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又叫胎位異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不正,較長見于腹壁松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胎位不正包括臀位、橫位、枕后位、顏面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于胎位不正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30孕周后胎位仍不正的準媽媽不妨多練習胸膝臥位,使頑皮的寶寶在媽媽腹中掉轉頭,而子宮高度后傾導致痛經、不易受孕的女性,用這招也有效果。
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有哪些
胎位不正的產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胎兒妊娠周數大孝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松弛的腹饑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等。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松弛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校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使胎頭銜接受阻。
胎位不正糾正的方法
發現胎位不正后,最好聽從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胎位糾正方法。比如在家參考胎位不正糾正圖做胸膝臥位動作或者嘗試艾灸至陰穴。至于外倒轉術,則必須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胎位不正怎么辦?
1、胸膝臥位
即孕婦保持頭低臀高姿勢。做胸膝臥位前應自解小便,松解褲帶。孕婦可跪在硬板床上,胸部墊一個枕頭,將兩手前臂上屈,頭部放在床上轉向一側,臀部與大腿成直角。可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5-7天為一療程,一周后復查。這是一種借胎兒重心的改變,增加胎兒轉為頭位的機會。優點是不需要任何條件和設備,只要在家堅持練就行,缺點是練習時孕婦可能出現腰酸、頭暈、惡心等現象,常不能堅持。
2、艾灸至陰穴
這是一種中醫糾正胎位的方法。孕婦平臥或采取正坐的姿勢,松解褲帶。同時由醫生灸雙側至陰穴(足小趾端外側),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5次為一療程,一周后復查。這一方法操作簡便,無痛苦,經濟,孕婦也可學著自行灸治。
3、外倒轉術
用以上方法糾正胎位無效者,一般可在妊娠30周以后,到醫院由醫生通過手推等動作倒轉胎兒,此法需要專業技術,孕婦不可在家自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