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戰(zhàn)爭 康熙皇帝一舉平定噶爾丹叛亂!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厄魯特,蒙古分為和碩特、準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其中準噶爾部勢力最強,其先后兼并了土爾扈特部以及和碩部的牧地。噶爾丹執(zhí)政時,準噶爾部勢力更強。隨著準噶爾勢力不斷膨脹,噶爾丹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此時,沙皇俄國也正瘋狂擴張,為了侵占中國西北而不斷唆使噶爾丹叛亂。在沙皇俄國的支持下,噶爾丹終于率兵進攻喀爾喀蒙古。
1688年,噶爾丹親自率兵攻占喀爾喀地區(qū)。喀爾喀三部首領倉皇逃往漠南,向清廷求援。康熙將他們安置在科爾沁(今內蒙古科爾沁旗)放牧,又勒令噶爾丹停止戰(zhàn)爭。噶爾丹不但不聽反而率軍南下侵入烏珠穆沁境內。面對噶爾丹猖狂南下,康熙下令征集兵馬,準備北上。1690年六月,康熙親征,分兩路出擊:左路軍從古北口(今河北灤平南)、右路軍從喜峰口(今河北寬城西南)迂回北進,準備在烏珠穆沁地區(qū)消滅噶爾丹。康熙親自指揮,并命令塞外地區(qū)將領率各部協(xié)同作戰(zhàn)。右路軍北進初戰(zhàn)不利向南撤退。噶爾丹乘勢南下,進抵烏蘭布通。清左路軍也抵達烏蘭布通南側,與右軍會合。馬蘭布通地勢險要,噶爾丹背山面水列陣。清軍隔河布陣。八月初一,兩軍交戰(zhàn)。清軍先集中火銃火轟擊噶爾丹駝陣,將駝陣斷做兩部,然后渡河進攻。噶爾丹戰(zhàn)敗,倉皇北撤。
噶爾丹戰(zhàn)敗后仍不死心,他召集舊部,企圖東山再起。為了預防噶爾丹再次南下,康熙加強邊防守備,穩(wěn)定安撫喀爾喀蒙古貴族,又專門訓練士兵使用火銃火炮。
1694年,清廷詔噶爾丹會盟,噶爾丹不但抗命不至,反而發(fā)兵入侵喀爾喀。康熙決定誘其南下一舉將其殲滅。為此,清軍積極做好戰(zhàn)前準備。
1695年九月,噶爾丹率領3萬騎兵,大舉內犯。第二年二月,康熙調集9萬軍隊兵分三路親征。他親自率領的中路軍經科圖(今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北)向漠北挺進,逼近敵軍。噶爾丹得知康熙親自率精銳前來,而清西路軍又已過土剌河,恐被夾擊便連夜西逃。五月十三日,清西路大軍抵達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與噶爾丹軍相隔15千米扎營。昭莫多地區(qū)多森林。清軍將領采取以逸待勞、設伏截擊的策略,將主力隱匿于樹林之中,并派出400騎兵誘使噶爾丹軍進入設伏地點。噶爾丹果然率軍追擊,企圖攻占清軍控制的山頭。清軍將領孫思克率軍駐守,雙方激戰(zhàn)。費揚古趁機指揮伏軍迂回到敵后,并分兵襲擊陣后家屬、輜重。噶爾丹軍大敗。清軍乘勝追擊,俘殲敵軍數(shù)千人。噶爾丹西逃。
噶爾丹率軍東侵之際,后方叛亂。1697年二月,康熙再次親征。噶爾丹眾叛親離,服毒自殺。
噶爾丹如何帶領部落不斷擴張?
噶爾丹是衛(wèi)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臺吉的第六個兒子。1670年,噶爾丹殺兄繼承臺吉之位。而后,他出兵擒獲其叔父楚琥爾烏巴什,攻占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車臣汗。1678年二月,他又率軍攻青海,行軍是一天后,唯恐清兵從甘肅關外阻斷其后路而中途撤兵。1679年夏,噶爾丹兩次出兵攻占哈密、吐魯番。西藏達賴喇嘛曾封噶爾丹為“博碩克圖汗”。1680年,噶爾丹應達賴喇嘛的邀請出兵參與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與“黑山派”的斗爭,趁機奪取南疆地區(qū)。噶爾丹率軍經過阿克蘇、烏什等地攻入喀什噶爾(今新疆喀什)。葉爾羌王伊斯瑪伊勒汗子巴巴克蘇勒坦出兵迎擊,兵敗身亡。噶爾丹在占領喀什噶爾后,又奪取了葉爾羌,俘虜了伊斯瑪伊勒汗。至此,噶爾丹兼有四衛(wèi)拉特,將南疆地區(qū)控制在手中,隨后他轉入攻打漠北喀爾喀蒙古。
噶爾丹死后,清是如何平定準噶爾地區(qū)的貴族分裂的?
噶爾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成繼位。在沙皇俄國的支持下,策妄阿拉布坦不斷襲擊科布多、巴里坤、哈密等地區(qū)清軍駐守的軍事重鎮(zhèn),并派兵入侵西藏。康熙及時派兵協(xié)助西藏將準噶爾的反叛勢力驅逐出去。康熙去世后,雍正繼續(xù)平叛。雍正五年(1727年)冬,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繼位繼續(xù)反叛。從雍正六年以后,清軍多次征繳噶爾丹策零叛軍。
十年七月,噶爾丹策零率軍襲擊在塔半爾河駐扎的清軍。八月初,清軍3萬精騎夜襲其營,準噶爾軍敗逃。清軍乘勝追擊至光顯寺殲滅敵軍,噶爾丹策零被迫投降。乾隆十年(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后,準噶爾部發(fā)生內亂,達瓦齊繼位。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廷以5萬精兵直搗伊犁,達瓦齊兵敗被俘。不久,降清的阿睦爾撒納聚眾叛亂。二十二年春,清廷派兵由巴里坤等地分路進軍,叛軍潰敗,阿睦爾撒納逃往沙俄。至此,清軍平定了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
此戰(zhàn),清平定噶爾丹的叛亂歷經8年,連續(xù)發(fā)動3次進攻。噶爾丹叛亂的平定,維護了西陲邊疆的安寧,也積累了豐富的遠途作戰(zhàn)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