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趙之爭 長平之戰是因為什么才打起來的?
秦國既然有吞并六國的野心,那么和各國一戰終究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攻伐小國尚可長驅直入,貿然攻打一個大國卻是萬萬不可的。作戰是講究一個時機的,那么長平之戰到底是因為什么才打起來的呢?秦國為何會選在這個時候攻打趙國?
趙國是三家分晉之后才建立的國家,作為一個新興國家,趙國實力不俗,忝列戰國七雄之一。
公元前306年又經過了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實力強盛,在對外戰爭中也是勝多負少,是以趙國當年還起過滅秦的心思。
但是秦國也不弱啊,在秦穆公時代,秦國就不再偏安一隅,開始參與中原爭霸了,而后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到了秦昭王時,秦國加快了征伐兼并的步伐,幾次征戰大破韓魏楚,實力大漲。
公元前270年,秦國為了攻韓魏,而需要先震懾趙國,于是在發動閼與之戰,結果被趙奢打得大敗而歸。這是范雎入秦,提出“遠交近攻”,秦國本因此而先攻趙,但是不料大敗,于是轉而攻魏,然后又攻韓。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占了韓國的野王,同時把韓國上黨郡與本土切斷。于是韓國國主讓上黨郡郡守降秦,但是郡守馮亭不愿,于是謀劃利用趙國來抗秦,準備把上黨郡獻給趙國。
趙國平原君不愿接受上黨郡,認為韓國是在轉移攻擊目標。此刻的上黨郡分明已是秦國囊中之物,趙國若是接了這燙手山芋恐怕招來禍患。但是平原君則認為平白坐享十七座城池,不拿白不拿。
趙王應當是也想要,才多次問議諸臣,但是趙王也不傻,接受了上黨郡,那秦國打過來怎么辦?
這個時候平原君便說,秦國有白起,但是趙國有廉頗啊,廉頗雖然進攻不如白起,但是守城還是可以的。
當初可是說了廉頗守城不錯的,但是長平之戰,廉頗守城不出,卻把趙王氣得不行,如此沒有成算的君主,只知道接受利益,卻不知道凡事是要付出代價的,那么會戰敗也是正常的。
這個時候的趙王可不管將來要怎么打了,反正平原君說了守得住,那就收下,于是引起了秦國的不滿,長平之戰因此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