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有什么風俗習慣?少數民族獨龍族的來歷
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舊稱“俅人”。分布在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流域的河谷地帶,位于高黎貢山以西,但當利卡山以東,設立獨龍江鄉,是獨龍族唯一聚居地。現約有7000人。使用獨龍語,沒有本民族文字。獨龍族原有原始群婚的習俗,現已不存在。男女均散發,少女有文面的習慣。獨龍族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獨龍族的民族歷史
獨龍族是我國尚保存著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特征的少數民族之一。盡管在總的發展趨勢上已走向日益解體的道路,但在生產力、土地形態、社會組織和婚姻制度等方面都仍具有父系家族公社的明顯特征。獨龍族的族稱始見于《大元一統志》麗江路風俗條,被稱為“撬”。明清時稱為“俅”或“曲”。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的意愿,將其自稱獨龍作為民族稱謂。新中國成立前的20世紀40年代,由于山川的阻隔和歷代反動統治的壓迫剝削,獨龍族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特點是: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占主要地位,采集和漁獵仍占較大比重;生產工具十分簡陋,還沒有從鋤耕過渡到犁耕;社會分工不明顯,只有男女之間的自然分工;交換仍處于原始的以物易物階段;獨龍族人民生活十分貧苦,沒有商品交換,采用刻木結繩記事,在鐵制工具未傳人獨龍地區以前,獨龍族人民普遍使用樹枝的天然勾曲部分制成的小木鋤挖地。小木鋤尖如鶴嘴,獨龍語稱之為“戈拉”,是獨龍族最先使用于鋤耕農業的原始工具。直到新中國成立后才徹底改變了這一面貌。
獨龍族的節日
獨龍族過去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信鬼。認為風、雨、電、雷、高山、大水、巨石、怪樹皆有鬼。鬼會降禍于人,因此人們為了祈福免災,便不惜花費大量牲畜糧食來祭鬼。獨龍族祭鬼由巫師進行,巫師有兩種,一種稱為“納木薩”,主持祭祀、打卦,另一種稱為“奪木薩”,專門從事驅鬼,“納木薩”的地位較高。
獨龍族唯一的節日是過年,時在農歷臘月,沒有固定的日期,節日的長短視食物的多少而定,該節日名稱為“卡雀哇”節。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獨龍年
獨龍族人叫“卡雀哇”。是獨龍族一年里唯一的節日。他們以十二月二十九日為除夕,三十日為新年之首。
相傳很久以前,獨龍江畔生活著兄弟二人。他們自幼失去父母,以深山老林為家,以弩射獵,苦度光陰。一天,兄弟倆身背長刀,手執硬弩,來到擔打力卡雪山上的必拉桶打獵。這天天空烏云密布,禽獸不出巢穴。待到午后,才見到一只瘦小的巖羊。兄弟二人,分頭包抄。哥哥迷失了方向,攆進了一個群峰競秀,危巖兀立的高山深谷。
當夜幕籠罩山巒時,弟弟到事先約好的地方等候。可是,等呀等,一彎月亮掛上了高黎貢山的山尖,也不見哥哥的蹤影,弟弟帶著一顆焦慮的心,鉆進深山峽谷,去找自己唯一的親人。不知翻過多少個山頭,穿過多少條急流深澗,整整找了九年零十一個月又二十九天。就在十二月三十日這天,哥哥突然回來了。兄弟倆見面,悲喜交集,哥哥悲切地對弟弟說:“我的好弟弟,不是哥哥忍心把你丟下,自從我們弟兄失散,我被一個惡魔困在龍潭虎穴。惡魔見你尋找哥哥心切,自今天開始,讓我每年十二月三十日回來與你見面。”哥哥接著說,“我們相會的這一天就是歲尾年首,就把它稱作過年吧。”弟弟為了慶賀弟兄散失后的團聚,特地為哥哥準備了用各種珍禽異獸做成的菜肴和用各種谷物做成的米飯。吃罷晚飯,弟弟為能與哥哥相會激動萬分,敲起锘鑼,燃起火把,請出山寨里的父老兄弟,把這個喜訊告訴大家,讓哥哥和鄉親們一起歡歌樂舞。從此,兄弟相會這一日就成為獨龍族人的獨龍年。
節日里,每個氏族和部落都要集體獵取野物;殺豬羊,獵物分給各家各戶。部落主婦則將年食分送給每個家庭。他們稱為“分食”。過去,在除夕就餐時必須等部落的每一個成員到齊,缺少一人,則不開鍋。歲首清晨,曙光初照,山寨里就響起了锘鑼。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早餐過后,人們隨著锘鑼的敲響,不約而同地來到山寨的曠地,用古樸的習俗,歡慶新年。人們不分年歲、性別、家庭,大家手牽著手,跳起本民族的傳統舞蹈。長老們用編制精巧的獨龍藤器,盛著可口的菜肴,以傳統的方式給每個人分食。一時間,歌唱聲、歡呼聲、舞步聲交織在一起。
獨龍族的食俗
