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小提醒:尿分叉是怎么回事?
不少男性很關心尿分叉的問題,尿分叉的現象究竟說明了怎樣一種身體狀況呢?尿分叉有可能是哪些疾病產生的呢?
尿分叉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偶發性的尿分叉,這屬于生理性尿分叉;另一種是長期性的尿分叉,這屬于病理性尿分叉。
偶發或一時性的,這大多與疾病無關,主要是由于尿道或尿道開口處臨時有阻塞,比如一整夜尿積存于膀胱內,膀胱內壓力大,尿排出時力量大,使尿道口形態暫時改變導致尿分叉。此外,男性射精后因部分精液還殘存在尿道中,海綿體充血尚未完全消失,導致尿流不暢。這些情況均屬暫時的排尿變化,不是病態,也不必疑慮。
病理性尿分叉是經常的或長期的排尿分叉,很可能與一些疾病相關。長期排尿分叉大多由于后尿道或尿道口處狹窄,或因慢性炎癥后形成瘢痕,導致尿液不能通暢排出。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期間,由于尿道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可影響尿液的通暢而出現分叉現象。
排尿的注意事項:
一小時排一次最好
人何時排尿多久排一次沒有一定之規。習慣的做法是:尿脹了(即膀胱充盈)就入廁。不過現在有了說法,如果你不想成為膀胱癌患者的話,你得記住醫學專家的最新忠告:每小時排尿一次,不管有無尿意。
美國國立身體中毒研究所的專家為此所作的解釋是:膀胱患癌的可能性和尿液在膀胱中呆的時間成正比。原來尿液中有一種可以致癌的化學物質,此種物質可侵害膀胱的肌肉纖維,破壞其細胞,促發其癌變。研究人員將每小時排出的尿液和相隔2—3小時排出的尿液相比較,后者所含的致癌物相當多,所以建議每小時排尿1次,可有效減少膀胱生癌的危險。
需要排盡殘余尿
尿液若排不盡,易誘發尿路感染,成為患病的一大禍根。如何才能將殘余尿排盡呢?專家介紹幾點技巧:
解完小便后,用手指在陰囊與肛門之間的會陰部位擠壓一下。這樣不僅能排出殘余尿,而且對患有前列腺炎的人頗有好處。
勤做提肛動作,以增強會陰部肌肉和尿道肌肉的收縮力,可以促使殘余尿盡快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