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秘訣 十六個飲食講究助你長壽
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對身體的健康問題也是非常地注重,經常會采取一些方法來進行養生。其實,養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已經是成功地邁出了養生的第一步了。今天咱們主要來聊聊如何通過飲食習慣來進行養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飲食習慣有利于養生嗎?有哪些習慣是不利于健康的呢?下面詳細來了解一下吧!
明代的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飲食者,人之命脈也”,這話放在養生上來講是非常正確的。飲食養生要講究方式,并不是一味補充營養就夠了,要真正把握如何吃得科學。
少食
在保證營養前提下的“少吃”。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壽高101歲,他在《千金要方·養性》中指出:“善養性者——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應把握在尚饑非飽之間的狀態。他認為,飽食可結積聚之痰,多飲可釀痰癖之患。故提倡養生以少食為佳,最好是“早飯清清一碗粥,夜飯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麥凱效應已證實少食可延壽。基因學說也證明,少食可有效地延長端粒DNA序列縮短的速度,而端粒DNA序列是壽命生物鐘所在。少食還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潛能,而具健體強身多種效應。少食的保健作用,還在于它能防治那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如肥胖癥、癌癥、高血壓、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等。
慢食
在美國、日本、土耳其等一些國家,健康與營養學專家一致在努力倡導新的飲食觀念:“想長壽嗎?慢點兒吃。”這些專家甚至列舉“快餐綜合征”的種種表現,從而激發人們擯棄口味千篇一律的速食,回歸豐富的傳統美食習慣和美食文化,并啟發人們懂得“吃得越慢,活得越久”的道理。“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可以減肥、美容、防癌、健腦。
素食
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關鍵點。營養學家一直都在強調,一定要多吃植物性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豆類,少吃動物性食物,例如肉、魚、禽蛋、奶制品等,特別是要少吃甚至不吃高脂肪食物,這樣才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但是僅僅素食也是不可取的,應該是基本吃素,而不是一定葷食也不吃。
博食
博食充分體現食物互補的原理。博食是獲得各種營養素使營養平衡的保證。日本提出“每天至少吃30種食物”。我國古代醫學著作中提出的“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博食思想,一直受到古往今來的中國人的高度重視。博食的正確辦法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注意糧豆混食、米面混食,適當輔以包括肥肉在內的多種動物性食品。
淡食
淡食是指多食蔬菜,少食葷菜,主張薄滋味。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主張“善養性者,常很少食肉,多食飯”。《呂氏春秋》鄭重提出:“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曰爛腸為食。”正如俗話所說: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多鹽、多油、多糖現在稱為“三害”,淡食還要有少鹽、少油、少糖三大內容。
冷食
“低溫可延壽”的觀點,正在被人們所推崇。目前多為“外界降溫”,而冷食則是內部降溫法,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會加快蠕動,可以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
暖食
