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抗戰老兵王明廉 曾打得鬼子逃命漢奸求饒
參加八路軍當年,就評上全連模范戰士;
身帶四枚手榴彈,沖出日偽軍包圍堵截;
追殲鬼子和漢奸,爭著抓俘虜、繳槍械。
七十年前的一幕幕,仍然清晰地印在90歲高齡王明廉老人的腦海中。老人說,年數再久,他也不會忘掉那些刻進骨頭的細節。從陳戶戰斗浴血突圍到解放博興消滅漢奸,再到禹城火車站阻擊鬼子,他親手俘虜的敵人一個又一個。
身留“光榮彈” 沖出日軍重圍
1925年2月2日,王明廉出生在博興縣錦秋街道苗家集村一個農民家庭。1944年5月3日,他進入渤海軍區博興縣八路軍獨立營三連當戰士。由于在連隊戰斗、學習、勞動表現好,他于當年被評為“全連模范戰士”,并于1945年1月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5年5月21日陳戶戰斗期間,已經有了一年戰斗經驗的王明廉,身帶僅有的四顆手榴彈,邊打邊突圍,成功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那一年春,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當時,博興縣獨立營的二、三連、縣機關與區中隊正在橋子、陳戶店等一帶休整。日軍糾集部隊2000余人,有計劃地進攻博興黨政機關駐地陳戶。
“當天上午,我們(駐博興縣八路軍和博興縣政府機關人員)在陳戶開會。還沒開完就來情況報告了,隨后我們所在連隊奉命迎擊敵人。當時情況了解不全面,后來發現不是縣城邊上的敵人,后又發現西、北、東各方都有敵人,”王明廉老人說,“原來我們被日偽軍包圍了。”
“我們連迅速撤回陳戶,并組織向西北一帶突圍。在突圍時,連隊與敵人短兵相接,展開激戰。情況是敵眾我寡,敵人裝備又好,有很多機槍,彈藥充足,而當時我們的主力不在,而且兩個新兵連還沒有武器。情況緊急之下,村里群眾就跟部隊混在一塊了。后來就是各自為戰、白刃戰。”
“一開始我身上有10發子彈,在戰壕里發現敵人朝東北方向跑,就打出去了7發,另外還有4枚手榴彈。我和一排長李俊良邊投手榴彈邊往北突圍。突圍時排長負傷了,他對我說:‘別管我了,你自己快走!’我走了沒多久,大腿被敵人打中,身子一歪就倒下去了。”
“后來知道子彈沒有打中骨頭,當時我發現自己還能起身,心想那就繼續突圍吧。那種情況下,顧不得流血,也感覺不到疼了。”
王明廉老人說,他突圍后,身上還有一枚手榴彈。“這最后一枚不是剩下的。當時我們八路軍是英勇的,鬼子要想將我們俘虜了去,那是不可能的。戰士們都有這個思想準備,這枚手榴彈是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光榮彈’。”
“槍沒有子彈也不能丟,我就帶著這些向外沖,跑了一天也沒吃飯沒喝水,滿身是汗,身上也沒勁。當時天下著小雨,一些牲口踩下的蹄子印蓄了雨水,可是我沒有盛水的器具,索性就趴下去直接用嘴喝了。還別說,這點水還挺管用,喝了之后,有了力氣,又繼續跑起來了,一直跑到快天黑的時候,到了大莊村與戰友會合。吃了點百姓送來的飯之后,我們又連夜轉移,雖然腿很疼,但必須繼續跑。戰友們大部分都有傷,疼也不行,必須轉移。”
次日,王明廉住進了戰地醫院,老人說,名叫醫院實際是個包扎所。在醫院治療一個月左右后,王明廉仍回到原部隊,并擔任班長。
追擊“漢奸隊”親手俘虜逃兵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八路軍戰士斗志昂揚,隨即南下包圍博興城。
圍困期間,博興城內的鬼子都嚇跑了,只剩下幾百名漢奸逃到小清河以南企圖頑抗。王明廉所在部隊隨即橫渡小清河進行追殲,一直追至灣頭,將漢奸全部殲滅。至此,博興全境解放。
“鬼子逃跑后,博興縣城里剩下的是當地的一個偽軍大隊,我們稱他們是‘漢奸隊’。我們包圍他們打了一段時期后,他們也逃跑了,跑到了湖濱,我們就立即橫渡小清河追擊。”
