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鐘偉堅持讓兒子孫子在家當農民務農
鐘來良也很聽父親的話,從那時起老老實實地種田,終生都與莊稼為伍,沒沾過父親的一點光……對兩個孫子說:“我看你們就是種田的漢子,回去吧,和你們的父親一道把農業搞好。記住,不許動不動就提我的名字,不許和別人爭名奪利,不許和別人吵架,不許做壞事。”
長子鐘來良8個月的時候,鐘偉就離開了老家走上了革命道路。時隔20年后,即1949年7月,鐘偉率部打到了長沙,特地派人去平江接來了兒子。父子倆沒有說上幾句話,有報告說敵人來了一個軍,鐘偉樂得跳了起來,說:“正愁沒有見面禮給兒子呢。”
三天以后,鐘偉率部吃掉了國民黨的那個軍。他興沖沖回來對兒子說:“小子,爸送你一個軍。”
鐘來良卻撅著嘴說:“爸爸,我想在長沙謀個事。”
鐘偉一聽愣了,他從內心里覺得欠這孩子的太多,可是他不能給孩子謀事,自己的孩子憑什么特殊化?于是,他出口一句:“我看你呀,就是個種田的漢子,回去吧。”
鐘來良也很聽父親的話,從那時起老老實實地種田,終生都與莊稼為伍,沒沾過父親的一點光。
鐘偉十分喜歡他的孫女水霞,他恢復待遇后就接她到北京讀書。中學畢業的時候,孫女要回平江,他舍不得,水霞說:“爺爺,你給我在北京找個工作我就不走了。”
他說:“要回去自己考,不要走后門,那是無恥的。我最恨腐敗分子,如果給我一挺機槍,我把他們全突突了。”
孫女離開北京的那天,老將軍把手帕蒙在臉上,眼淚一滴一滴地流下來。水霞回到老家平江后,考上了當地的師范學校,來信告訴了他。
他高興得不得了,當即回信祝賀——“好孩子,你打了大勝仗,爺爺要回去給你慶功。”
小孫子鐘社生在黑龍江當兵,復員本來可以安排在哈爾濱。孩子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寫信告訴了爺爺鐘偉,孰料,鐘偉竟給孫子所在部隊領導寫信,以命令的口吻說:“讓他回家自己努力。”
回到家的鐘社生越想越生氣,會同哥哥一起進京找爺爺要工作。鐘偉虎著臉硬是不松口。
鐘偉的老搭檔原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得知后,就對他說:“你這兩個孫子交給我吧,北京的工作讓他們挑。”鐘偉說:“老楊,你不要管,讓他們自己成才。”接著,對兩個孫子說:“我看你們就是種田的漢子,回去吧,和你們的父親一道把農業搞好。記住,不許動不動就提我的名字,不許和別人爭名奪利,不許和別人吵架,不許做壞事。”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鐘偉一生在工作安排方面沒關照過任何子女和親戚,只給兩個人安排了工作,一個是他的警衛員,另一個是他家的保姆。
1980年12月24日,中央軍委給北京軍區下發為鐘偉平反文件:“經中央批準,北京軍區司令部參謀長鐘偉離職休養,按正兵團職待遇定為行政7級(職級待遇從公布之日起執行)。”后又提高為大軍區副職待遇。平反后,鐘偉將軍向軍委報告,要求出山。當時,他的老首長黃克誠將軍曾勸他:“你就安分守己呆著吧,若再打仗會去找你的。”此后鐘偉將軍健康日差,一病不起,于1984年4月24日去世,終年73歲。
鐘偉的遺囑只有簡簡單單幾行字,但卻感人至深:“我死之后,不必補發什么薪金,我的兒孫們都能自立生活了。我自己也不欠任何賬目。我的電視機、冰箱都作為黨費交給黨——另外,我的警衛員和做飯的保姆工作很積極,生活也很清苦,請給以適當的照顧。同志們,就此永別了。”臨終前和孩子們縱談兵法,并高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位“中國的巴頓”——一個勇猛善戰、正直可愛、廉潔奉公的好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