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軍張震憶攻臺總預算 60億斤糧加3億美元
最后一位開國中將張震(1988年晉升上將)9月3日17時因病去世,享年101歲。在張震將軍的回憶錄中,記載了一些關于1949年解放軍籌劃解放臺灣的鮮為人知的內幕,比如秘密武器,比如拿出全國年產糧的十分之一,外加3億美元作為攻臺戰費……
毛澤東希望1949年冬攻占臺灣
1949年6月,正當解放軍以橫掃千軍如卷席之勢追擊國民黨軍殘余力量之際,我(即張震將軍,時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卻突發急病,躺在了病床上。就在這時,粟裕將軍突然來訪。不等我問情況,他就說,毛主席6月14日和21日兩次給我們發來電報,提出要“開始注意研究奪取臺灣的問題”,讓我們研究“臺灣是否有可能在較快的時間內奪取?用什么方法奪取?有何辦法分化臺灣敵軍”,并要求我們向他作出報告。毛主席希望我們能于1949年夏秋兩季完成各項準備,冬季攻占臺灣。
10月下旬重返工作崗位后,我把主要精力放在調查研究上,查閱東南沿海的水文氣象資料,研究金門和登步島的全面情況,并聽取司令部各業務部門的詳細匯報。我感到,解放臺灣,可以說是全國解放戰爭的最后一役,也是最困難的一仗。于是,我向粟裕同志建議,召開了一次參謀長會議,或者叫軍事教育會議,研究渡海登陸作戰的具體問題,做好學術上的準備。我還專門請原國民黨陸軍大學的趙秉衡教授講兩棲作戰的基本原則等,提高司令部人員兩棲作戰的理論水平。
各種秘密武器緊張試驗
中央研究確定,攻打臺灣所需的海空軍系統由中央負責準備,陸軍系統由我們三野負責準備,攻臺作戰的時機,也要依我們的準備情況來定。
1950年3月上旬,粟裕同志赴京開會。他從北京寫信回來,講了中央的考慮:鑒于準備工作需要的時間相當長,各種作戰裝備及物資需要量也很大,所以將攻臺作戰時間推遲到1951年。盡管國家經濟情況還很困難,但為了解放臺灣,準備拿出60億至70億斤糧食充作戰費,另以1億美元作軍事借款,來購置裝備。因渡海登陸作戰迫切需要有空、海軍的配合,軍委已決定,這筆款項以購買飛機為主。
3月下旬,我們召開了陸海空軍聯合作戰座談會,進一步研究攻臺作戰問題。司令部匯總了前段的準備情況,擬訂了初步計劃,編制了預算,呈報中央軍委和華東局。不久,軍委批準了這一預算。在座談會上,我們還請專家匯報飛螺推進器、火箭炮的試制、無線電遙控爆破船只試驗等情況,著重研究了軍事技術上存在的具體問題,以能盡快定型制造。
購置武器款項增至3億美元
4月10日,粟裕同志從北京開會回來,向我們傳達了中央政治局會議的精神。他說,中央已經決定,對(攻打)臺灣要繼續抓緊準備。黨中央、毛主席下了最大的決心,以國家年產600億斤糧食的十分之一來作攻臺的戰費,特別對購置武器裝備的款項作了大幅度追加,達到3億美元。另外,為攻臺登陸作戰之用,還決定組建傘兵部隊,計劃從每個軍調一個連隊,以戰斗骨干組成。
4月下旬,我們發出了《陸海空軍兩棲作戰訓練綱要》,部署了第7、9、10兵團、軍區軍兵種部隊和指揮機關的渡海登陸作戰訓練。綱要規定,從1950年7月開始到1951年5月,訓練期為11個月。同時,我們加緊軍區海軍的整編,組建新的艦隊,組織部隊搶修福建、浙江境內的公路,還擬制了空軍機場修建與使用的方案,修訂了攻臺作戰海運計劃等。
直到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黨中央決定戰略重心轉移,攻臺行動暫時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