“當時是9月份,一天天剛亮,我們分兩路追擊漢奸,我們這一路向東,邊打邊追,有的漢奸見了我們八路軍就繳槍了,有的逃到蘆葦里。之后我們追到陳家莊子,有些漢奸繼續從灣頭向南跑,我們追上又俘虜了幾個漢奸。”
“我也抓了一個!他見我就嚇得跪下連聲說:‘槍給你,給你。’他抬頭時,我一看,居然是我的一個遠房親戚。我說是你呀,就把他的槍繳了過來,后來聽說當時他嚇得沒認出我。”王明廉老人說,部隊一直追到了灣頭,通過搜索,整個湖濱鎮再沒有發現漢奸。
同年,根據形勢需要,王明廉所在連隊開赴惠民縣進行整編,被編為渤海軍區特務二團三營九連,并隨即開往津浦路消滅未投降的日本鬼子。
1946年1月,王明廉所在部隊在禹城火車站與逃往濟南的日本鬼子短兵相遇,經過激烈戰斗,日本鬼子被全殲。
“我們在禹城火車站攔截被友軍追擊的日軍,我們班8個人,我是班長。當時鬼子拒不繳槍,打了幾天,鬼子打算逃跑,我們就追。追到隔著一條鐵路時,我們前面不遠突然跳出一個身材高大的鬼子,我班排頭兵尹傳頂反應快,一槍就把他打倒了。借著這個機會,我們迅速沖上了鐵路,鬼子見后就跑,我們繼續追,后來我們抓到了4個俘虜。”
“戰士們都抓住俘虜繳了槍,我心想,自己是班長,不能落后呀,就猛追猛打,就這樣我也抓到了一個鬼子。”王明廉老人說,那次戰斗,他們連9個班繳獲了很多槍,每個班差不多都繳了四五支。
懷念“親兄弟” 上陣勇往直前
盡管那些硝煙往事已成歷史,但王明廉關于抗戰的記憶沒有被歲月抹去太多。“大家聊起來都很親。”老人說,陳戶戰斗后他在醫院治療期間,經常與治傷的戰友們聊天,那時他聽說了很多驚險的故事。
“有一個二連的機槍班長叫王英臣(音),他的手受傷,失去了4根手指。他告訴我,日軍騎兵攆上他,但他堅決不丟機槍,日軍就用軍刀把他的4個手指頭齊刷刷地砍掉了,這是他面對面對我講的。我還聽戰友說起了一個故事。我們渤海區的戰場地里有堿,收攏起來的土丘叫堿嶺。一次戰斗時,有名戰士手拿手榴彈在一邊,想滾過去靠近日軍投彈。就在他滾過去時,堿嶺那邊趴著一個日本鬼子,我們這位戰士滾過去后正趴在鬼子身上,那時拉弦是不行了,他就干脆拿手榴彈朝鬼子的頭上一頓砸,消滅了這個鬼子。”
陳戶戰斗以后,王明廉得知他當時的班長挨了9刺刀,不知是死是活,當時百姓把他救起送醫院了,后來未見過。“排長李俊良負傷后,叫我離開之后,也沒再見過。”王明廉老人說。
1946年6月,解放戰爭打響。王明廉隨部隊攻打德州城,一舉全殲有日本武裝的漢奸治安軍兩個團,解放德州城。1948年9月,他隨部隊參加了攻打濟南的戰役,在戰斗中因表現較好,榮立三等功。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又參加了淮海戰役全過程,榮立二等功。1949年4月,他參加橫渡長江戰役。1949年5月,參加了上海戰役。1949年5月25日,王明廉負重傷。
1950年,王明廉在福建歸隊。1960年11月調任海軍高炮六團司令部參謀長。1964年8月,王明廉任海軍高炮六團團長,1965年調任海軍高炮七團團長,后調入廣西龍門水警區。1979年9月,他轉業到惠民地區,結束了35年的軍人生涯。1984年4月,王明廉離休到干部休養所至今。
“七十年了,想起那些老戰友來,特別是犧牲的、沒享受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的戰友,我都忘不了,他們是祖國的好兒女,是我的好兄弟,我的‘親兄弟’。現在,看著我們國家正在復興,我作為幸存者,很滿意。”王明廉老人說,“與侵略者抗爭,是當時我們青年都應該參與的,想想戰斗中犧牲的戰友,幾乎沒有超過30歲的。”
如今,王明廉老人的身體情況總體不錯,飲食良好,只是眼底血栓影響了視力,聽力退化要使用助聽器。但老人在回憶抗戰時,他話語流暢,精神頭十足,仿佛思緒里又當回了抗日戰士,血與火在眼前映現,槍炮聲在耳邊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