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淀粉最多的樹干是什么樹?淀粉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含淀粉最多的樹干等相關內容。

含淀粉最多的樹干
樹干中含淀粉最多的植物,要算是生長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西谷椰子樹。通常一株10—12米高、直徑20—25厘米粗的樹干,可以刮出200斤干粉,大的樹干就更多了。這些干粉經過加工,就制成潔白均勻的西谷米。把它做成飯,吃起來和大米一樣香甜,當地人就把它作為糧食。據說一個人在西谷椰子林內勞動一天,所得的西谷米,足夠吃1年。

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莖干單生,高達10~20米,由莖基部生多數萌芽,幼時包圍葉柄之葉鞘生有硬刺,亦有漸次生長而失去者,故可分為"有刺"及"無刺"二種。葉為羽狀、綠色,頗似椰子,葉柄較粗大,上凹下凸,下脊部著生長刺,多3根一組簇生。圓錐花序碩大、頂生,著生多數淡紅色花,雌雄同株。為黃褐色有光澤之鱗被所包,果實大如李子。
生長環境
性喜高溫高濕,陽光充足的生長環境,不耐寒,生長適溫24-30℃,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長良好。
品種
(1)無刺西谷椰子該品種在“半栽培”狀態下的良種西谷椰子林內僅占7%。
(2)有刺西谷椰子葉柄等部位有刺。莖干粗大、早熟、淀粉產量高。在“半栽培”狀態下的良種西谷椰林內占60%。
(3)野生種有些樹干中不含淀粉,可用作蓋屋頂的材料;有些含少量淀粉。
在PNG地區,可以采食淀粉的優良品種有9個,而用作屋頂材料的野生種有4個。在上述各個品種之間,可能還存在多個過渡變種。
繁殖方法
以種子播種繁殖,種子發芽適溫為28-32℃。
(1)有性繁殖野生種利用果實進行實生繁殖。
(2)無性繁殖良種一般都采用吸芽繁殖。可將吸芽從母株分離后直接移植,也可將吸芽植于苗床,待其發根后再定植于大田。
定植和生長
定植株行距一般為6.5米x6.5米。定植成活后,苗木返青呈蓮座狀生長,在植株增高的同時也長出吸芽,4年后長出6~12個吸芽。西谷椰子植株抽生莖干最早在植后第4年,最遲在植后第6年。植株高度年平均增長約1.55米。莖干直徑30~60厘米。
根系分布
西谷椰子的根按直徑分為粗根(5.5毫米以上)、中根(2~5.5毫米)和細根(2毫米以下)。
樹干正下面根的數量最多。從定植開始,粗根比率隨樹齡增長而增加,莖干露出地面以后,中根比率最大?偢侩S樹齡增長而增加,但水平分布的很少。就根系垂直分布占干物質重量比率(%DW)來看,根量以樹于直下0~30厘米土層最多,莖干露出地面前占總根量的46%~59%,莖干露出地面后占總根量的52%~79%,這一土層在種植第三年后,粗根比率急劇增加,占整個根系的50%。因此,施肥和灌溉以在樹于直下0~30厘米土層最為適宜。
莖干與淀粉累積
莖干是巨大的淀粉貯藏器官。莖干抽出2.5~3.0年后,由莖干基部開始積蓄淀粉,逐漸向頂部推進,6~8年后,除最頂部外,樹干中部蓄有大量淀粉。
淀粉產量
開花期前是砍倒樹干,采集淀粉的適宜收獲期。優良品種單個莖干淀粉產量可達120~260公斤,野生種僅0~70公斤,每公頃西谷椰子樹淀粉產量可達10~15噸,產量隨品種、立地土壤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不一致。

分布范圍
原產于印度尼西亞的摩鹿加群島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群島。
主要價值
西谷椰子形態優美,可用于諸多場所的綠化種植,但在原產地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植物來種植,在Sepik地區,它還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在頂端花序未抽出之前,其莖髓部含有極高的碳水化合物,是制作“西米”的主要原料,而提取淀粉后留下的纖維,則可用作烤薄餅,或作魚食,且產量極高。
西谷椰子的淀粉可作食品,制酒精(代替石油),或通過乳酸發酵做成可降解塑膠制品。西谷椰子作為21世紀的工業原料作物正在引起人們的注意。不能采集淀粉的樹干可用來蓋屋頂。
轉載請注明來源:360常識大全網 http://www.caoh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