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婆媳關(guān)系更融洽
婆媳關(guān)系融洽會令一個家庭變得和睦,如何才能讓你和婆婆處好關(guān)系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1、懂得欣賞對方、體諒對方
一對高雄來的婆媳,在交流中對對方贊不絕口。
婆婆說,媳婦聰明伶俐,還能在工作上幫助我兒子,有這樣一個媳婦,我感到非常榮幸非常幸福。
媳婦不好意思地說:“我做得還不夠,我會繼續(xù)努力。”
另外一對來自高雄的婆媳,媳婦孫麗娜說:“婆婆是個非常包容的人,我結(jié)婚近30年,是婆婆帶大了我的6個孩子,有她在,我和老公才能騰出手打拼事業(yè)。”
孫麗娜的婆婆黃謝燕,說話笑瞇瞇的,極有親和力:他們倆在外面很辛苦……
張怡筠問黃謝燕:以后孫女結(jié)婚去別家做媳婦了,會給她什么忠告?
黃謝燕不假思索地回答:“以后她的孩子也讓我來帶。”全場笑聲一片。
2、尊重對方習慣,理解對方選擇
做了20多年媳婦的張怡筠也有心得要跟大家分享: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
她說,婆婆可能為了省幾毛錢,跑老遠去買菜。這個時候你可能覺得,這點錢沒必要吧。當張怡筠碰到這種情況時,她說:“媽,你真厲害啊!能省這么多,行,那我們就去那邊買!”這讓老人家非常開心。
“不要強硬地去改變她的習慣,能讓相處更融洽,”張怡筠總結(jié)說。
蔣方智怡說,她有個很開明的婆婆,有些事情,老人家覺得年輕人更有把握,就會讓兒子兒媳來拿主意,基本不干涉。比如孩子的教育問題,婆婆基本上不干涉。
3、媳婦一定要多關(guān)愛老人家
寧波人、34歲的朱修芹和臺灣老公結(jié)婚后定居寧波。平時,她靠電話與婆婆聯(lián)絡(luò)。過年時,她和老公會回臺灣一個月,陪在婆婆身邊。
朱修芹說,婆婆太不容易了,老公3歲時,公公因車禍去世,婆婆為照顧5個年幼的孩子,一直沒有改嫁。
而說起朱修芹,她78歲的臺灣婆婆忍不住掉下眼淚:“她對我太好了。”
婆婆腿有風濕,朱修芹學起了養(yǎng)生的“火療”法,去年過年到臺灣,她就為婆婆做“火療”。
“我知道,光這么幾天的按摩,效果不會馬上有,但我想表達一份心意。”
4、意見不統(tǒng)一,就要講點小技巧
當婆媳的意見實在不能統(tǒng)一時,來自上海的媳婦郭豐群有訣竅:不正面沖突,玩點小技巧。
郭豐群說,有一次,家里買了一個蛋糕沒吃完,放著過夜了。郭豐群怕吃了不好,要扔掉,但婆婆覺得浪費,說“我自己吃好了”。
蛋糕萬一壞了,婆婆吃下去會生病的,郭豐群想了想說:“還是給我吃吧。”
第二天婆婆問,蛋糕好吃嗎?郭豐群其實早把蛋糕扔掉了,但她還是說,好吃好吃。
結(jié)果,婆婆又買了兩個蛋糕回來給她吃。
“我把這兩個蛋糕帶去給同事吃了,雖然這樣麻煩了點,但不會產(chǎn)生矛盾。”
郭豐群說,如果一定要說服婆婆,還可以假借專家、丈夫的口氣,來說服婆婆,因為老人家總比較愛聽專家、兒子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