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抗日名將身首異處73年?抗聯將軍陳翰章之死
1940年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在與日寇的戰斗中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殘忍地割下示眾。
他就是陳翰章。
陳翰章于1913年6月14日,出生在敦化市翰章鄉半截河屯一個農民家庭。19歲時陳翰章告別父母,參加了抗日隊伍,在攻打寧安城時,陳翰章擔任突擊隊長,炸毀敵軍火倉庫并掩護部隊撤退,一舉成名。
1934年,陳翰章被黨組織派往關內進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活動。
翌年,陳翰章回到東北,脫離抗日救國軍,加入到抗日聯軍的隊伍之中。以后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第二師參謀長兼師黨委書記,第二軍第五師師長、黨委書記、中共南滿省委委員、抗聯第三方面軍指揮等職。
在鏡泊湖畔、長白山麓,至今還流傳著陳翰章將軍戰功事跡。他率部戰斗在吉林、濱江、牡丹江、間島、通化、東安六地,是插在日軍心臟的一把尖刀。楊靖宇犧牲后,陳翰章將軍率抗聯堅持斗爭。
為了捉住陳翰章,日軍最終找到他的家。他們得知陳翰章從小就是孝子,四代單傳,成家之后尚未生兒育女后,日本憲兵駐敦化分遣隊很快把陳翰章父親陳海和妻子鄒氏抓來,以陳家一族性命為抵押,逼著陳海去尋找陳翰章。陳海無奈,在特務跟蹤下,帶著鄒氏一路北上,在寧安斗溝子見到了陳翰章。
他對家人所能做的,僅僅是安慰,并勸說鄒氏擇人另嫁。陳翰章從此斷絕了與家人聯系,義無反顧地投身抗戰。1937年8月,他率部在安圖縣大沙河實行“圍城打援”,共斃傷俘敵500多人。緊接著,又率部截擊軍松島“討伐隊”,全殲包括日軍少將部隊長松島在內的100余人。不久又擊斃了敵軍的總指揮牛島大佐。
1940年秋,陳翰章部陷入重圍。為了突圍,他親自率領60余人的小分隊留守鏡泊湖地區牽制敵人,掩護三方面軍主力突圍轉移。同年12月,由于叛徒出賣,小分隊被敵人包圍。在生死關頭,陳翰章拒絕了敵人的勸降,沉著冷靜,臨危不懼,積極掩護其他同志奮力突圍,最后壯烈犧牲,年僅28歲。
敵人割下他的頭顱,送到偽滿首都新京(長春)邀功請賞。他的遺體軀干被運回敦化,1940年12月底安葬在他家鄉附近的山坡上。長春解放后,黨派人找到了陳翰章的遺首,安放在東北烈士紀念館,之后又安葬于哈爾濱烈士陵園。
2013年4月11日,陳翰章將軍的頭顱于73年后終于得以回歸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