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標準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腫瘤,隨后可能進行化療。香港肺癌名醫(yī)張文龍醫(yī)生指出,NSCLC的5年生存率從IA期的50%到IIIA期的20%不等,復發(fā)率仍然很高。免疫療法已經(jīng)成為預防早期患者腫瘤復發(fā)的有效方式之一,近日,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獲得FDA批準用于PD-L1陽性NSCLC患者,作為手術和鉑類化療后的輔助治療。
該測定被用作Impower010研究(NCT02486718)的一部分,該研究為免疫療法Atezolizumab在PD-L1陽性NSCLC人群中獲得批準提供了數(shù)據(jù)。這項平行分配、開放標簽的研究實際招募了1280名參與者。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無病生存(DFS)。次要終點包括總生存期、5年內(nèi)無病的患者百分比、出現(xiàn)不良事件的患者百分比、對研究藥物產(chǎn)生抗治療性抗體的患者百分比、最大血漿濃度和最低血清濃度。
2021年ASCO年會期間公布的其他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隨機的II至IIIA期患者中,使用免疫療法的中位DFS(n = 442)為42.3個月(95% CI,36.0-NE),而使用BSC(n = 440)為35.3個月(95% CI,30.4-46.4)(HR,0.79;95% CI,0.64-0.96;P = 0.02)。
在ITT人群中,使用阿替利珠單抗(n = 507)的中位DFS無法評估(95%CI,36.1-NE),而使用BSC(n = 498;HR,0.81;95%CI,0.67-0.99;P = .04)的DFS為37.2個月(95%CI,31.6-NE)。在進行中期DFS分析時,沒有發(fā)現(xiàn)該人群的DFS越過意義邊界。
在中期分析時,在II至IIIA期疾病和PD-L1表達量為1%或更高的患者中,OS的HR為0.77(95%CI,0.51-1.17);II至IIIA期疾病的全隨機人群和ITT人群中的HR分別為0.99(95%CI,0.72-1.33)和1.07(95%CI,0.80-1.42)。
關于安全性,接受免疫療法者經(jīng)歷的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肌酐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增加。患者還報告了高鉀血癥、皮疹、咳嗽、甲狀腺功能減退、熱射病、疲勞/衰弱、肌肉骨骼疼痛、周圍神經(jīng)病變、關節(jié)痛和瘙癢癥。
香港肺癌名醫(yī)張文龍醫(yī)生表示,自2015年以來,免疫療法一直在改變不同環(huán)境下的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模式,并為改善這些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做出了貢獻。目前,臨床實踐中使用最廣泛的免疫治療策略是基于PD-1和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的免疫療法。最初的成功結果來自于預處理患者總生存期的改善,免疫療法隨后轉為一線姑息治療,作為單藥治療、與化療聯(lián)合治療或雙檢查點抑制治療。對于早期階段,化療后的鞏固性免疫治療也改變了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的模式,在無病生存和總生存方面有明顯的好處。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wǎng)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