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
“這次比賽我輸了……”
兒子經不起挫折怎么辦?
楊巖是學校里的活躍分子,朗誦、唱歌、體育都是他的拿手好戲。這次,學校組織詩歌比賽,老師又派楊巖代表班級 “出征 ”。接到 “命令 ”后,楊巖在家勤學苦練,做完作業就捧著小本子練朗誦,還讓爸爸媽媽當評委,給自己提意見。
詩歌比賽如期舉行。比賽當晚楊巖回到家沒有說話,低頭進了書房,做起了作業。吃晚飯的時候,看著一桌子豐盛的菜肴,楊巖說:“媽媽,這次比賽我輸了……什么名次都沒有拿到……”媽媽愣了一下,連忙問:“為什么呢?你知道原因嗎?”“我在朗誦的時候忘詞兒了……”楊巖的頭越來越低。“沒關系的,這是一次意外,以后我們再練熟一點,一定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了!”媽媽安慰道。
本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可是有一天媽媽接到了班主任老師的一個電話,大意是說,學校組織歌唱比賽,班里想讓楊巖去,可是楊巖不愿意,老師想讓家長做做工作。媽媽掛了電話以后覺得很奇怪,以前這樣的活動楊巖是很積極的,怎么現在不愿意了呢?這天楊巖放學后,媽媽問起楊巖這件事,楊巖說:“我不想去,萬一唱歌的時候又忘詞兒了怎么辦?同學們已經笑話過我一次了……”聽到楊巖說出的原因,媽媽愣住了……
尋根究底
人的一生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挫折,尤其是孩子,更容易受到失敗和挫折。
在遭遇失敗和挫折后,孩子可能有以下一些消極的心理反應:第一,不愿再去干某件事情或參加某項活動。由于對失敗產生恐懼,害怕再次嘗試,因此,只愿意去參加或干那些預料能成功的活動或事情。第二,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認識,認為自己“笨”、“不行”。第三,不愿意與同伴交往。孩子的這些表現常與家長的教育方式等有關,比如: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一方面要求孩子處處最優,另一方面又竭盡全力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特別是物質方面的需要。這種教育方式使孩子逐漸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贏得起,輸不起。由于家長過度的關愛和包辦,使得孩子遇到困難后,自然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給您支招
挫折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青春期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尤為重要。
1. 正確面對孩子的挫折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一定要正確面對,千萬不要反應過度。面對遭遇挫折的孩子,家長要避免做出任何消極否定的反應,這種反應只會加重孩子的失敗感。家長不妨改變一下方式,變消極否定為積極鼓勵、加油。這樣做,既在客觀上承認了孩子的失敗,又充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保護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應為孩子指出了繼續努力的方向。
2. 鼓勵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青春期的孩子對待周圍任何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很容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這時,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不要怕,只要努力,一定會做好的”,要引導孩子鼓起勇氣,吸取失敗的教訓,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
3. 幫助孩子解決難題
受到能力和經驗的限制,孩子有時遇到困難后實在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確實需要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但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并不等于替他解決困難。為了不斷提高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多教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和途徑。
4. 給孩子制定一個適度的發展目標
適度的期望有利于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向著家長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因此,家長既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有發展的潛力,又要注意從孩子自身特點出發,制定相應的目標,使孩子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困難。另外,無論孩子做事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要給孩子一個客觀的評價,孩子什么地方做得是對的、什么地方做得是錯的、錯在哪里、怎樣改進,從而使孩子逐漸明確哪些是“是”,哪些是“非”,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5. 注意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俗話說“愛孩子愛在心里”。碰到一點兒困難,家長比孩子還著急等。家長焦慮的情緒和消極的言行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孩子,弄得孩子也很敏感。
要使孩子對挫折有較強的承受能力,家長自己首先要客觀積極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家長不怕困難的態度和寬慰的語言,一定會給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覺地、勇敢地面對挫折,面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