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消陰長四調養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不注意保暖,經常有感冒現象。那么,秋季養生有什么原則呢?是不是光做到保暖就達到養生保健的標準了呢?
一、精神調養。
精神調養尤為重要,做到“天人合一”,人與大自然相適應。從人的心理、生理諸方面,做好與秋季相應的調養。在心理上要保持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憂傷。
建議中老年朋友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三不三少”,即不急不躁,少生悶氣;不喊不叫,少發脾氣;不過多計較,少管閑事,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起居調養。
秋冬養陽,適于內藏,氣候多變,寒熱無常,秋燥傷肺,應注意調養。應早睡早起,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合理調節人體陽氣,早起則可使人體的肺臟之氣得以舒展,以防收斂之大過。另外,睡好午覺,可以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三、運動調養。
“生命在于運動”,尤其是在氣候宜人的秋季,更是適宜戶外運動鍛煉的最佳時機,堅持鍛煉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盡量多吸些新鮮空氣,以調節精神,保持有個好心情,平安祥和頤養天年。
四、飲食調養,“民以食為天”。
秋季是人體適宜進行“平補”的好時機,要做好營養滋補,可以增強身體戰勝疾病的能力,在《素問·臟器法論》中說到,肺——秋季適宜以酸補之。
酸味可以收斂肺氣而辛味發泄肺氣,而秋季應收斂不宜發泄。故在秋季的飲食要增酸省辛,適當地多吃些酸味食品,少吃些辛辣的食品,像蔥、姜、韭、椒等辛味食物。
適當多吃些有益養肺的新鮮蔬菜和果品,如梨、柿、柑橘、荸薺、香蕉。蔬菜有蘿卜、藕、冬瓜、銀耳等。這樣可有益于身體的健康。
秋季養生小常識 降溫御寒指南
衣著篇
頭戴帽,不易寒
頭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風寒。頭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頭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頭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經常按摩頭皮,加快血液循環,也能保持頭部暖和。
衣服不能太緊
很多人認為,衣服裹得越緊越暖和,其實不然。衣服太緊太厚,不但會限制身體活動,還會影響血液循環。所以冬季穿衣感覺溫暖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老人衣著應以質輕暖和為宜,年輕人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體溫調節能力低,應以保暖為主,但切忌捂得過厚、出汗。
戴圍巾別捂嘴
據美國媒體報道,圍巾可不能當口罩用,但很多人戴圍巾時,卻習慣把脖子、嘴巴一起捂著。這種做法對健康很不利。
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是每天都清洗,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就很容易隨著呼吸進入體內,引發疾病。
保暖先暖腳
寒從腳下起,腳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癥,因此冬季腳部保暖尤為重要。腳部保暖要有合適的鞋子和襪子。鞋子的尺碼應稍大些,最好墊一雙棉鞋墊,腳放在里面要有點空間。
其次,鞋底應稍高些,這樣可以起到與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冬季最好每天用溫熱水泡腳,步行半小時以上,并堅持早晚搓揉腳心。
中醫篇
熱水浴足
我們雙足上的在編穴位有66個,約占全身穴位的1/10,將雙足泡在熱水中,可以促進全身的經絡和血脈暢通,改善冬天手足冰冷的癥狀。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紅花、肉桂、生姜等熱性藥材煎出的藥液,效果會更好。
瑜伽蓮花坐
正常坐姿,屈左腿,將左腳的腳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溝處,雙手放在左膝蓋上,輕柔地將左膝蓋做上下彈性運動數次,使膝蓋盡量接觸地面。換右腿重復動作。堅持練習這個動作可以活動多處韌帶,讓全身緊縮的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經絡通暢。
秋季養生食譜 多吃舒暢經絡的食物
很多芳香食物有舒緩情緒的作用,同時可以明顯的通暢經絡,使得經絡中的氣血流通自然順暢,讓溫暖的陽氣散布到全身。例如玫瑰、薄荷,將它們加入三餐,不僅顏色好看、氣味芬芳,還有很好的舒經絡作用。
梳頭百遍
古時候稱為“櫛發”。用手指或梳子從額前至枕后,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 ~ 100 次,以早晨起床后為梳頭的最佳時間。
中醫認為人體的各條經絡都匯聚于頭部,梳頭時要經過眉沖、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 個穴位,使這些穴位受到刺激,以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疏通經絡。
總結:綜上所述,秋季天氣變化多端,早晚涼中午熱,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隨著天氣冷暖來增減衣物,飲食方面多吃些新鮮蔬菜瓜果,再多加些運動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