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
戰役
戰役的意思: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進行的一系列大小戰斗的總和。是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或全局性目的,按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在統一指揮下實施的。屬于戰爭與戰斗間的作戰行動。現代戰役,通常是諸軍種、兵種共同進行的合同戰役。在外國,17世紀以前,多把大規模作戰稱為“會戰”。“戰役”一詞,在中國始見于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史料中,當時稱甲午海戰為“甲午戰役”、“日清戰役”等。1908年,蔡鍔提出戰役是一個作戰等級,并指出:“軍者,戰役中能獨立專任一方面之戰事者也。”此后,戰役作為一個軍事術語使用日漸廣泛。在前蘇聯,使用戰役這一術語始見于20年代。美國長期不使用戰役概念,直至1982年才在其《作戰綱要》中使用了“戰役”一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役是建立在人民戰爭基礎之上的,是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戰役,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單一的陸軍戰役到諸軍兵種合同戰役的發展過程。戰役通常由戰役準備和戰役實施兩大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