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衛立煌是怎樣從海外歸來的?
衛立煌能征善戰,曾被稱為“蔣介石嫡系中最能打仗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后期,他擔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在滇緬戰場戰功累累。盟軍司令史迪威將軍也贊他是“中國國民黨軍隊中最能干的將領。”1948年1月國共兩黨激戰的緊急關頭,蔣介石把衛立煌當做一張王牌打出來,給了他50萬精銳的美式裝備軍隊,讓他擔任“東北剿總司令”。11月遼沈戰役國民黨大敗。蔣介石下令撤職查辦衛立煌。1949年1月底,衛立煌化妝逃出國民黨特務的天羅地網,從南京轉道上海最后抵達香港。自此在港寓居5年。
一、衛立煌和韓權華
衛立煌中年喪偶,他的第一任妻子朱韻珩1939年秋天病逝。此后提親者不斷,一度甚至盛傳蔣介石宋美齡要介紹孔家二小姐為他續弦。直到1945年夏天,衛立煌在昆明舉行婚禮,才揭曉了“新夫人何許人也”的謎底:42歲的韓權華女士從美國檀香山回國,進入了衛立煌的家庭。韓權華女士出身于“天津八大家”中的韓家。據史料記載,自清朝咸豐初年(1851年)起,天津城里就流傳著一個關于八大家的口訣:“韓、高、石、劉、穆、黃、楊、益照臨”。排名第一的“東門外韓家”,又稱“天成號韓家”,從事海運業,是靠海船、海運發跡的。韓家到了上個世紀初,離開天津落戶北京。
韓權華是韓家最小的女兒,她有一個哥哥四個姐姐。韓家姐妹屬于20世紀初中國女性接受現代教育的一代先驅。19歲的韓權華長身玉立,灑然出塵,非常漂亮,一入學就被捧為北大“校花”。但是非也自此而起,據家里老人回憶:當年追求她的人排隊,時常要把找上門的轟走。后來,韓權華轉學到女師大,師從劉天華,由中文改學音樂。畢業以后,河北教育廳保送她官費留學美國,在皮爾德音樂學院專攻音樂史,畢業后留在美國教書。據說牽線人是衛立煌高級參謀邵光明的夫人王亞全女士,她與韓權華畢業于北平女師大附中,同校不同班;后來兩人都赴美留學,同時不同校。不過,韓權華的玉照,卻是衛立煌在她的姐夫、當時主持西南聯大校務的梅貽琦校長那里見到的。1941年韓權華收到了衛立煌寫來的信,“每張紙幾十個核桃大小的字”,字里行間感情真摯,又直截了當:“希望你回來幫助我”。韓權華念他是抗日英雄,同意了。1945年6月15日,兩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二、衛立煌與汪徳昭
衛立煌雖然戰功赫赫,卻不是蔣介石的親信。于是出現了一個怪圈:每當蔣介石在戰場上受挫時,衛立煌立即被重用;但戰爭稍有間隙,他就遭受排擠,或被迫出國考察,或降職使用。1946年11月底,衛立煌卸任遠征軍司令,攜夫人韓權華開始出洋考察。歐美十國之行,韓權華的親屬們一路呵護。1947年春天,他們到了英國。韓權華修書一封,給她在巴黎的外甥女李惠年和女婿汪徳昭,這是她大姐的女兒和女婿。于是這對夫妻擔任了衛立煌夫婦在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考察的翻譯兼秘書。
衛立煌想見汪徳昭還有另一層緣故:汪徳昭是留法左派學生領袖,而衛立煌1938年在山西抗日時,就與共產黨領袖朱德多有交往,和周恩來、彭德懷也曾數次長談。基于對國際國內時局的認識,他在和汪徳昭見面不久,就開門見山請汪助他和中共聯系。回到巴黎以后,衛立煌即執筆寫下一封致中國共產黨的電報,主要內容是:“我意盡快結束內戰,決心站在人民一邊,與“有關方面”進行軍事的、政治的及其他一切合作。顧及個人的環境,希望絕對保密。”汪徳昭通過好友輾轉將消息轉達到延安。不久,周恩來通過汪德昭轉達衛立煌:大意是“可以利用目前情況相機行事。”此時衛立煌已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看后心中有了底。他也用這個密電碼打電報給汪徳昭,請汪來東北到他身邊工作,幫助他繼續與“某方”聯系。汪德昭和李惠年夫婦變賣了家私,1948年4月舉家回到闊別15年的祖國。汪徳昭旋即只身飛往東北,被衛立煌任命為少將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