飲食應該暖,但是這個暖不可以是燙食。以熱不灼唇,冷不冰齒為宜。如果食物太燙,會傷害到消化道,灼傷黏膜。而冷食會傷脾,使得運化失調,還可能引起嘔吐、腹瀉、痢疾等病。
鮮食
絕大多數食物均以新鮮為上,許多“活營養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吃鮮做”、“不吃剩”。
生食
生食被認為是“良性回歸自然”,適合生食的盡量生食。我國人民歷來有生食瓜果蔥蒜的習慣,但生食范圍狹窄。生食某些食物有多種好處。一般的瓜果蔬菜經過高溫燒煮,包括維生素在內的許多營養成分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食則無此弊端
熟食
高溫煮食,可以殺菌消毒,利于消化吸收。熟食還可以增進美味,去除惡味,使對人體不利的成分分解或揮發掉,或轉化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
潔食
飲食不潔可造成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瀉、下痢、嘔吐等,甚至導致細菌性痢疾。潔食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無污染。
干食
食可以增強咀嚼功能,刺激牙周、牙齦的神經末梢,刺激含有抗癌因子的唾液分泌,起到健胃、健腦、美容、抗癌的功效,應經常為之。
稀食
古代陸游就有“養人最是粥”之說。食粥養生自古延續至今。牛奶、豆漿、各種煲湯等都對身體大有裨益。
選食
科學引領人們進入個體營養時代,應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食物(甚至可根據個體基因類型),使營養更具針對性。
早食
“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遲”,即三餐皆需早。早食與晚食大不一樣,可避免一天中營養的短期不平衡。晚餐早食可預防十余種疾病。早餐早食,有益健康和一天的工作、學習。相反,漏吃或晚吃,晝夜節律就會變成“夜間型”,它很難使你的大腦在中午之前活躍起來,這也是某些疾病的誘因。
斷食
古人稱為“辟谷”,即在一定時間內,一頓或一天不進食。可有效地增進消化道功能,還可徹底地排除體內毒素,利于挖掘人體潛力。
警惕5大飲食習慣損內臟
發炎胃
在現代社會里,在“壓力山大”和食無定時的雙重壓力下,許多人都落下了胃病,輕則沒有胃口、飽脹惡心,重則胃痛如割、反胃燒心等。
“現在最常見的胃病要數胃炎,近年來因為現代不良生活方式而患上胃炎的中青年人特別多。”專家說,“年輕時不按時吃飯,老了就得按時吃藥。”令人憂心的是,人們對胃炎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人只有痛得受不了才去看病。
其實,有些胃炎并不疼,而是說不清楚的胃部不舒服,比如胃部有飽脹感、堵塞感、惡心時其實就說明有問題了。
專家支招:要按點兒吃飯
胃炎是胃粘膜炎癥的統稱,到點兒了不吃飯,這時胃酸超過正常水平,而又沒有食物保護胃黏膜,使胃細胞反而被“消化”,引發充血、糜爛等炎癥。
而過度的精神刺激會影響激素水平和胃蛋白酶水平,導致胃壁血管的痙攣性收縮,使胃粘膜發生炎癥或潰瘍。胃被傷到極致的時候,就會出血、穿孔。想象一下,如果胃部變得像蜂窩一樣千瘡百孔,那得有多可怕啊?
“很多人抱怨做不到按時吃飯。其實,這是都市化對人們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說。現代生活讓人們有了更多的自由,但也少了約束,容易放任自己的不良飲食方式。自己的身體還是自己說了算,只要你有足夠的控制力,按點兒吃飯,你就能養好胃。
黃油肝
研究發現,哪怕每天只喝兩杯果汁或碳酸飲料,也可能造成長期的肝損傷。科學家發現,每天喝一升高糖飲料的人患脂肪肝的風險增加了5倍。
脂肪肝(尤其指單純性脂肪肝)怎么跟高糖飲料扯上關系了呢?專家解釋,脂肪肝的誘發因素很多,而都市人高發的單純性脂肪肝則是以營養過剩為主要誘因。大魚大肉、多吃糖、不愛運動等,只要讓人發胖、讓攝入能量多于消耗能量的習慣,都可能誘發脂肪肝。
專家支招:少喝甜飲料
專家指出,肝是儲存能量物質的“彈藥庫”,糖分進入肝內成為肝糖原,沒能消耗的就轉化成脂肪滴儲存起來,當肝內這種脂肪滴超過5%時,就是脂肪肝了。從解剖的角度直觀來看脂肪肝的形態的話,肝臟外表就像有一層淺黃的油膜覆蓋著一樣。因此,建議大家平時少喝高糖的甜飲料。
糾結腸
都市生活的最大特點是快節奏,可惜“欲速不達”,圖“快”有時卻會帶來更惱人的“慢”。腸道也如此,為了省事,工作餐就點各類快餐,沒時間準備晚餐了就下館子,甚至直接用方便面等食品糊弄肚皮,久而久之,就會因此引發腸道大塞車——便秘。
塞得越久,糞便被腸道吸收的水分就越多,慢慢就形成堅硬的糞石,真正讓人“愁腸百結”。
專家支招
1、養成并貫徹定時排便的習慣
