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戰真相被司馬遷掩蓋?項羽沒有打敗章邯?
巨鹿之戰讓項羽一舉成名,他殺秦將蘇角,俘獲大將軍王離,涉間不降自殺,迫使章邯大軍戰敗投降,徹底扭轉了諸侯軍隊面臨的不利局面。而戰爭中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更是精彩不已,然而這些只是司馬遷撒的謊?
首先,破釜沉舟是司馬遷的藝術夸張。雖然破釜沉舟這事聽起來挺鼓舞士氣的,但是干起來一點也不靠譜。按照史記中的描寫,讀者很容易產生這種錯覺:項羽破釜沉舟發動進攻,隨即就擊敗了王離,將巨鹿之圍解除。可事實卻是,項羽在公元前207年11月渡河作戰,王離卻是在兩個月之后的公元前206年1月投降,項羽只帶三天干糧的進攻與王離的投降并無直接因果,士氣再高漲的軍隊也不能餓著肚子打兩個月的仗。
其次,巨鹿之戰并不是項羽一人之功。項羽只是擊敗了守衛糧道的章邯軍,然后又逃回了漳水南岸,引開了章邯。
再者,項羽并沒有打敗章邯。據《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記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項羽大破秦軍于鉅鹿下,正月,虜王離,二月,破章邯,四月再破章邯,但直到七月,章邯才在自以為見疑于朝廷的情況要求與項羽會盟,項羽表面接受麻痹章邯,然后發動突然襲擊,也還是沒能消滅章邯。由此可知章邯軍即使在屢敗之后,實力也依然不可小覷。最后會盟時,殺死項羽叔父項梁的章邯竟然當上了雍王,與項羽的頂頭上司楚懷王平起平坐。秦軍保留原建制不用繳械改編,仍由秦將統領。
謊言一,項羽“破釜沉舟”勇往直前
要搞清楚項羽有沒有破釜沉舟并不難,只要看一看巨鹿之戰前后項羽所在的位置,一切便真相大白。請參考下圖,巨鹿之戰項羽軍進攻路線及駐軍圖。
謊言二,項羽包圍擊敗并俘獲王離
時間、地點以及兵力對比否定了項羽包圍擊敗并俘獲王離。
先說時間。按照司馬遷的描寫,讀者很容易產生時間上的錯覺:項羽破釜沉舟發動進攻,跟著就擊敗了王離。王離投降,巨鹿之圍解除。可是《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卻明確記載:項羽在三年十一月渡河作戰,王離卻是在兩個月之后的三年端月投降(秦帝國以十月為年始)。項羽只帶三天干糧的進攻與王離投降并無直接因果。
項羽要想包圍王離,首先要北渡漳水,然后還要穿過章邯20萬大軍的防地。20萬大軍的防地南北寬可能達數十公里,不是沖啊一聲就能呼嘯而過。
即使成功地闖過了章邯大軍,要想包圍王離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章邯駐扎的棘原離巨鹿只有幾公里,章邯和王離兩軍幾乎是粘在一塊兒。項羽軍即使偷過,或者強攻沖過章邯的防地,立刻就會被王離和章邯夾在中間,這等于是自投羅網。如果再傻到散開兵力包圍王離,結果必然被章邯、王離兩支大軍分割消滅。所以,項羽要想包圍王離,首先必須消滅章邯。
最不濟也必須將章邯徹底擊潰,迫使其離開棘原向西潰退。只有當章邯離開巨鹿至少幾天路程之后,才能實施對王離的包圍。即使是這樣項羽還必須速戰速決,在章邯可能返回救援所需時間之內,解決王離。否則,王離即使戰敗,也可以向章邯靠攏以得保全;項羽的進攻還可能被王離、章邯里應外合地消滅。
再看地點。秦將王離包圍巨鹿,他的南面是秦將章邯的20萬大軍,再往南才是漳水,漳水再往南才是項羽。請參考下圖,巨鹿之戰各方布陣及項羽進攻路線圖。
可是實際的戰事卻是:章邯的大軍始終并沒有被擊潰,章邯也始終沒有離開過棘原城。章邯與項羽的位置始終都是,章邯在北靠近巨鹿,項羽在南遠離巨鹿。項羽怎么可能包圍擊敗并俘獲王離呢?最后看兵力對比。《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這給出了冷兵器戰爭的基本規律,十倍于敵才能將其包圍。巨鹿之戰的兵力對比卻正相反,王離將趙王歇幾萬人包圍在巨鹿城中,說明至少有數倍于敵人的兵力。我們往有利于司馬遷的方面假設:趙王歇2萬,王離五倍于敵10萬。項羽包圍王離五倍于敵就要50萬。可是實際戰事卻是,直到收編了章邯的20萬大軍,又集合了齊、燕、趙等造反軍之后,項羽的總兵力才不過40萬。以漳水河南岸區區幾萬人,項羽如何能包圍王離兩個月并將其消滅?更何況王離的南面幾公里處還有章邯的20萬大軍。
《史記》其他篇章的記載,也佐證了項羽沒有直接與王離作戰。《史記張耳陳余列傳》記載:“項羽只是數次襲擊章邯的糧道,使得王離糧草不濟。然后,作壁上觀的諸侯軍才攻擊俘虜王離,秦將涉閑自殺。”
《史記黥布列傳》也沒有項羽解圍巨鹿俘虜王離的文字,而只說“項羽派黥布先渡漳水攻擊秦軍,黥布屢次得勝后,項羽才就率全軍渡河與黥布協同作戰。然后打敗秦軍迫使章邯投降。楚軍屢戰屢勝,各路諸侯軍隊逐漸歸附楚國的原因,是因為黥布能夠指揮軍隊以少勝多,使人震服。”所以,正確的結論是:項羽沒有包圍王離,也沒有擊敗王離。王離投降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