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流口水的原因
嬰幼兒流口水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但是這種疾病如果長期的存在,會對嬰幼兒的身體構成危害,所以對于很多的家長,如果自己的孩子出現了長期的流口水,一定要引起重視,下面內容就詳細介紹了原因所在,你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下。
小兒流涎多見于1歲左右的嬰兒,常發生于斷奶前后,是一種以流口水較多為特征的病癥。一般6個月至3歲流口水較常見,大部分是正常現象。一般來講,1歲以內的嬰幼兒因口腔容積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對牙齦的刺激,大多都會流口水。隨著生長發育,大約在1歲左右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到了2歲以后寶貝還在流口水,就可能是異常現象,如腦癱、先天性癡呆等。
原因
當患口腔黏膜炎癥以及神經麻痹、延髓麻痹、腦炎后遺癥等神經系統疾病時,因唾液分泌過多,或吞咽障礙所致者,為病理現象。由于嬰兒的口腔淺,不會節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兒期,唾液腺不會發達,到第五個月以后,唾液分泌增加,六個月時,牙齒萌出,對牙齦三叉神經的機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屬生理現象,不應視做病態。
檢查
隨著年齡的增長,口腔深度增加,嬰兒能吞咽過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無論是長時期或短期流口水,都會使兩側口角發生糜爛,下頜部皮膚經常浸漬著口水,皮膚發紅,形成濕疹或表皮破損潰爛,并可繼發細菌感染。如果寶寶到了2~3歲牙齒長齊后,口水仍流個不停,就要小心寶寶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癥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醫院檢查治療了。
小兒流口水同時哭鬧不安,拒食,進食時哭鬧加重或伴有發熱現象。這時應仔細檢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頰部有無潰瘍。潰瘍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應盡早治療潰瘍。
流口水長期的存在,會對嬰幼兒的健康構成危害,所以作為家長在了解以上介紹的原因以后,一定要盡快的通過正確的方法治療,因為長期的存在流口水,就意味著自己孩子身體出現了問題,只有盡快的通過全面的治療,才能讓孩子的長期流口水,通過治療盡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