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好多梳發際 調理脾胃的日常食譜推薦
中醫學認為,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匯聚于頭部(胃經也在其中),通過這些經絡,氣血通達全身。因此,脾胃不好(經常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胃口差等)的人,可常梳前發際線來調理。和360常識網一起來看看吧。
具體方法:發際線即頭發的邊際線,每天早起或睡前在發際線上下一寸的部位來回多次梳理。
平時如何調理脾胃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少吃多餐,飯只吃七份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二、改變飲食習慣
按時就餐,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熏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積極食療和按摩保健
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均有養胃效果適合胃寒病癥;大蒜消毒殺菌可以幫助消除炎癥,建議多吃;另外枸杞、銀耳、紅棗、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飯后、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棗、板栗及豬瘦肉、牛肉、雞肉、牛奶、豆制品等。補益脾胃的中草藥有人參、茯苓、黃芪、白術、甘草等,與食物配制成藥膳效果更佳。
調理脾胃食譜推薦
1、八寶粥
蓮子、芡實、薏苡仁、山藥、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氣養血,健脾強身,適用于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虛。
2、山楂麥芽粥
山楂15克,麥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開胃,消食化積,適用于飲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3、參棗粥
黨參15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氣,適用于體虛氣弱、食欲不振、脘腹脹滿。
4、山藥薏苡仁粥
山藥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補氣健脾胃,止瀉,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
5、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滲濕利水,健脾益氣,適用于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
按摩養脾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春、夏、長夏、秋、冬中五季分別對應著養人體的肝、心、脾、肺、腎。由于脾五行屬土,居中央,所以養脾不僅僅在長夏這個季節,而是一年中的每一個季節都要將養脾胃放在首位。"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養護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在這里我們介紹幾個自我按摩簡單有效的養脾胃的方法。
方法一:雙手疊加,以肚臍為中心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雙手疊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臍,微微顫動腹部1~3分鐘,頻率為每分鐘120~180次。
方法三:雙手叩打帶脈3~5分鐘,即雙手握拳,叩打腰部兩側,以自身耐受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內側緣、小腿內側脛骨內側緣自下而上推足太陰脾經路線,每次10遍,之后點按太白位于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處、陰陵泉位于膝關節內側,脛骨內側髁凹陷處及壓痛點各半分鐘。
方法五:沿足陽明胃經小腿路線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側,重點點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處、豐隆穴小腿前外側,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及壓痛點。
方法六:點揉中脘位于肚臍上方4指處、內關穴位于腕掌側,腕橫紋中央上約兩拇指的距離各1~3分鐘。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對于功能性胃腸疾病有一定療效,但對于器質性疾病如腫瘤、潰瘍病等,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以防貽誤病情。
脾胃保養
要預防脾胃疾病,關鍵在于保護脾胃正常功能的運轉。因此平時應注意保養脾胃:
一、情感因素對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因此保養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據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欲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于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二、飲食調攝是保養脾胃的關鍵。因此,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以素食為主,葷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三、注意冷暖。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的確是經驗之談,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藥,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發冷,可及時服用生姜茶。
四、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還可在每晚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雙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約40~ 5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