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用的是戰神趙云 為何讓馬兒跑卻不給吃草
《三國演義》開始時,對于劉備來說,已經建立了以關羽、張飛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將在趙云迅速加入后已經得其三。然而這個強大的軍事核心組合除了對黃巾軍有不少勝利,在面對董卓、呂布和曹操等軍事集團時,卻是敗多勝少。
一直到《三國演義》發展到將近三分之一,諸葛亮才在鋪墊中登上舞臺。如果說此前的三國中充滿了戰、詐、計、策,到了諸葛亮出場,才開始進入到謀和算的新高度。
諸葛亮出現的巨大價值,在于為劉備制定了一生最關鍵的政治發展綱要和軍事作戰戰略。諸葛亮好比影響力極其巨大的催化劑,讓劉備手下許多將領得以發揮其更大的能力。尤其是在三國時代規模最大、最具決定性的一戰----赤壁之戰中,劉備集團在諸葛亮指導策劃下,政治、外交和戰略戰術都取得了全面勝利。
然而在赤壁及至以后的一系列事件中,諸葛亮運用最多的卻不是關羽、張飛,而是趙云。前往拜風臺帶趙云,是看中他武藝超群帶來的威懾力;選派陪同劉備去東吳相親,是因為趙云謹慎小心,能依計行事;就連最后從孫夫人那里奪回阿斗,諸葛亮還是用了趙云,因為他原則性強,不怕得罪人。
諸葛亮多用趙云,一方面是趙云不計較得失,樂于服從安排,又才華橫溢。另一方面,盡管劉備多聽從諸葛亮建議,但畢竟眾人是效忠劉備。尤其在劉備的核心團隊中,張飛雖然敬重士人,非常尊重諸葛亮,但關羽卻自視甚高,并不容易輕易調遣。在劉備為數不多的大將中,諸葛亮能夠自如調動的大將,其實只有趙云。
但即便是諸葛亮,同樣未在劉備面前極力提攜趙云。當龐統嫌官小而抱怨,諸葛亮馬上向劉備反映,劉備立刻將其升官。但趙云一則從無埋怨,諸葛亮也從不主動進言提攜。這位名將直到70歲時仍得自告奮勇,請求隨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沖殺在作戰第一線。在孟達被殺、街亭已失的頹敗局面中,趙云再次被任命斷后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他不但圓滿完成任務,還不損失一兵一卒。可嘆他一生追隨劉備,卻從未有機會獨當一方。在三國中人才最為匱乏的蜀國,這是趙云的悲劇,何嘗不是劉備的失誤。但諸葛亮卻為何不置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