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路軍與日本鬼子做的最賺的一筆“買賣”!
一提到抗日戰爭,浮現在人們眼前的總是日本對于我國的傷亡有多大、損失多慘重等等悲慘回憶,令人十分痛心!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上,除了被鬼子的侵害,還有我國軍隊的多次勝利大捷,其中還有我軍賺的最大的一筆買賣!
1944年1月,張彥彬在清東軍分區獨立團二營五連任副班長。一天,他們連隊接到團里的一個任務:到濰縣北部的海邊草洼地將一個日本戰俘押解到清東軍分區。連里將任務交給了張彥彬所在排。
關押日本戰俘的地點距清東軍分區有50多公里,考慮到一路都是鬼子、偽軍的據點、碉堡,白天容易暴露目標,晚上行軍比較安全。張彥彬他們受領任務后,當天晚上就出發了。到達目的地的第二天晚上,他們就押著那個日本兵往回走。
張彥彬仔細打量被押送的日本俘虜,他年紀30歲左右,個子不高,穿著、氣質和一般的日本兵大不一樣。張彥彬當時心里在想:肯定是個重要人物。
排長將全排分為三組,由前至后分別探路、護送、殿后。大家連夜趕路,天還沒亮就抵達了清東軍分區所在地。“我們一路上都小心翼翼,行軍時都貓著腰,到了后半夜,在進入一個稍微安全的小山溝后,才稍做休整。”張彥彬回憶說。
完成任務后,大家如釋重負。后來他們才知道,押送的這個日本兵,是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的侄子山田井馬。
1944年1月7日,日軍第一師團一○八聯隊中尉飛行員山田井馬駕駛972型戰斗機,由濟南起飛,沿膠濟鐵路飛往青島。飛機起飛后不久,由于機械故障,約上午8時許,一頭扎進魯東解放區昌邑縣東利漁村附近的一條小河里,飛行員被村里的民兵活捉,真是有夠倒霉。
渤海軍區敵工部門經過審訊查明,這個被俘的日軍飛行員叫山田井馬,是日本關東軍一個高級將領的兒子,還是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的侄子。
對于這樣一個身份特殊的飛行員,侵華日軍山東當局對他的失蹤異常關注,萬分焦急。事發當天,即派飛機到降落地區及濰縣、昌邑北部沿海一帶巡查。1月10日,日偽軍800余人從濰縣等地出動,在4架飛機的配合下,趕赴昌邑北部地區進行大規模搜查,尋找失事降落的飛機和飛行員,但一無所獲。此后,日軍又派出飛機在我廣饒北部和利津東部地區上空投撒傳單,聲言“只要放回飛行員,愿以大批武器交換,也可另提條件,均予照辦”。
就這樣,我軍用山田井馬換來了50余名我軍被俘官兵和一大批輕重武器、彈藥及藥品。獲釋的50余名官兵在后來的抗戰中繼續奮戰在對敵斗爭前線,更加英勇頑強,多次殺敵建功。
真的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俘虜了山田井馬,之后換回了大批自己想要的東西!真是抗日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