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會戰簡介 中國抗日戰爭由防御轉反攻階段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后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戰爭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余人,戰線長達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余人。湘西會戰最后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溆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巖、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御轉入反攻階段。
在中國正面戰場上,中國空軍首開反攻的先聲.我軍和美空軍協同作戰,不斷襲擊日本空軍的重要基地,多次與敵40架以上的戰斗機激戰,并取得勝利.同時,頻繁轟炸敵人的地面部隊和各種軍事目標,從海南到東北敵占區,從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敵海上交通線,都在我嚴厲打擊之下.中國取得了制空權,為全面反攻的勝利奠定重要基礎。
1945年上半年,日軍在中國廣闊的戰場上已陷入全面被動和被包圍殲滅的狼狽境地.這時,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已擬定出中國戰區總反攻計劃,調整了戰斗序列,我正面戰場從抵擋敵人進攻轉入反攻.1945年3,4月間,日軍為破壞我靠近前線的野戰機場,糾集重兵向湘西發動進攻。
1945年4月8日,敵第6方面軍的第20軍主力一部,在空軍的配合下向湘西進犯,企圖占領芷江空軍基地.我軍除第3,4兩個方面軍擔任防御外,并將在緬北作戰的新6軍空運到芷江參加任總作戰.我軍對日軍從逐次阻擊到截擊,夾擊,將日軍分割包圍.在中國戰區的中美空軍,也集中力量于芷江方面.由于制空權完全被我牚握,日軍陷入了手足無措狀態,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新任總司令岡村寧次被迫于5月8日下令停止攻擊,狼狽逃竄,我軍乘勝反攻。至六月七日,日軍所占地區全部收復,并斃,傷日軍24000余人,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