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補啥?這樣吃動物內臟治病效果加倍
“以形補形,以臟補臟”,這是古老的食療學說中流傳至今且仍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觀點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用動物的五臟六腑來治療人體相應器官的疾病這種理論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吃啥補啥”不能機械地理解,更不能濫用,否則會有損健康。
新聞背景:43歲的范女士聽說吃啥補啥,給丈夫連續做了半個月的泡椒炒豬肝,結果不僅沒有補肝,反倒吃出了痛風。
“以形補形,以臟補臟”,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吃啥補啥”,這是古老的食療學說中流傳至今且仍具有相當影響力的觀點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用動物的五臟六腑來治療人體相應器官的疾病這種理論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仍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吃啥補啥”不能機械地理解,更不能濫用,否則會有損健康。
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引入,對臟器療法的研究取得了明顯進展,也進一步證實了“以臟補臟”有一定的科學性。如從動物胰腺提取的胰島素可治療糖尿病;從豬肝中提取的豬肝核糖核酸可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及慢性遷延性肝炎;眾多動物膽汁所含的膽酸鈉、去氫膽酸等,均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可治膽囊炎、膽石癥、膽囊切除后綜合征等。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人只要有了胃痛就要吃豬肚,得了心臟病要吃豬心,發生性功能障礙就要吃什么鞭類,骨折了就得喝骨頭湯……具體的病癥在每個人身上表現不同,治療和食療方法也不盡相同,還是應該區別對待。
以肝補肝:不對不適合高脂血癥患者
很多人認為動物肝臟有補肝的作用,專家對此觀點不能片面認同。
專家指出,進食動物肝臟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體肝臟。尤其是肝病患者,如果寄希望于吃動物肝臟來治病,不僅不能收效,甚至會引起反作用。如脂肪肝,是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肝病,病毒性肝炎是病毒引起的臟器性損傷,這些疾病吃動物肝臟是無法治好的。
但專家也指出,從中醫理論而言,肝能明目。那是因為豬肝含有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于改善視力。適量進食動物肝臟,對于改善視力,是有一定幫助的。可是,豬肝并不適合高脂血癥患者。動物肝臟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這對高脂血癥患者無異于火上澆油,因此,營養學家建議高脂血癥者要少食動物內臟。
以血養血,有一定效果
血液是維持人體基本生理活動最重要的物質之一。民間常常用各種動物血液治療貧血或血虛,這是值得推廣的一種食療方法。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紅蛋白中。動物血液中含有豐富的鐵,且為易被人體吸收的血紅素鐵。
黑木耳、海帶、芝麻等,雖含鐵量也較高,但所含的鐵為非血紅素鐵,其吸收率多在10%以下。與牛血、羊血等相比較,豬血的含鐵量最高,每100克豬血中的鐵為44.9毫克,是缺鐵性貧血患者的食療佳品。此外,豬血中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所含的氨基酸比例與人體的也接近,非常容易被機體利用,特別適合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以腦補腦:不全對
專家指出,以腦補腦這一說法不完全對。豬腦屬于高膽固醇食物,對腦部發育有一定幫助,但對有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的人而言,過多食用高膽固醇食物會加重病情,甚至誘發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專家認為,吃魚頭魚肉更適合于補腦,因為魚頭和魚肉中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以及腦磷脂、卵磷脂、膽固醇等,均為人腦營養所必需。而魚腦優于羊腦、牛腦、豬腦之處,還在于魚腦中富含DHA和EPA。
日常食物中,核桃、黑芝麻等也有利于“補腦”,可適當多吃。
以腎補腎:不對
對于“以腎補腎”,專家表示,很多人有著一定的誤解。對于人體而言,動物腎臟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有營養的食物,因其腎小球細胞也是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比較高,適量進食對營養攝取有一定好處。
但是進食動物腎臟與進食動物肝臟一樣,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體腎臟。相反的,腎功能不全,如尿毒癥患者,是限制營養攝取的。動物腎臟膽固醇含量高,過量進食,將可能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因此,專家認為,腎病患者應注意不能多吃動物腎臟等膽固醇高的食物。
喝骨頭湯補鈣:不對。
“吃什么補什么,喝骨頭湯補鈣”,但事實并非如此。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豬骨湯中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曾經有人檢測過,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3毫克鈣。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估計需要300~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鈣的需要。
隨意套用“以形補形”可能影響健康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動物的肝、腎是解毒排毒的主要器官,無論是外來的還是體內產生的各種毒素,絕大多數要經肝、腎處理后轉化為無毒、低毒物質或溶解度大的物質,再隨膽汁到達腸道或經血液循環到腎臟,隨糞便或尿液排出體外,長期大量攝入不利于身體健康。
中醫所說的臟器跟解剖學意義上的臟器也有一定的差別,比如都說心病,中醫認為,心主神明,與神經系統、思維有關;心主血脈,與現代解剖學上的循環系統有關。中醫所說的臟器與現在我們所認識到的臟器存在著概念的不同。因此,“以形補形”也要辨證施治,根據不同癥狀來判斷是否適合這一食療方法。如果不顧癥狀的不同而一律“以形補形”,不僅得不到“補”的效果,還會加重病癥,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