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著名戰役 邯鄲之戰
2017-04-28 23:44:4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
導語:一、邯鄲之戰
簡介中國戰國后期,趙聯合魏、楚軍在趙都邯鄲(今屬河北)大敗秦軍的一次防御戰。長平之戰趙國大敗,秦上將軍白起欲乘勝直搗趙
一、邯鄲之戰
簡介中國戰國后期,趙聯合魏、楚軍在趙都邯鄲(今屬河北)大敗秦軍的一次防御戰。長平之戰趙國大敗,秦上將軍白起欲乘勝直搗趙都邯鄲,趙孝成王許割六城與秦議和。趙國利用戰爭間隙,厲兵秣馬,重整軍備,結好齊、楚、魏等國,決心抗秦。秦昭王得知趙國不予六城,不顧白起關于趙已國內實、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勸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軍從上黨(今山西長治東南)進攻邯鄲。趙國軍民懷長平之恨,堅城死守。秦軍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為將,仍屢攻不下。趙軍久困于邯鄲,形勢日趨危急。趙相平原君散家財與士卒,編妻妾入行伍,鼓勵軍民共赴國難,并選3000精兵,不斷出擊,疲憊秦軍。同時,接連遣使赴魏求援,又親自沖出重圍,前往楚國,陳說利害,終使楚王發兵相救。魏遣晉鄙率軍10萬救趙,因受秦威脅,至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即屯兵不進。魏公子無忌(信陵君)使人盜魏王兵符,擊殺晉鄙,奪取軍權,選兵8萬會楚軍救趙。秦軍久頓堅城,師老兵疲,受趙、魏、楚軍內外夾擊,大敗,秦將鄭安平率2萬人降趙,邯鄲圍解。趙、魏乘勝奪回了部分失地。
點評此戰,是秦國獨強的戰略格局形成后,關東諸侯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秦昭襄王在趙國內部團結、外部合縱抗秦形勢已成的情況下,單純從兵力對比出發,認為秦強趙弱,堅持攻趙,在戰略上已屬失策;而在初戰失利、頓兵堅城時,仍一再增兵繼續強攻,置魏、楚援軍于不顧,在作戰指導上亦欠穩妥,因而導致失敗,推遲了滅亡六國的進程。此戰表明,客觀條件是否具備和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對于戰爭勝負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