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須防“低頭綜合征”
“低頭綜合征”一詞,最先是由日本紅十字會的一位專家定名的。主要癥狀有收縮性頭痛、頭暈、耳鳴、惡心,頭痛是像被壓似的鈍痛,同單側或雙側跳動性的偏頭痛不同。從事伏案工作的白領人,經常低頭書寫或埋頭閱讀,患上這種病癥是十分普遍的。
除了上述癥狀外,低頭綜合征常會出現頸部和頸肩部酸痛,有的病人在肩胛間區、肩部和上臂部有間歇性麻木感。個別人有視力減退、出汗、眩暈等現象。但該病一般無旋轉感,無聽力下降,無眼球震顫,無共濟失調;頸肩部酸麻脹痛不沿神經走向方向放射;無排尿排便功能障礙。
防止低頭綜合征發生重在預防。一般患者在進行抬頭伸頸鍛煉,數次后上述癥狀即減輕或消失。如果你伏案工作時間長,不妨常做做以下保健操,對預防或減輕此病是有幫助的。
1.鍛煉頭肩肌肉:抬頭、伸頸、轉頸和擴胸練習,每次各10~20下,每日練習2~3次。
2.骶束肌訓練:早晨起床前做俯臥撐20下;做時昂首伸頸使骶束肌緊張,可為一天的低頭工作儲備頸部力量。每晚睡前做“仰臥挺腹”,取“五點式”(頭枕部、雙肘部和雙足五點支撐)或“三點式”(去掉雙肘支撐點),每次挺15~30下;此時骶束肌也緊張,頭頸必仰,可消除一天低頭所致的頭頸部疲乏。
3.仰望遠視:在戶外散步時(也可在陽臺上),有意識地抬頭遠望,以松弛頸肌和脊髓,消除眼睛的疲勞。
4.低枕而臥:長期低頭工作和學習者,睡眠應低枕,或用頸椎枕,以使頭頸基本處在中立位,使頸部得到真正的休息。
從事科研、編輯、寫作等工作的人因長期低頭工作,很容易引起頸肩部疼痛發生,俗稱為“低頭綜合征”。
北京朝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康南認為長期低頭工作或學習,頸、背、肩部肌肉持續處于緊張狀態,會引起頭昏、頭痛、眼花、耳鳴、眩暈、惡心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導致出現骨質增生。
目前“低頭綜合征”有低齡化和發病率高兩個特點,那該如何防治呢?
康醫生告訴記者,有針對性的鍛煉,能使頸、肩、背部肌肉得到有效運動,首先每天抬頭、左右轉頸50次,并做擴胸、聳肩各25次。
其次是按摩,用手指按摩太陽穴,由輕到重,使局部感到酸脹為止,然后用手指由耳上方到風池穴之間,來回慢慢地揉2到3分鐘。找出頸背部酸痛點,用手指按摩1到2分鐘,其后再做頭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轉活動數次。爭取每日早晚做一次,每次5到10分鐘,會有滿意效果。
康醫生特別推薦了蛙泳治療的方法,因為蛙泳需要抬頭換氣,對放松、緩解肌肉緊張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低頭綜合征”較好的方法。
從生活習慣來講,需要注意枕頭高度,以一側肩寬為宜,使頸、肩部肌肉在睡眠時得到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