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的林奶奶,今年7月因為意外摔傷骨折住進黃石愛康醫院,住院期間,老人的病情一波三折,一度面臨死亡威脅。在包括醫院骨科在內的各相關專科醫護人員全力救治和呵護下,林奶奶的骨折傷情大為緩解,出院后已經可以在家人的攙扶下行走了。
成功施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
林奶奶眼不花、耳不聾,思維清晰,談吐清楚。今年7月20日,居住在澄月小區的她,在院子里晨練時,突然摔倒在一條小溝旁。送到愛康醫院骨科一檢查,身體多發肋骨骨折、右側股骨頸骨折、右手腕部也骨折,傷得挺重。
骨科副主任醫師雷毅是老人的管床醫生,三處骨折中,肋骨骨折進行了胸袋外固定處理,腕關節骨折進行了正骨復位,唯獨針對股骨頸骨折的手術讓他頗為躊躇。因為老人身上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肺炎、支氣管炎等基礎性疾病有六七種之多,偏偏林奶奶和家人對手術的期望值很高,“希望手術后能站起來行走。”
為了制訂一個最精準、周全的治療方案,骨科醫護人員進行了多次討論,并與患者、家屬及時溝通。醫院的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也積極加入到多學科會診中,科學論證老人整個圍手術期的安全和風險問題,確定落實了術前準備、術中治療、術后護理等全過程的每一個細節。
8月5日,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柯雯曇帶著雷毅等人,為林奶奶施行了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一個小時的手術進行得很成功。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術后的林奶奶被醫院ICU即重癥監護病房觀察了一天,8月7日才轉到骨科普通病房。
一波一折多學科緊急救治
正如雷毅所描述的,老人摔傷骨折,就如同打破了身體內部的平衡,意想不到的變故說來就來。
7日晚上,林奶奶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的險情,骨科、心血管內科及重癥監護病房醫護人員立即投入到全力會診和救治中。由于老人是急性心梗發作,需要再次住進重癥監護病房隔離觀察和搶救,但老人此時神智清楚,她說家屬不能陪同,自己很孤獨,所以不愿意轉到ICU去。雷毅就做她的思想工作,說:“你不會孤獨的,今天晚上我來陪你。”林奶奶這才露出滿意、放心的笑容。
幸虧轉到了重癥監護病房,頭三天,林奶奶接連發生了三次心衰,都是醫護人員全力救治才轉危為安。一直住到8月17日,老人的各項生命體征完全穩定下來,才將她轉到心內科的重癥監護病房(此病房允許老人的女兒全天候陪護)。
對于林奶奶這位特殊的高齡患者,從愛康集團醫療總監李麗巖,到醫院各個臨床科室專家,再到一線的醫護人員,大家都給予了她一份關懷和牽掛。住院期間,醫院先后進行了5次多學科會診,專題討論老人的手術、護理、康復訓練、飲食營養問題。9月3日,老人出院后,骨科副主任醫師雷毅還帶著科室護士長劉志清、管床護士黃霞玲等人,來到林奶奶家中,指導老人進行科學的鍛煉,確保實現“站起來行走”的愿望。
高齡老人鍛煉最好有家屬陪同
9月18日下午,受訪的雷毅笑著告訴我們,在醫護人員回訪之前,兩個人扶著林奶奶,老人都不敢邁腿行走,怕出現意外。回訪中,醫護人員進行科學指導,并給予老人信心,林奶奶在一名護士的攙扶下也敢走動起來。
說到林奶奶這個成功的病例,雷毅認為,病人和家屬充分信任醫院,全力配合各科室治療,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與此同時,醫院各科室之間的多學科會診,全院優質醫療資源向患者個體傾斜,從會診到治療,才確保了病人的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林奶奶要求享受有質量的生活,不愿意術后躺在床上,積極進行康復訓練,這種態度和認識也是老人能夠恢復行走的重要原因。
目前,健康意識已經成為大眾共識,許多老人,尤其是像林奶奶這樣的高齡老人都有鍛煉健身的生活習慣 。那么,如何確保鍛煉、健身中的安全呢?雷毅認為,高齡老人做運動,一定要注意做一些輕微項目,行動也不要過于激烈,最好是有一名家屬陪同照料。老人群體一般都有骨質疏松的毛病 ,一摔就會受傷,所以要注意走慢行穩,平平安安。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