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 養生重在“養收”
進入秋季后,陽消陰長。在中醫看來,養生應當注意“養收”原則,避免元氣外泄。早起有利于陽氣舒展,而早睡則有利于收斂陰精,因此秋天應當早睡早起,飲食上要少吃辣椒、茴香等發散性食品。
據專家介紹,進入秋季后,人體的陽氣漸收,陰氣漸增,天氣又干燥,要避免燥邪對身體的侵害,防止燥咳疾病的出現。由于暑熱潛伏體內,所以不要過多過早的增加衣服,以免內熱不得宣散,且秋季不宜發汗和催吐,這樣會消耗津液使臟腑不安。秋季肺氣旺,飲食應當減少辛味食品以防助長肺氣,宜適當增加酸味食品使肝氣得到補養,避免肺旺而傷肝。
中醫將“風、寒、暑、濕、燥、火”稱之為“六氣”,時令不同感受的邪氣也會有所不同,秋季主燥,正氣不足的人很容易受“燥”氣侵襲,而出現眼干、鼻干、口干、便秘等一系列以干燥為特征的疾病。造成這些癥狀的最根本原因是夏季流汗多,而秋季干燥的氣候又加速了水分的蒸發。
為了預防“秋燥”侵襲,秋季人們更應該注意多喝水,以補充體內缺失的水分。宜食潤肺食物如梨水、梨膏、鮮荸薺、麥冬、藕等潤肺,或多吃點香蕉、柿子、菠菜、松子、鮮杏仁、花生、南瓜子、銀耳、木耳、銀魚、蘑菇、芝麻以潤燥。
此外,您還可選擇中成藥調理身體。同仁堂生產的生脈飲具有益氣、養陰生津的功效,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生脈飲黨參方中的黨參性質平和,不燥不膩,長期服用,不至助火礙氣。對于輕證、慢性疾病及高血壓患者用之較宜;重癥、急癥、血壓低則用人參方為宜。
生脈飲處方來源金代張元素的《醫學啟源》,人參方成分是紅參、麥冬、五味子;黨參方是用黨參替代紅參。生脈飲主治因溫病熱傷氣陰,表現為倦怠氣短懶言,口渴多汗脈微等癥狀;或因氣陰不足,亡津失水,表現為心悸氣短,脈微虛汗等癥狀;或因肺虛久咳,表現為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舌燥,舌紅而干,脈虛細等癥狀。西醫診斷為中暑、急性感染性發熱性疾病、慢性氣管炎、慢性咽炎,以及亞健康狀態,凡出現氣陰兩傷之證,均可服用。
醫生特別提醒,在服用該藥期間,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發熱病人不宜服用。熱邪尚存,表證未解者,咳而尚有表證未解者忌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