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敵后游擊戰 發動群眾 多種戰斗樣式
戰斗方式
游擊戰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難獨立地進行長時間作戰,只有積極創造條件,以機動力、主動出擊化整為零,消耗敵人戰力、拖延敵人行動、誤導敵人方向,形成敵人心理壓力才可能致勝。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是人民戰爭的重要作戰形式之一,相當長的時期內曾作為一種主要作戰形式。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弱小的紅軍依托根據地,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發展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和人民政權,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形成了一個廣闊的敵后戰場,抗擊著64%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解放戰爭時期,游擊戰有力地配合了正規戰,對解放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的輔助作用。
游擊戰的主要戰法是襲擊,依據襲擊對象、目的和方式的不同,一般分為襲擊戰、伏擊戰、破擊戰、襲擾戰等。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實踐中,還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圍困戰等豐富多彩的游擊戰法。這些戰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
戰斗種類
襲擊戰,是乘敵不備,對其實施突然攻擊的戰法。通常選擇戰斗力,防備不嚴,便于襲擊的駐止之敵或運動之敵,以迅速而突然的動作,速戰速決,快打快撤。
伏擊戰,是襲擊運動之敵的戰法。分為待伏和誘伏,待敵或誘敵進入伏擊圈時襲擊之。伏擊戰要求秘密隱蔽,突然發起攻擊,速決殲敵,快打快撤。
破擊戰,是以破壞敵方重要軍事目標為主的一種戰法。也稱破襲戰。破擊戰的目標,通常是敵方的交通運輸線、后方補給系統、指揮通信系統和重要技術兵器基地等。目的是為了造成敵方交通癱瘓,指揮失靈,補給困難,力量削弱和精神緊張。進行破擊戰,必須有周密細致的組織計劃和充分的技術準備,以出敵不意的方法和行動實施之。
敵后游擊戰
襲擾戰,是游擊隊、民兵和群眾相配合,以各種詭詐的手段,殺傷、毀壞、恐嚇、擾亂、疲憊敵人的一種戰法。通常由游擊隊和民兵以單兵或小組進行襲擾活動,使用各種方式和手段殺傷敵有生力量,制造各種假象,虛張聲勢,迷惑敵人。
地雷戰,是以地雷為主要武器殺傷敵人的戰法。通常與地道戰、麻雀戰結合運用,以殺傷、消耗敵人,封鎖和限制敵方的行動。
地道戰,是依托地道工程打擊敵人的戰法,通常與火力戰、地雷戰、麻雀戰相結合,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麻雀戰,是小群分散兵力狙擊襲擾敵方的戰法。通常是三五成群,忽聚忽散,時隱時現,出沒無常,靈活機動地殺傷、消耗、迷惑、疲憊敵人。
圍困戰,是對駐止孤立之敵的戰法。通常是包圍封鎖固守之敵,切斷其與外部的聯系,斷絕其物資供應,陷敵于彈盡糧絕的困境,并結合政治攻勢,逼迫其投降或為殲滅該敵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