獨龍族喜愛飲水酒、喝茶、抽旱煙。獨龍人釀酒的方法奇特。在地上挖一個土窖,四面用芭蕉葉圍住,把煮熟的玉米或米飯拌好酒曲,放進窖里,蓋上一層芭蕉葉,用泥土封口,在上面燒火加溫,三五天后,將土坑鉆一個小洞,如有濃烈的酒氣,便釀造成功了,扒開封口泥口,把玉米或米飯掏出,放在盆里揉搓搗爛,濾出的汁液,就是食用酒。無論飲酒 吃飯和吃肉,獨龍族家庭內部都由主婦分食。客人來也平均分一份。一般每個家庭都有數個火塘,每個子女結婚后便增加一個火塘,做飯由各個火塘輪流承擔。獨龍族民間互相邀請方式十分獨特,通常都是用一塊木片做為邀請對方的請柬,把木片送到要邀請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幾道缺口就表示幾天后舉行宴請儀式。被邀請的客人要攜帶各種食品以表示答謝。客人進入寨門后,要先與主人共飲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觀賞歌舞。入夜后男子在火塘邊喝酒念祝詞,然后將酒碗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為吉兆。獨龍族性情淳厚,即使路上相逢,也要置酒相待,認為有飯不給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種見不得人的事。
獨龍族的婚俗
獨龍族行族外婚,為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戀愛自由,獨龍族青年男女相愛之后,便會相互贈定情物。姑娘送給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編織的獨龍毯,小伙子送給姑娘一把鋤頭或自己編的背簍。
到了提親的時候,小伙子會請一個能說會道的男子去女方說婚。說婚人去時要提上一個茶壺,背囊中帶上茶葉、香煙和茶缸。
到姑娘家,不管對方態度如何,說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將茶壺灌滿水,自己走到火塘將火燒得大大的,放上茶壺。然后從背囊中取出茶葉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柜中拿出碗來,做好泡茶準備。姑娘家的人不管同意與否,都只能圍在火塘邊等候。水一開,說婚人立即在茶缸中泡好茶,再倒入碗中。按順序先敬姑娘父母,然后是姑娘的兄弟姐妹,最后是姑娘自己。接下來,就開始說婚事,說的無非是小伙子如何好,家中人如何喜歡姑娘等。
說到一定時候,姑娘家的人雖沒有說什么,但只有姑娘的父親或母親將茶一飲而盡了,姑娘和其他人也跟著將茶喝了,這門親事就算成了。如果說到深夜,茶水還是沒人喝,那第二天晚上再來。如果接連三個晚上仍是沒人喝茶,說明姑娘家不同意婚事。如果還想說,需要等到來年再來。
獨龍族的婚禮比較簡單,在儀式上,男女雙方的父母要向大家介紹自己兒子女兒的情況,勉勵新人要相互關心,將來一方的手、腳斷了或是眼睛瞎了也不能分離。然后一對新人喝同心酒,大家跳起獨龍舞,便算儀式結束。
獨龍族的婚禮禁忌:1、嚴格恪守族外婚制,禁族內婚。舊時,各家族之間還有固定的婚姻集團。2、定親或迎娶忌無彩禮。3、忌離婚。若妻棄夫,家中尚有妹,則由妻妹來抵,否則要退全部彩禮。若夫棄妻,妻家可少退或不退彩禮。4、禁與藏族通婚。舊時,獨龍族禁與藏族通婚,但現已改變。
獨龍族的宗教習俗
現有四分之一獨龍族信仰天主教。
獨龍族人民崇拜自然物,相信萬物有靈,他們把一切天災人禍、疾病等都視為有一種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因此舉凡山嶺、河流、大樹、巨石等,都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主持祭祀或打卦的巫師,獨龍族稱之為“納木薩”或“奪木薩”,大多系自然形成,也有由家族長兼任的,他們還不是專職從事宗教活動,平時也參加一定勞動。現有部分獨龍族信仰基督教。
·壯族 | ·滿族 | ·回族 | ·苗族 | ·維吾爾族 | ·土家族 | ·彝族 |
·蒙古族 | ·藏族 | ·布依族 | ·侗族 | ·瑤族 | ·朝鮮族 | ·白族 |
·哈尼族 | ·哈薩克族 | ·黎族 | ·傣族 | ·畬族 | ·傈僳族 | ·仡佬族 |
·東鄉族 | ·高山族 | ·拉祜族 | ·水族 | ·佤族 | ·納西族 | ·羌族 |
·土族 | ·仫佬族 | ·錫伯族 | ·柯爾克孜族 | ·達斡爾族 | ·景頗族 | ·毛南族 |
·撒拉族 | ·布朗族 | ·塔吉克族 | ·阿昌族 | ·普米族 | ·鄂溫克族 | ·怒族 |
·京族 | ·基諾族 | ·德昂族 | ·保安族 | ·俄羅斯族 | ·裕固族 | ·烏茲別克族 |
·門巴族 | ·鄂倫春族 | ·獨龍族 | ·塔塔爾族 | ·赫哲族 | ·珞巴族 | ·漢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