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男人最容易患心腦血管病
壓力大習慣差成為誘因
為何心腦血管疾病對于男性的危害更加大呢?這與男性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對于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男性通常要承受更大的壓力,而對于自己的健康也更不關心。
熬夜、三餐不定、缺乏運動等壞習慣,均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
在這其中,吸煙也成為了男性獨有的一個“禍害點”。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吸煙是引起發病和死亡的第一位可預防的病因。
吸煙不僅對呼吸系統有損害,據報道,75%的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有吸煙史,吸煙者冠心病發病率比不吸煙者要高3、5倍。
這是因為煙草燃燒時會釋放約10種對于心腦血管有關的化學物質,特別是其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會激發和加重冠心病的發病。而對此,唯一的應對方式就是戒煙。
此外,肥胖也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大病因。據康寶萊營養學院及營養咨詢委員會成員蘇珊?鮑爾曼博士介紹,男女在發胖的位置上多有不同。
男人多中年發福,脂肪集中地在肚腩位置;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生產后及更年期容易發胖,贅肉區多從下肢開始,繼而是臀、腹、頸、胸等部位。
這就導致了男性容易生成為“蘋果形身材”,即中心型肥胖,這種肥胖的特征是體內脂肪堆積在腹部。
它使慢性病發生的危險度增加,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癡呆、腫瘤等等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男女減肥標準有所不同
如今,將控制體重列為預防和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重點措施已經眾所周知。
但很多人不知道,男女的減肥方式其實有很大分別。
在對待減肥態度上,女性顯然比男性更積極,并且會更早地注意到自己的體重問題。
而對男性來說,約有四分之一的人直到“感覺不適”才開始進行體重控制。而當體重已經達到“不適”的級別時,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并非“看上去不胖”或者“體重還在正常范圍內”的男性不需要減肥。有些“表面上的瘦子”被研究人員稱之為TOF(Peoplewhoare“thinoutside,fatinside”,外面瘦里面胖的人),他們體內儲存了過多的脂肪,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內臟的功能。體內脂肪多的瘦人跟胖人一樣面臨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的危險。
而現在在中國,對于體內脂肪過多的現狀并沒有引發足夠的警惕。值得慶幸的是,男性比起女性更能管住自己吃零食的嘴,但在啤酒和肉方面又拉近了和女性間的差距。男性在減肥時也不要忘記補充蛋白質來保證活力充沛。
適當補充植物蛋白質,如大豆蛋白質,含有較高的蛋白營養價值,又不含膽固醇,其中含有的異黃酮還有著降膽固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