身體內的氣血更加流暢,肌肉筋骨、臟腑經絡更加和諧強健。運動能排除心腦疲憊帶來不適。運動能夠產生愉快的心情。運動能夠幫助人體增強適應外界環境劇烈變化的能力。
總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長期堅持,不生病、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