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為何要把皇位讓給毫無血緣關系的養子柴榮
千百年來多少皇帝建立基業的初衷,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后代能夠承襲千秋萬代的帝業,一脈相傳,是中華民族文化注重的傳承,這種代代相傳的傳統,融入到了華夏民族人民的血液里,骨子里。然而,這歷史上竟還有把皇位傳給與自己并無半點血緣關系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后周太祖郭威,那么郭威為何要這樣做,他又是個怎樣的人?
鉛云凝重,狂風掃地,東京城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北伐契丹,南討邊陲,西征蜀地,東抗頑兇,然后英雄扼腕,出師未捷身先死;有一個英名神武的皇帝,粉墨登場,自此后掃平中原,外族遠遁,天下來朝,華夏一統。原后漢樞密使郭威,在留汴家屬慘遭殺戮、自己又面臨被殺的情況下,起兵反漢。他先稱監國,后稱帝,建國號為周,史稱后周,改元廣順,是為周太祖。郭威即位后,致力改革后漢的弊政,并對契丹和北漢采取有限度的御敵守勢,以求穩定局勢,發展生產,由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他也因此被稱為舉起反契丹旗幟的第一人。
郭威(904年——954年),后周太祖,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五代時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郭威,邢州堯山人,字文仲,由于他脖子上刺了一只飛雀,所以人們又叫他郭雀兒。父親郭簡,曾為晉順州刺史,被兵死難。威此時僅數齡,隨母王氏走潞州 ,劉文恭攻破順州,郭簡被殺,郭威年方數歲,母親在路途中辭世,郭威只得依潞州人常氏為生,姨母韓氏提攜撫育,始得成人。十八歲投潞州留守李繼韜部下為軍卒。
十八歲的年紀,正是熱血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郭威,長相魁梧,勇武過人,他好斗,喜歡賭博,又好喝酒,但有時也喜歡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閑逛,有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點酒的郭威不服氣地到了這個屠戶跟前,讓他割肉,然后找茬罵他,屠戶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終于忍不住了,撂下狠話:“有本事朝我肚子上來一刀。”郭威二話不說,抄起刀就向屠戶的肚子捅去,結果屠戶一命嗚呼,郭威被抓進了監獄,李繼韜因為一向很看重郭威,因此暗中將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繼韜為唐莊宗所殺,其部眾悉為收編,入了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
郭威是個武將,他智勇雙全,知道打天下并不是僅僅靠武力就能夠征服的,還要靠智慧和謀略,因為他也就在打仗的空閑時間努力看書,養成了手不釋卷的習慣,特別是兵書,沒事的時候他總是拿著書看。本來就聰明的郭威,看過兵書后更是對謀略之事掌握得恰當好處,后他因略通文墨、書算,被升為軍吏。在劉知遠任后晉侍衛親軍都虞侯時,郭威主動投到他的手下。劉知遠很喜歡這員干將,視為心腹,不管劉知遠到哪里任職都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督率親軍。
郭威臨事很有計謀,劉知遠設法爭取過來的吐谷渾部駐扎在太原,軍隊實力很強,也有不少財物,劉知遠想據為己有,也為了防備以后他們再反叛投奔契丹,就想趕走他們,但又沒有好辦法。郭威就獻出計策,讓劉知遠找個罪名除掉其首領,然后將財物和軍隊收納,不但能除掉這支反復無常的勢力,還能補充軍需。劉知遠照計行事,如愿以償,擴充了自己的實力。及至后晉為契丹所滅,郭威歸附劉知遠部下。劉知遠起兵太原,即位稱帝,封郭威為執掌揮務的樞密副使,并在臨終時將太子劉承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劉知遠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劉承即位,是為漢隱帝,進封郭威為樞密使。
國家初創,郭威在各方面都政績突出,使政權很快穩定下來,作為重臣郭威在劉知遠臨終時被任命為托孤大臣,隱帝繼位后,讓郭威任樞密使,掌握軍政大權。經過一些列的討伐,使風雨飄搖的后漢政權轉危為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郭威也無可避免這種現象,因“權高震主”,而引起漢隱帝與朝臣對他的猜忌。于是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滅郭威及宣徽使王峻,隱帝擔心郭威對他皇位構成的威脅了,所以在郭威不在的時候才誅殺史弘肇等人,然后又派人去殺他。郭威見事情緊急,即采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隱帝令郭威誅殺諸位將領。于是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以清君側。
隱帝見郭威起兵造反,遂將郭威在京眷屬全部誅殺,并派兵抵御郭威。然而此時郭威大權在握,聲威素著,各鎮節度使紛紛倒戈擁戴郭威,隱帝被郭允明殺死于趙村,次年正月,郭威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
郭威生于亂世,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用實力走到了今天的地位,應該說他是實至名歸的皇帝,也是難得的一個好皇帝,郭威在位期間,對改革累朝弊政頗有成績。免除后漢所設額外苛斂以及中唐以來地方官進奉的“羨余物色”,免除稅務,大力發展農事,提倡節儉等唐末以來極為混亂的北方社會開始走上安定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難得癡心的帝王,對自己的皇后可謂忠心不二,即使皇后后來逝世,因其思念,故而不再續弦,在妻妾成群的帝王家里,也可算是個好夫君了。
至于為什么,郭威會傳位于養子,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把皇位讓給一個毫無血緣關系的養子很不可思議。唐末和五代天下大亂,毫無公理可言,一切都要靠力量,把有本領的青年俊才收為養子,甚至很親生兒子一樣對待是很常見的。后漢皇帝懷疑郭威造反,郭威兒子都被殺了以后,只有女婿和侄子和妻子的侄子也是養子的柴榮是有希望繼承皇位的。沒有傳給自己侄子是因為柴榮和郭威的關系特別好,而且柴榮有膽有識,有遠大抱負,一心為天下百姓而且很節儉這點和郭威很像,總之柴榮具備了一切帝王應該具有的素質。
再說,南唐開國皇帝李昪,原本就是作為徐溫的養子起家,那時叫徐知誥,得國后才改的名字;后唐明帝李嗣源也是李克用的養子,末帝李從珂則是李嗣源的養子。郭威把皇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柴榮,也沒什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