但由于蔣介石的鉗制,衛立煌知道在東北戰場公開起義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從始至終采取了按兵不動的原則。例如對于一些外圍據點被吃掉很少去救援,多數工作是整補訓練、修筑工事等。其間于三月、五月、九月三次被召到南京面聆蔣介石的訓示。不管蔣介石怎么說,怎么發火,衛立煌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變。于是借機造成了戰局有利于東北人民解放軍的態勢。1948年10月國民黨在東北戰場大敗,最后一架飛機離開沈陽,衛立煌登上飛機之后,不許關機艙的門,一定要幾個年輕力壯的衛士把汪德昭從人群中找到,擁上飛機,才關上艙門。1949年初,衛立煌夫婦到了香港,汪德昭也到了香港,并結織了喬冠華、張鐵生等一些共產黨人,幫助衛立煌和中共再牽上線,然后他們夫婦攜子汪華重新返回巴黎。七年以后,響應周恩來總理的號召,汪徳昭、李惠年夫婦再次回國,終于實現了多年夢寐以求報效祖國的愿望。
三、海外歸來
1955年早春。中南海西花廳。鄧穎超的秘書生病請假了,由韓權華的侄女、也就是她的哥哥韓振華的二女兒韓德莊臨時代理。韓德莊1948年進燕京大學讀書,參加了北平地下黨。周恩來見到她時說:“一看你就是韓家的氣質”。原來周恩來與鄧穎超在覺悟社時就與韓家六姑韓恂華相熟:1919年9月16日成立的覺悟社,最初由10名男社友和10名女社友組成,骨干為周恩來、馬駿、郭隆真、劉清揚、鄧穎超等。后來又吸收了5名社友,二男三女,韓恂華正是女社友之一。這次通過韓德莊,昔日的戰友、朋友聯系上了。
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共發出“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后”的號召,對流離海外著名人士開展統戰攻勢。周恩來獲悉衛立煌有歸國之意,但衛夫人韓權華有顧慮,因為衛立煌是1948年12月25日共產黨公布的43名國民黨戰犯中的第28名。為了做韓權華的工作,周恩來與鄧穎超特地請韓恂華進中南海,到總理家里吃飯。韓恂華曾回憶說:鄧大姐表示:老朋友,就吃家里的飯了。周恩來囑韓恂華給韓權華寫信:請妹妹放心歸來。同時,周恩來囑韓德莊手書一封:“在太原晤過面的那位朋友,請姑父和姑母回來。”抗日戰爭初期周恩來和衛立煌在太原曾有過徹夜長談,他說:衛先生看到這段文字就會明白。1955年3月15日,衛立煌攜夫人韓權華從香港經澳門回到廣州。衛立煌發電報到北京向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致敬,報告他已經回來了。同時發表了《告臺灣袍澤朋友書》。
毛澤東很快回電,電報中說:衛俊如先生:三月十六日電報收到。先生返國,甚表歡迎。盼早日來京,籍圖良晤。如有興趣,可于沿途看看情況,于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毛澤東 三月十七日按照毛澤東的指示,有關部門安排衛立煌夫婦在浙江杭州、上海、江蘇無錫一路游覽。直至4月6日上午衛立煌及夫人到達北京,下午五點周恩來鄧穎超就在家中設宴招待了他們。6月他們從北京飯店搬到政府為之安排的東單麻線胡同新居一處四合院時,周恩來總理又親自到家中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