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能治療的疾病揭秘 刮后要注意保暖防寒
日常生活中,刮痧成為十分普遍的養生方法。那刮痧能治何種疾???刮痧后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下面隨360常識網一起來做個了解吧。
什么是刮痧?
所謂刮痧法,是指應用邊緣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屬針具、瓷匙、古錢幣、硬幣、玉石片或頭發、苧麻等,蘸上食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在人體病變部位皮膚上,反復進行刮、擠、揪、捏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膚表面淤血點、淤血斑或點狀出血。刮痧通過刺激體表皮膚及經絡,以達到扶正祛邪、調節陰陽、活血化瘀、清熱消腫、軟堅散結等功效的治療方法,民間流傳廣泛,我國南方地區更為廣泛應用。刮痧過程中出現的淤血點、淤血斑或點狀出血稱之為“出痧”。
刮痧法被視為一種簡易的保健治療方法。多用于治療夏秋季時病,如中暑、外感、腸胃道疾病。“痧癥”多發于夏秋兩季,起病突然,頭昏、惡心、嘔吐,胸腹或脹或痛,甚則上吐下瀉,取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刮治,如出現神志昏沉,還可加用眉心、太陽穴。需要提醒的是,刮痧時應避風,刮后宜多喝熱水,以助療效。
治病原理
1.調整陰陽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進行刮痧,可使蠕動亢進的腸道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2.活血祛瘀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血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舒筋通絡刮痧療法主要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另外,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下,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第三是通過刮痧板的作用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以舒展,從而可以消除疼痛。
治療原則
1.陰陽:是中醫的基本理論核心,也是八綱的總綱。
2.表里:是指一般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淺而言。
3.寒熱:是指冷疾病的性質而言。
4.虛實:是指人體正氣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長。
刮痧能治何種疾???
刮痧法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簡易治療方法。應用范圍較廣。以往,刮痧主要用于痧癥,現多用于治療夏秋季時病,如中暑、外感、腸胃道疾病。 “痧癥”多發于夏秋兩季,起病突然,頭昏、惡心、嘔吐,胸腹或脹或痛,甚則上吐下瀉,取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刮治,如出現神志昏沉,還可加用眉心、太陽穴。
如風熱喉嚨疼,可取第七頸椎至第七胸椎兩旁(蘸鹽水)刮治,并配用楸提頸部前兩側胸鎖乳突肌。如腹痛,可取背部脊柱旁兩側、胸腹部刮治。傷食所致的嘔吐腹瀉,可取脊椎兩側順刮治療。如胸悶、腹脹劇痛,可在胸腹部刮治。如頭昏腦漲,取頸背部順刮,配合刮治或按揉太陽穴。需要提醒的是,刮痧時應避風,刮后宜多喝熱水,以助療效。
刮痧也有禁忌癥,有出血傾向性的疾病;危重病癥,如急性傳染病、重癥心臟病、高血壓、中風等;新發生的骨折患處;刮治部位的皮膚有潰爛、損傷、炎癥;年老體弱者,空腹及妊娠婦女的腹部,婦女經期下腹部、面部均不宜刮痧。
刮痧后注意什么?
1、治療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治療刮痧時應避風,注意保暖。室溫較低時應盡量減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因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入里,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新的疾玻
2、每次只治療一種病癥每次治療時刮拭時間不可過長,嚴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療一種病癥的原則。不可連續大面積出痧治療,以保護正氣。
3、治療刮痧后飲熱水一杯治療刮痧使汗孔開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刮痧后飲熱水一杯,不但可以補充消耗的水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4、洗浴的時間。治療刮痧后,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但在洗浴過程中,水漬未干時,可以刮痧。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泄,此時刮痧用時少,效果顯著,但應注意保暖。
5、刮痧不必非要出痧,出痧是體內有毒素的外在表現,如果身體健康,即使用大力刮痧,也不會出痧,反之即使手法不重,出痧也很明顯。
治病作用可表現在以下方面:
1活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調整陰陽
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進者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3舒筋通絡
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可發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
作用,使有關組織處于警覺狀態,肌肉的收縮、緊張直到痙攣便是這一警覺狀態的反映,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反應。此時,若不及時治療,或是治療不徹底,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斷地發出有害的沖動,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繼而又可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陳代謝障礙,進一步加重“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
臨床經驗得知,凡有疼痛則肌肉必緊張;凡有肌緊張又勢必疼痛。它們?;橐蚬P系,刮痧治療中我們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緊張也就消除;如果使緊張的肌肉得以松弛,則疼痛和壓迫癥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同時有利于病灶修復。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緊張、痙攣的有效方法,主要機理有:
(1)是加強局部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
(2)是在用刮痧板為工具配用多種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組織的痛閾
(3)是緊張或痙經脈與十二皮部的關系:“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十二皮部的劃分是以十二經循行分布為依據的,即十二經脈都各有分支之絡,這些絡脈浮行于體表,有各自的分布區域,因為經脈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為十二,手足六經相合則稱為六經皮部。
經脈的分支為絡脈,皮部又可說是絡脈的分區,故《素問·皮部論》又說:“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經絡的關系對診斷、治療疾病有重要意義?!端貑?middot;皮部論》:“皮者脈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客于絡脈,絡脈滿則注于經脈,經脈滿則舍于府藏也。”指出病邪由外入內,經皮呻絡呻經呻腑攣的肌肉通過用刮痧板為工具配用多種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以消除疼痛。
4信息調整
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臟器的固有頻率及生物電等),當臟器發生病變時有關的生物信息就會發生變化,而臟器生物信息的改變可影響整個系統乃至全身的機能平衡。
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能量傳遞的形式作用于體表的特定部位,產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過信息傳遞系統輸入到有關臟器,對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調整,從而起到對病變臟器的調整作用。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據之一。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內關穴,輸入調整信息,可調整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延長左心室射血時間,使心絞痛患者的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電圖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脈流量和血氧供給等。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輸入調整信息,可對垂體、腎上腺髓質功能有良性調節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調整腸運動等作用。
5排除毒素
刮痧過程(用刮法使皮膚出痧)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從而使血液得到凈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減輕病勢,促進康復。
6行氣活血
氣血(通過經絡系統)的傳輸對人體起著濡養、溫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經絡通暢,氣血通達,則瘀血化散,凝滯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氣血通達無礙,局部疼痛得以減輕或消失。
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可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局部血液供應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此等血凝塊(出痧)不久即能潰散,而起自體溶血作用,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有消炎的作用。
自體溶血是一個延緩的良性弱刺激過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機能,使其得到調整,還可以通過向心性神經作用于大腦皮質,繼續起到調節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和內分泌系統的平衡。
痧癥中醫的“痧癥”是以癥狀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顯的病癥。刮痧后,皮膚很快會出現一條條痧痕和累累細沙粒(出血點),并且存留的時間較長,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癥多脹。所謂脹,就是痧癥多有頭昏腦脹,胸部悶脹,腹部痛脹,全身酸脹等。明、清時代,我國有位對痧癥有研究的醫生叫郭志邃的,曾寫過《痧脹玉衡》,就是一本介紹痧癥的專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