老人腸道松弛、膀胱肌肉乏力,發生便秘還“情有可原”;但許多中壯年人卻往往是因為不重視排便甚至壓抑便意所致。工作忙就忍著不上廁所?久而久之身體就真的習慣且不想上廁所了。人體“出”和“進”同等重要,一旦形成頑固性便秘會讓人難以忍受,不少患者甚至發展成抑郁癥甚至選擇自殺。
2、多增加粗纖維的攝入
現在許多小嬰兒就開始便秘了,因為粗纖維吃得也太少了。現在許多寶寶喝奶粉。喝母乳的寶寶是不會便秘的,但喝奶粉的孩子卻要多喝水才能防止便秘。而且,從孩子吃輔食開始,就要給他吃蔬菜泥。至于大人,更要注意飲食均衡,多攝入蔬菜等粗纖維食物。
3、多運動
都市人上班坐電腦前、下班坐電視前,久坐不動導致的胃腸蠕動減慢也是便秘的一大誘因。針對這個問題,一來可以主動運動,多鍛煉身體,幫助胃腸蠕動;二來可以被動運動,比如早起后用手掌以劃大圈的方式順時針揉肚子。
石榴膽
雖然都知道早餐重要,但仍有許多人不吃早餐。說到原因,則是五花八門:周一怕堵車沒吃;今天要見重要客戶,沒時間了不吃;一早突然通知有個重要會議,早起準備材料就忘了吃;到了周末,睡個懶覺就把早餐跳過了。一日之計在于晨,許多都市人的忙碌一日,往往從犧牲早餐開始。而長期這樣很容易導致膽結石。
專家支招:堅持吃早餐
長期不吃早飯會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膽囊是儲存膽汁的場所,進食后,膽囊開始收縮,膽汁被排入腸道,幫助消化食物。如果不吃早飯,膽囊就不會收縮,膽汁一直儲存在膽囊中。”專家說。膽固醇一旦在膽囊中積累,時間長了就會凝結成狀如石榴籽的結石。所以,早餐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得健康。
疙瘩胰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這代表了梁山好漢般的豪爽,更是富裕生活的象征。現代都市,人人衣暖食飽,遇到高興不高興的,都要大吃特吃一番。特別是“自助餐”的興起,讓人們學會了“餓得扶墻進,撐得扶墻出”的雙扶方針,暴飲暴食更加厲害。
不過,大吃大喝整出病、甚至整出人命的事也常有耳聞,最為多見的是急性胰腺炎。“暴飲暴食作為引發急性胰腺炎的誘因這一點,可以說很明確了。”專家介紹。據統計,約30%的胰腺炎由暴飲暴食引起。
飽食后短時間內大量食糜進入十二指腸,一方面可能引起十二指腸乳頭的水腫和括約肌的痙攣,使胰液排出受阻,引起胰腺組織的炎癥反應。另一方面,大量攝入乙醇促使胰腺外分泌增加,加上長期飲酒者常有胰液內蛋白含量增高,易沉淀而形成蛋白栓,致胰液排出不暢。
專家支招:飲食不要超標
急性胰腺炎一旦發作,胰管會從平滑順暢變得粗細不勻、暗石密布。患者不但痛苦不堪,死亡率也比較高。人一輩子能吃的東西是有定量的。所以,為了生命和健康,就不要超支明天的食物了吧。
盤點不好的飲食習慣
現代人有很多的不良的生活習慣,不說別的,就說說這個吃飯,今天有應酬,還沒有吃東西,灌一肚子酒,有時忙,就不吃,我們平常看著習以為常,但他們會帶來很多疾病的困擾,男性飲食來講講,不好的飲食習慣。
1、吃飯不規律
吃飯經常不準時仿佛成為現代人的一個通病,其實,這樣對身體非常不利。研究表明,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肥胖與胃癌。
臨床中,問及癌癥患者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或者是不吃早飯,或者是中午吃得很晚,或者是深更半夜吃零食。
傳統中醫認為,按時吃飯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才能保證人體氣血的補充和協調,避免五臟功能的失調,預防癌癥的發生。從另一方面講,飲食有利于唾液分泌,而唾液定時分泌對于致癌物質有消解的作用。
2、就餐環境不愉快
現代研究認為,不良的情緒變化是癌癥的“活化劑”。有學者收集近50年的資料,發現憂郁、焦慮、失望和悲傷等不良情緒常常是癌癥發生的前奏,這種情緒潛伏通常只要1~2年,就可能引起疾玻美國專家調查的500例癌癥患者,都有明顯的精神創傷史。
這些就是不好的飲食習慣,你是否看明白了呢.養生飲食告訴你,飲食一定要規律,否則,你的身體就會有胃癌的可能性,減少你的生命的長度,是不是很可怕,饑一頓飽一頓也會照成你肥胖的困擾,所以,按時吃飯很重要,大家記住了嗎?
結語:上述內容就是關于日常養生的一些相關內容介紹,大家看完之后有沒有掌握了日常養生的一些知識了呢?其實養生是已經非常生活化的東西,只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這樣就是在養生了。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能夠延年益壽,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