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老人王岳西 不費一槍一彈消滅了100多敵人
王岳西,1923年2月出生于山東省壽光縣,1939年5月入伍,194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原中央軍委辦公廳副主任、總參裝備部顧問,1988年離休。抗日戰爭時期曾在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壽光獨立團任通信員、干事、政治指導員、參謀、中隊長、副營長等職。參加過伏擊日軍“反掃蕩”、攻擊敵偽據點等數十次戰斗。
“臺灣糖,甜津津,吃在口里痛在心,這課文是講臺灣是中國的地方,被日本占去了,日本鬼子來了不當亡國奴,就是要抗戰。”今年92歲高齡的王岳西老人,至今都記得上小學時讀過的這篇課文。1939年,面對日本發動對華侵略戰爭,16歲的王岳西參加了八路軍,走上了抗戰的道路。
“1941年,我們主動開到敵人據點附近去打鬼子,團長政委指揮我們這3個連,我當參謀。我們一個連迂回到敵人后方,從敵人背后打擊,特別是我們連的指導員,叫馬鳳冉,近距離甩了十幾個手榴彈到敵人陣地上,接著上去拼刺刀。最后,這一場戰斗我們消滅了30個日本鬼子,繳獲了敵人重機槍,這在山東北部是繳獲的第一挺重機槍。俘虜了3個鬼子,其中一個就是重機槍射手,叫松木純一,我們把他送到上級去了。”艱苦抗戰的那段經歷雖然已經過去了70多年,王岳西老人卻記憶猶新。
“敵工股長叫付浩,是從延安派到山東去的,他們做工作。經過做工作這個人參加了“日本人反戰同盟”,在打仗的時候對日本人喊話,就說“八路軍優待俘虜,繳槍不殺”,幫助我們做抗日工作。后來這個付浩同志調到外交部到日本去當大使,這個人又主動去找付浩,組織了友好訪華團,到中國來訪問,又回到我們當時作戰的那個地方去看了看,特別有意思的是,這個人想見一見抓他的那個指導員馬鳳冉,感謝他解救了他。”王岳西說。
在王岳西的抗戰經歷中,智取郭園是一次難忘的戰斗。當時,王岳西任偵察參謀。郭園是日軍為了掠奪山東壽光的食鹽而安設的一個據點,有一個中隊的偽軍在那里防守。“就是拔除郭園據點,這次是1943年了,孤兒院這個地方是產鹽的地方,除了食用以外工業上還有用處,日本鬼子為了掠奪這里的鹽,在這專門修了一個據點。”
郭園據點周圍有兩米高的院墻,墻外有兩米多深的壕溝,壕內終年積水,壕外設置數條鐵絲網。大院四角各筑一座炮樓,晝夜設崗。即使白天吊橋放下的時候,全院也僅有一個南門可以出入,面對敵人“鐵筒”似的防守策略,王岳西決定,不可強奪,只能智取。“我和徐萬堂就直接化妝成鹽工,制鹽的工人,到那里去工作、觀察,發現了一個漢奸班長叫陳益民,情緒不高,就和他接近。了解了他是被迫當漢奸的,想回家。這樣經過做思想工作,他里邊做內應,負責開大門。我定下聯絡信號,我到了門口以后就拍手,我拍兩下他就拍三下,他就把吊橋放下來了,我們就過去了。過去一下子就把鬼子堵在被窩里了,堵在睡覺的地方,手電筒一照,拿槍一指,一槍沒發就消滅了敵人100多人一個中隊。”
這次戰斗,沒費一槍一彈,王岳西和他的戰友們全俘敵軍一個中隊100多人,不僅解決了當地抗日軍民的鹽荒,還切斷了日軍的食鹽供應,另外繳獲了80多支槍,成為當時抗戰時一場里應外合作戰的經典范例。
1945年8月4日,王岳西帶領部隊殲滅孟家莊敵軍時,一顆子彈從王岳西左下頜骨處穿入,抗日戰爭勝利前11天,王岳西與死神擦肩而過。“這塊肉是打下來的,直接從洞里面都能夠摸到牙,把這打掉一個牙。負傷以后我就到了療養所里住著,那個時候從8月4號到15號,不斷的從前方有勝利消息傳來,特別是鬼子投降的消息傳來時老是想笑,可是嘴這個地方一笑就疼啊,負傷的時候倒沒怎么覺得疼,一笑就疼,想笑又不敢笑。”
1988年,王岳西離休后,仍以一名戰士的標準要求自己,從不懈怠,如今王岳西老人已經92歲,和老伴在北京生活,仍然堅持每周游泳、爬山、騎自行車鍛煉身體。
王岳西老人說:“我們這個民族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力。敵人侵略,只要我們反抗,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中華民族的獨立精神,是垮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